首页穿越春秋战国演义章节

第57章:以德报怨谢天下

推荐阅读: 贴身狂少 逆天邪神 龙王殿 赘婿当道 魔天 大叔,不可以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我的父亲叫灭霸 修罗武神 乡野小神医

管仲命军士把辎重、盔甲、马匹丢到路上,一方面使自己减少负担加快速度;一方面阻挡齐军兵车的顺利前行,齐军排除这些障碍也要耽误时间,把这些东西装在车上又影响前进的速度。鲁庄公、公子纠这才顺利摆脱危机。

曹沫真是一员虎将,带着箭伤坚持战斗,死死纠缠住东郭牙,同时还杀死齐兵无数。最后秦子战死,曹沫左臂连中两刀,杀出重围冲了出去。

乾时之战,鲁军几乎全军覆没,牺牲了几员大将,鲁庄公险些丧命,损失惨重,伤了元气。

隰朋、东郭牙追赶了一阵,过了汶水,到达鲁国境内,占领了鲁国的汶阳地盘,派兵驻守。鲁国不敢争执,齐兵大胜而归。

乾时之战,鲁国惨败,齐国大获全胜,齐桓公刚刚即位就打了一个大胜仗,威望大增,百官和百姓充满信心。早朝时,百官纷纷称贺,桓公非常高兴,论功行赏。高傒元老增加食邑,拟拜鲍叔牙为上卿,总理国政。

鲍叔牙说:“高国老、雍大夫等人除贼立君,有功于国,应该奖赏。乾时之战还没有结束,公子纠还在鲁国,仍然会有争夺君位的举动。至于上卿人选,还有比我更合适的,需要单独向主公详谈。”

齐桓公向来尊重自己的老师,他认为自己的老师能力最强。今天鲍叔牙说出上卿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这是他没有想到的。安排好百官岗位,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是当务之急。他急于要听听鲍叔牙的意见。就宣布散朝,把鲍叔牙领进宫里。屏退左右,与鲍叔牙详谈起来。

鲍叔牙说:“感谢主公对我的信任和奖赏,主公给我一个适当的职位,使我能够继续为主公效劳,有一定的俸禄,可以养活家口,我就心满意足了。治理国家必须用贤能之人。”

桓公说:“你一直在我身边,我对你是了解的,你的能力就可以。”

鲍叔牙说:“你了解的我,是小心谨慎,对主公忠诚,遵循礼法。我没有旷世之才。主公是想平平常常守护祖宗之业,还是要做一番大事,成就几代君侯都梦寐以求的霸业?”

桓公说:“当然是想成就霸业?”

鲍叔牙说:“守业我可以,霸业我不行。”

桓公问:“谁行?”

鲍叔牙说:“非管仲管夷吾不可。管夷吾具有旷世之才,是辅佐帝王的料。”

桓公不高兴了:“他那些方面比你强?”

“他有五个方面比我强。”鲍叔牙说,“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准则,我不如他;忠义守信联系百姓,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实施于天下,我不如他;严格军规令出如山营门前擂鼓打气使军民勇敢冲锋,我不如他。”

桓公说:“可是他一箭射中我的带钩,差点要了我的命。他是我的仇人!我想亲手射死他!”

鲍叔牙说:“如果主公为了霸业丢掉个人恩怨,放弃一箭之仇,他会感恩戴德,一心无二地扶持主公的。他原来扶持公子纠,放箭的时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纠,没有主公;我们杀掉公子纠,主公对他以德报怨,他就会心中就只有主公,没有二主。过去他为了主人射你带钩,将来他会为了主公射天下。”

“射天下”这句话打动了桓公,但是心中还是一时转不过弯来。他良久没有做声,心中还有许多疑问:“我怎么听说这个人不咋地。我问你:听说你和他一同做买卖时,他出的本钱少,可是每次都多分钱。有没有这种事?”

“有。”鲍叔牙回答。

“我还听说你俩一起当兵,打仗冲锋时他总是在后队,鸣金收兵时他总是在前队。有没有这种事?”

“有。”鲍叔牙回答。

桓公气愤地说:“这种贪财怕死的人,你还举荐给寡人?”

鲍叔牙说:“主公不能这样下结论。管仲做买卖有本事能多赚钱,家中贫困又需要钱,当然应该多分,也是我让他多分的。管仲家有老母需要奉养,如果打仗死了,就没法奉养母亲了,就是不孝。管仲多分钱,打仗顾及生命,正是他有能力,讲孝道的表现。这样德才兼备的人应该推荐。”

听了这话,桓公愣住了。

鲍叔牙接着就把管仲的身世和生平讲给桓公听。

管仲名字叫做管夷吾,是安徽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在管仲很小的时候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到管仲长大,家中已经很贫困。

管仲非常孝敬自己的母亲,为了谋生,就和本地的老乡鲍叔牙一同做买卖。他们一同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作为同伴和朋友,鲍叔牙对管仲非常了解,也非常照顾。管仲头脑灵活,做买卖肯动脑筋,按照他的想法办都能多赚许多钱,每次赚了钱,鲍叔牙都多分给管仲一些,管仲也不客气。仆人背后对鲍叔牙说:“管仲本钱拿的少,分钱却比主人多。”鲍叔牙说:“他家贫穷,还要奉养老母亲。再说,他精通生意,买卖多赚的钱也是他的功劳。”做买卖要四处跑,有时赚钱多的大买卖需要跑很远,管仲都能预测到赚钱的数量,只要路途远,他就不去了,让鲍叔牙一人去做。鲍叔牙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我有老母在堂,身体不好,出远门让她惦念,心里不安。”由此鲍叔牙非常钦佩管仲的孝心。人们听到这些,就流传下来了“管鲍分金”的典故。

鲍叔牙和管仲应征兵丁参加战斗,管仲善于使用箭,能够杀死杀伤很多敌人,但是很少和敌人肉搏,冲锋在后,撤退时就变成了前队中的人,有人说管仲怕死。鲍叔牙解释说:“他有老母在堂,留下生命是为了照顾老母亲。如果他先死了,就没人孝敬母亲了。再说管仲神箭,杀敌不比别人少。”

管仲虽然上学时间不长,但是喜欢读书学习,无论做生意或是当兵,稍有空闲时间,他就捧着书学习,天文地理,兵书战策都十分通晓。他精通六艺,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样样精通,而且通晓古今,明理了道。特别是精通易经,连山、归藏、周易、龟占都出神入化,天气、国朝都能预测。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共同从政,当上了齐国的大夫。接着齐釐公安排管仲、召忽做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师傅。可是鲍叔牙当时对公子小白没有信心。认为公子小白排行最小,上边有世子诸儿,中间有公子纠,而且小白好像没有公子纠聪明,轮不上他为君;釐公知道小白没有才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才安排一个人辅导他。因此鲍叔牙常常抱病不到岗。管仲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找到鲍叔牙劝说,“世子诸儿放荡不羁,不讲道德伦理,将来继承君位也不会稳当长久。大夫们都厌恶公子纠的母亲,纠跟着吃锅烙,也不受喜欢。而且纠自持聪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又优柔寡断。将来统治齐国的非纠即白。虽然看起来小白没有公子纠聪明,但是小白善于采纳聪明人的意见,而且办事性急快当,这就是果断。他很有远见。除了我管仲,没有人能够理解公子小白。即使将来有一天公子纠登上君位也将一事无成。到时定国安邦的不是你鲍叔牙又有谁呢?”管仲的一席话讲得非常透彻,鲍叔牙豁然开朗,从此坚守岗位,尽心辅佐小白。

管仲和鲍叔牙都看好了公子小白,都认为小白能成大事,两人达成默契,为了齐国的强大,将来无论纠或小白谁当上国君都协力共同辅佐,干一番大事业。

在齐襄公拉杀鲁桓公的时候,管仲看到齐国要动荡不安,处于敏感地位的公子纠和小白必须躲避以求安全,就建议鲍叔牙带领公子小白出亡他国。才出现了后来的结局。

讲完这些,鲍叔牙对桓公说:“管仲忠于自己的值守,如果当初釐公安排管仲辅佐主公,情况会比现在要好。”

“噢,听你这么一说,管仲还真是一个大才。”桓公说。

“对呀,管仲具有安邦治国的才能,谁得到管仲的支持,谁就能成大气候。如果留在鲁国,鲁国就会成为我们的劲敌。所以说,必须尽快杀掉公子纠,以绝后患;把管仲要回来辅佐主公成就霸业。”

桓公说:“他们现在在鲁国,怎么让管仲回来呢?”

鲍叔牙说:“乾时之战,鲁国兵车300乘没有回去几辆,鲁国的兵力大损,我们现在起倾国的兵力1000乘兵车,开到鲁国边境,要求鲁国杀了公子纠,绑缚管仲、召忽交给我们回来醢了祭祖。乾时之战鲁国惨败,到现在鲁侯都在胆寒,他一定会答应我们的要求,这样管仲也就回来了。”

桓公说:“如你所说管仲是个大才,鲁国也会知道。施伯是鲁侯的谋臣,他会看透我们不是要杀管仲,而是要用管仲,必然建议鲁侯不给,怎么办?”

鲍叔牙说:“派人催促,就说管仲是主公的仇人,主公要亲自报那一箭之仇。鲁侯是个重礼仪、重感情的人,听了这话肯定信以为真,就会放行。”

齐桓公说:“事宜早不宜迟,全国的兵马都交给你调遣,你要全权办好这件事。”

鲍叔牙领命,带领1000乘兵车星夜赶往齐鲁边境汶阳,一面清理疆界,驻扎下来;一面派公孙隰朋带着国书去见鲁庄公。鲍叔牙个别嘱咐隰朋:“我们这次发兵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鲁国杀了公子纠,一个是要回管仲有重用,你不能让管仲死了。”

隰朋说:“如果鲁国要杀他怎么办?”

鲍叔牙说:“你就说管仲射中我主公小白带钩,差点致死。主公一定要亲手杀了他,否则不能解恨。”隰朋点头而去,见到鲁庄公,递上国书。(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想起我叫什么了吗女团缔造者Fighting少女天团都市透视医尊都市透视狂神天真老婆傻傻爱大宋燕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圣魔圣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