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次元移民全球章节

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国崛起(十三)

推荐阅读: 逆天邪神 乡野小神医 大叔,不可以 龙王殿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赘婿当道 我的父亲叫灭霸 贴身狂少 魔天 修罗武神

尽管穆拉比特王朝在加纳的直接统治,仅仅维持了差不多10年时间,但对西非的地缘结构,还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古加纳帝国在塞内加尔河——尼日尔河,建立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破了。

如果说,相对那些酋长国性质的土著“王国”来说,以前的古加纳,算得上是西非第一个“帝国”的话。

那么柏柏尔绿教的这次入侵,则相当于结束了加纳的帝国时代。

使得那些,原本臣服于加纳政权的部族,重新获得了D立。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代表古加纳王国就此消失,只是领地收缩、统治力没办法外延罢了。

另一个重要影响体现在了宗J层面。

一直以来,古加纳王国对于绿教的态度都有些矛盾。

一方面,王国需要绿教徒带来的商业机会,以及包括管理手段在内的文明因子,加纳宫庭里会起用很多绿教官员。

另一方面,古加纳人还没有做好,完全引入绿教的心理准备。

技术上看,“加纳帝国”相对集权的统治,有利于阻止本地区的绿化。

不过在整个地区重回混乱之后,绿教在西非的扩张就在所难免了。

按照我之前的比照设定,所谓“加纳帝国”,在西非文明的地缘Z治地位,相当于华夏文明中的“夏”。

那么接下来出场的,应该就是相当于“商”代的“马里帝国”了。

不过,马里并不是“加纳帝国”衰弱的始作甬者。

在穆拉比特人的控制消退之后,马里人并没有能马上,让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地区的土著部族,重新统一起来。

部族相争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了一个半世纪。

直到1世纪上半叶,马里人才通过一场场战争,击败了诸多竞争者,成就了继加纳之后的,第二个西非“黄金帝国”

西非文明的觉醒史,本质上也是一场黄金贸易史。

由此将加纳、马里、桑海三个,勉强够得上“帝国”标准的西非土著政权,统称为“黄金帝国”倒是很贴切。

如果说古加纳王国,最先能够脱颖而出而出,是因为控制了塞内加尔河上游,班布克地区的黄金的话。

那么,马里帝国能够在一片混乱中出头,路径其实也是一样的。

简单点说,马里人在自己的领地上,找到了另一个比班布克储量更为巨大的矿脉。

我们先来看看最初的“马里”是在哪个位置。

与“加纳”这个标签,从塞内加尔河-尼日尔河上游,位移到几内亚湾的情况不同的是。

以至于我说明时,需要用“古加纳”这个标签,以避免引发认知上的混乱。

后世的“马里共和国”,与当年的马里帝国的范围,有着很高的重合度。

如果去除掉境内萨赫勒地带以北的沙漠部分,再加上后世塞内加尔、冈比亚两国。

以及毛里塔里亚境内的萨赫勒部分,几乎就是马里帝国全盛时期的版图了。

更重要的是,后世的马里控制了古马里帝国的核心区。

因此他们在继承这个古老标签时,会更加的理直气壮。

古加纳人相比,马里人原始领地要更加南向一些,靠近富塔贾隆高原东麓,大体在后世马里-几内亚两国交界尼日尔河上游地区。

其所发现的新金矿,位于马里-几内亚边境线以西的几内亚境内,当时被称之为“布雷”地区。

统治中心“尼亚尼”,则位于以东的马里境内,尼日尔河与支流桑卡拉尼河交汇处。

据称布雷金矿当时的产量,能够超出班布克金矿的8-10倍。

当然,这一比较结果,很大程度是因为,班布克金矿持续开采了数百年,已经接近枯竭。

不过当时的古加纳人更愿意相信,是自己得罪了神明,以至于矿脉转移到了马里人的领地上。

不管认知正确与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马里人由此有了,竞逐地区霸主的资本。

基于自己手上所掌握的筹码,马里人能够从绿教商人那里,获取更多的资源及技术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马里的统治者选择了归依绿教,并开始依照绿教教F,来建立国家秩序。

虽然在后世大环境下,试图恢复J法时代的绿教原J旨Z义者,被视为时代的退步。

但在当时,这一选择却还是有其先进性的。

诚如我之前所分析的那样,G兰经不仅能够让这个国家,融入一条成熟的商业链。

更能够从生活到Z治,提供一整套的规则。

至于其在军事扩张方面的效应,当年阿拉伯人已经证明过了。

控制产金地可以让国家富足,但想要成为一个帝国,扩张将是必由之路。

向北部扩张,收服塞内加尔河流域,与尼日尔河上游之间的加纳故地,只是马里帝国的一个选项。

对于马里来说,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向,那就是“内尼日尔河三角洲”。

一条奔流入海的河流,在河口处有一个三角洲,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随着开发的深入,肥沃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往往也会成为整个流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不过依照常例,这样的三角洲,应该就是命名为“尼日尔河三角洲”。

为什么刚才给出的标签前面会有个“内”呢?

难道尼日尔河有内、外两个三角洲?

没错,情况的确如此。

除了下游入海口处的“尼日尔河三角洲”(外三角洲)以外,尼日尔河中游,还有一片富庶肥沃的内三角洲。

尼日尔河的整体走势颇有点像黄河,只是这个尼日尔“几”字的笔势,看起来不那么标准罢了。

大家要知道,黄河中游的“几”字形弯处,由于流速变缓,泥沙冲积而成了,包括西套、后套、前套三部分的河套平原。

所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便是形容河套之水草丰美的。

尼日尔河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在数百年前的地质时期,从富塔贾隆高原及几内亚高原汇集而下的河水,本来是接入塞内加尔河,从萨赫勒地带的西端入海的。(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我在东京当忍者我是夸雷斯马异次元大玩家压寨夫婿:特工王妃不好追特工王妃:摄政皇叔,太妖孽!诸天穿梭客诸天帝影神龙升级系统所向披靡倾城元素师构装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