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春秋战国演义章节

第63章:初合诸侯做盟主

推荐阅读: 贴身狂少 逆天邪神 龙王殿 赘婿当道 魔天 大叔,不可以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我的父亲叫灭霸 修罗武神 乡野小神医

桓公问:“怎样靠道义?”

管仲说:“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道,其中包括天道、地道和人道,按照道办事事情就能成功。当今朝廷不振,诸侯逞强,但是各国诸侯仍然承认周王是天下共主。我们的霸道不能违背这个前提。我国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大增,兵精粮足,这是实际情况。但是现在许多诸侯国仍然比齐国强大。比方说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晋国,他们也都兵精粮足,称雄四邻,但是都没有成为霸主,就是因为没有尊周,诸侯心里不服。先前郑伯箭射王肩,襄公率五国拒抗庄王的王师,熊通称王,宋国郑国任意弑杀君侯,中小诸侯都希望有人主持公道。现在周庄王刚刚驾崩,新王刚刚即位,宋国刚刚遭受南宫长万叛乱,虽然已经诛杀贼臣,但是宋国国君还没有被认定。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主公应该派使节朝周,吊唁庄王,恭贺新王,请天子下旨由主公大会诸侯,确定宋国新君的合法地位。借此机会奉天子以令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打击强横欺人的诸侯,保护弱小受屈的诸侯,对于不尊王命或者内乱的诸侯国率领诸侯的军队共同讨伐。这样使天下诸侯都知道齐国公正无私,对我亲和尊敬,都会听命于主公,朝拜齐国。这样做,主公可以不动兵车,成就霸业。”

桓公听了这话来了精神,立即派遣使者去朝贺周釐王,请求召开部分诸侯大会,认定宋君的合法地位。

齐使来贺,又要替朝廷做事,周釐王非常高兴:“齐国和朝廷世代姻亲,齐侯主动支持朝廷,这是朕的幸运,泗水一带的诸侯,齐侯都可以任意调遣。”有了这句话,齐桓公调遣处置泗水一带的诸侯事务就是合法的了。

使者回来报告齐桓公,桓公立即以周王的名义通知宋、鲁、陈、蔡、卫、郑、曹、邾等各国,三月(寅月,夏历正月)朔日(初一)在北杏开会。

桓公问管仲:“这次开会,我国出动多少兵车合适?”

管仲说:“主公奉天子之命会晤诸侯,怎能动用兵车?就来他个衣裳之会。”

桓公说:“好吧!”他明白了管仲的意思,就派军士在北杏建了一个三层的台子,总高三丈,左边悬挂一口大钟,右边悬挂一面大鼓,最上面是天子的座位,旁边设有礼器台,摆上精品的玉帛和供品,摆放整齐,显得十分*。还有住宿的馆舍,也都宽敞而气派。

齐桓公和管仲提前来到北杏,检查验收会议设施,一切安排就绪。

会期到了,宋桓公御说第一个报到,会见齐桓公,感谢齐桓公主持给他确定侯位。第二天,陈宣公杵臼、邾子克相继报到。蔡哀侯献舞愤恨楚文王,想投靠齐国,积极主动赴会。这四国国君都是带着兵车来的,来到之后看到齐桓公没带一兵一卒,互相议论说:“齐桓公真诚坦荡,我们也不能把兵车留在这里。”都把自己的兵车退到二十里以外。

二月(夏历十二月)快结束了,其他的诸侯国都没有报到,桓公非常着急,对管仲说:“诸侯没有到齐,等几天再开会吧。”

管仲说:“立信非常重要。不是说‘三人成众’吗?现在算我们来了五个国君,不能说是不众了。如果延期开会就是说话不算数,是不守信用。到期不开会还是违背王命。我们第一次会合诸侯,就留下无信的话把,有违背王命,怎么能推行霸业呢?”

齐桓公点头称是。

三月(寅月,夏历正月)朔(初一),齐桓公领着五国诸侯在坛下集合。桓公拱手说:“寡人今天奉天子之命宣布,朝廷确认原宋公子御说为宋国国君。”

诸侯共同鼓掌祝贺宋公。

桓公继续说:“天子政令多年失灵,各国叛乱不断,孤奉周天子之命,集聚诸位诸侯共同匡扶王室。今天的盟会需要大家推举一名主持人,使得权有所属,便于推行朝廷的政令。请大家提名推选。”

诸侯们都在想,论爵位宋公最高,可是宋公的位置又是齐侯主持明确的。对于选齐桓公还是宋桓公拿不定主意。陈宣公杵臼看了看左右,看到没有人先表态,就上前一步说:“今天的会盟是齐侯奉天子之命召集的,盟主属于齐侯,谁也不敢取代。应该推举为蒙会之主。”

听到陈宣公的发言,其他诸侯也就好办了,都随着说:“非齐侯不可,陈侯的话说的非常对。”

桓公再三谦让,之后领着各国诸侯登坛。齐侯为主,接下来依次是宋公、陈侯、蔡侯、邾子。位次排定之后,鸣钟击鼓,先在天子座位之前行礼,然后互拜,叙说兄弟之情。接着,仲孙湫捧着写着盟约的竹简登上台阶,跪在蒙坛之前,高声宣读:

王元年三月朔,齐小白、宋御说、陈杵臼、蔡献舞、邾克,奉天子之命会与北杏,共同扶持王室,济弱扶倾。有违约者,各国共同征讨。

由此形成盟约。《论语》说齐桓公九合诸侯,这是第一次。北杏之会由于各国诸侯都没有带兵车,被史书称为“衣裳之会”。

盟誓之后,管仲登上台阶说:“鲁国、卫国、郑国、曹国有意违背王命,不来参加会盟,必须讨伐问罪!”

齐桓公拱手对四国国君说:“违背王命不来赴会的必须讨伐,我国兵力有限,请诸君出兵和我国共同讨伐。”

陈、蔡、邾三国国君一齐回答说:“一定共同出兵。”

只有宋桓公没有吱声。他认为自己的爵位高,在心里不服齐桓公。晚上,宋桓公回到公馆,对随从大夫戴叔皮说:“齐侯小白妄自尊大,越位主持会盟,还要调动各国的兵马,将来我国就要疲于奔命了。”

叔皮说:“诸侯会盟都是碍于面子,内心并不是都服从齐国,而且有一半没来。现在齐国的势力有限,如果征服了大国鲁国、郑国,他的霸业就成了。齐国称霸,对于宋国不是福而是祸。参加这次会盟的只有宋国最大,宋国不出兵,其他三国也就解体了。我们这次来北杏,就是为了得到周王的确认。国君的公爵位置已经明确,我们还等待什么?干脆先回去。”

宋公听了他的话,在半夜五更蹬车回国。

第二天早晨,齐桓公接到报告说宋桓公已经逃会,非常愤怒,就要派仲孙湫去追赶。管仲说:“追他没有意义,不如请王师讨伐他,名正言顺。然而还有更紧迫的事情?”

“什么事更紧迫?”桓公问。

管仲说:“宋国毕竟来参加了会盟,鲁国压根就没来,也必须讨伐问罪。宋国距离齐国远,鲁国距离齐国近,又是王室宗亲,如果不把鲁国治服,宋国也不会服气。”

一提起打鲁国,桓公心里就没有了把握。问管仲:“讨伐鲁国怎么个打法?”

齐桓公说:“在济水东北有一个遂国,是鲁国的附属国,只有四家大姓,非常弱小。如果用重兵去打,一个早晨就会拿下来。拿下遂国,鲁国必然惧怕,我们派遣一个使者去责备他们违背天子之命不去参加会盟。同时再给鲁夫人文姜送去一封信。文姜向来要求鲁侯姬同亲近娘家齐国,肯定尽力说和。这样优柔寡断的鲁庄公必然内迫于母亲的压力,外惧怕齐国的兵威,同时内疚于违抗王命无理,必然向齐国求盟。等到他求盟,我们就答应他。鲁国服了,就移兵宋国,请来王师相助,势如破竹。”

齐桓公连连点头:“好,就这么办。”

齐桓公亲自统帅大军来到遂国,遂子吓蒙了,齐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随国,用于驻兵,大军在济水边驻扎。

鲁庄公得到消息,觉得齐国出师有名,自己理亏,就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公子庆父说:“齐国已经两次兵犯我境,都没有占到便宜。这次来犯,臣愿意领兵抗敌。”

“不可,不可。”施伯说:“这次和前两次情况不同。第一,前两次都是鲍叔牙为主将,这次是齐侯和管仲领兵。我说过多次,管子是天下的奇才,现在主持齐国的国政,兵有节制,战法将和从前不同;第二,齐国已经请得周天子之命,代表天子召集主持北杏盟会,共同尊崇朝廷,我们没有去参加盟会,已经违背了王命,我们理屈。相反齐国出兵问罪理直气壮。如果再出兵相抗就错上加错;第三,鲁国戮杀子纠,主公对齐国有功劳。王姬嫁齐,主公为齐侯主婚,这对于齐侯是很大的人情。我们不能丢掉以往的功劳去和齐国结仇怨。”

鲁侯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施伯说:“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们应该向齐国和好请盟,齐兵将不战而退,一天的乌云就都散了。”

曹刿说:“我赞成施大夫的意见,尽快与齐国和盟。”

这时,门将报告:“齐国使者送来国书。”

庄公接过国书展开观看,上面写道:

尊敬的鲁侯殿下:

寡人与君侯共同为朝廷做事,情同亲兄弟,并且是姻亲,亲近非同一般。可是,寡人受天子之命召集北杏盟会,君侯没有理会,请问是什么道理?

这时文姜已经接到齐桓公的书信,文姜把鲁庄公找到一边小声说:“齐鲁世代姻亲,就是齐国对鲁国有什么不好,我们也应该乞求谅解,何况现在是平等和盟?”

庄公连忙说:“好,好,这就请求和盟。”回到座位,立即安排施伯起草回书。施伯给编了一个理由,在国书中写道:

北杏之会,寡人因为患病没能如会。君侯以大义责问,孤已知罪。

然而,订立城下之盟孤感到耻辱。如果齐兵退到本国境内,寡人不敢不去会盟。

齐桓公接到鲁庄公这份国书,非常高兴,当即传令把兵退到齐国的柯邑。

鲁庄公看到齐桓公真给面子,就决定去柯邑汇集齐桓公。就问群臣:“谁愿意跟寡人去齐国会盟?”(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想起我叫什么了吗女团缔造者Fighting少女天团都市透视医尊都市透视狂神天真老婆傻傻爱大宋燕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圣魔圣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