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春秋战国演义章节

第38章:郑忽援齐斩戎帅

推荐阅读: 贴身狂少 逆天邪神 龙王殿 赘婿当道 魔天 大叔,不可以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我的父亲叫灭霸 修罗武神 乡野小神医

祝聃等回军,见到郑庄公就说:“臣已经射中周王的肩膀,周王害怕逃跑,正准备追赶活捉这个老小子,大获全胜。不知主公怎么鸣金收兵。”

郑庄公说:“这一仗已经胜利了。各位大将已经立了大功,一定重重奖赏。周天子以怨报德,好坏不分,无端发兵进攻郑国,我们出兵自救是万不得以的事情。我们已经打退了进攻,保住了郑国,也赢来了名誉,在各诸侯国眼中我们就是老大,这就行了。如果抓住周王,那就过头了。杀了他我们就会背上弑君的骂名,得罪天下的诸侯;送他回去也不恰当。我可以得罪天子,但是不能得罪天下。所以得胜就收兵,见好就收,这才是道理。”

祭足说:“主公说得很对。战胜王师,我国的兵威已经树立起来了。这一仗打得周王胆寒畏惧,今后绝对不敢再对郑国用兵。周王受伤了,我们还应该派遣使节看望慰问。目的是向周王说明白我们是被动自卫,射伤周王并不是主公的意思。主公还是尊崇周王的。”

庄公连连点头说:“这正是我的本意。办理这件大事,只有祭足能够办好。事不宜迟,今晚祭足就辛苦一趟。”立即命人宰杀12头牛,100只羊,还有米面油菜等食品安排祭足去周营慰问。祭足领命去办,带着100两大车拉着东西寻奔周营。

这时周桓王已经败退三十里扎营。虢公林父和周公黑肩也都来到中军大帐看望桓王的伤情。

祭足来到周营,跪拜在周桓王面前:“我主公寤生不忍心父祖社稷陨灭,面对天兵压境领兵自卫,不料军中士兵只知道效忠本国,伤害大王身体。寤生非常担心,派遣赔臣代表他赔罪;还令赔偿送来军需慰劳士兵。请大王宽宏大量赦免寤生。”

桓王没有说话。虢林父一看,心想给个台阶就下吧,代替桓王回话说:“既然寤生已经知错认罪,大王就赦免他了,来使可以代为谢恩!”

祭足赶紧叩首谢恩,然后到各个营盘问候。

郑国大败王师,箭射王肩,这消息很快传遍各个诸侯国。大家对王室衰弱,管不了天下诸侯很有意见。王室衰弱,不能给弱小的诸侯国主持公道,周王作用不大。由此,诸侯国必须自立自强,衰弱必然受欺侮,弱小就可能被吞并。同时对郑庄公很少有人指责他犯上,反而佩服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佩服郑庄公的胆量和勇气。特别是一些本来就不服天朝管的偏远夷狄附属国,有的想正名分,有的想扩张地盘。北方北戎想往南方发展;南方的楚国想晋升爵位,独霸南方。这个时候中央政权软弱,地方就必须自己谋求强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诸侯不理朝廷,屁股指挥脑袋,地方干预中央。乱套了。有事诸侯互相支持,依赖盟友。

周桓王十四年(鲁桓公六年;前706)北戎主派元帅大良、小良率领一万戎兵进攻齐国,攻破祝阿,直接推进历城,守将告急文书象雪片一样飞来,非常急迫。过去北戎也曾经多次进犯齐国,但是都没有深入多远,无非是抢些东西就走。这次大举进攻,长驱直入,还是历史上所没有的。齐釐公立即带领公子元、公孙戴仲等星夜赶赴历城,同时派人去郑国、鲁国、卫国借兵。

郑庄公见到齐国来使,立即召集世子忽,说:“北戎大举进攻齐国,情况危急,派人求教。齐国是咱们的盟友,多次出兵帮助郑国,齐国有难,我们必须出兵相救。忽儿曾经打过北戎,有一些同北戎作战的经验。今命你为大将,高渠弥为副将,祝聃为先锋,率兵车300乘,立即出发赶往历城。”

世子忽领命点兵出发,直奔历城。看到郑国援兵来到,又听说世子忽战胜过戎兵,齐釐公非常高兴,亲自到城外迎接,犒赏郑国军兵。

齐釐公问:“戎兵十分勇猛,难以抵挡。这一仗应该怎么打?”

世子忽说:“北戎兵将的确勇猛,但是他们单兵作战敢于冲锋,贪胜贪功;群体配合不好,各自为战,打胜不打败,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只要一处败阵,临近的就逃跑。我们应该预先选定戎兵败走的路线,分几处埋下伏兵,然后先派一个偏师挑战,诈败逃走,引导戎兵进入埋伏,打他个措手不及,这股追兵必败。后面的戎兵一看前面的败阵,也就逃走,我们各处的伏兵打伏击,就会大获全胜。”

齐釐公听了非常高兴:“好,就按世子的计策布局。”

齐釐公就和世子忽研究了布兵方位。然后世子忽领兵去北路,分两处埋伏起来。齐釐公命公子元在东门埋伏,命公孙戴仲领兵诱敌。

公孙戴仲按照命令领兵从北门杀出,直奔戎兵大营冲去。戎帅小良领着三千兵马迎敌,两下交锋二十几个回合,戴仲假装力气不支,托刀败走,却没有回北门,而是奔向东方。小良眼看就要取胜,那肯放过戴仲,横刀跃马,紧追不放。大良看到将要取胜,也起兵追赶过来。

小良追到东门外,突然两旁炮声震天,芦苇之中伏兵四起,小良知道中了埋伏,高声喊道:“中计了,撤!”说着立即回转马头逃走,戎兵乱成一片。公孙戴仲与公子元合兵追杀,戎兵死伤很多。

小良在前面开道,大良领兵断后,边战边逃。戎兵好不容易摆脱了齐国兵马的追击,走到鹊山脚下才算松了一口气,军士解甲休息,埋锅造饭。这时忽然杀声震天,山坳里冲出一支队伍,高喊:“郑国上将高渠弥在这里专程等候,戎贼留下首级再走。”戎兵扔下锅灶和盔甲,四散逃跑。大良、小良无可奈何,只得上马逃奔。高渠弥领兵紧追不舍,戎兵又死伤一大批。

大良、小良率领残兵败将刚刚摆脱高渠弥的追赶,还没有来得及松口气,就遇到了郑世子忽的人马。戎兵劳累到了极点,抵挡不住勇猛的郑兵。大良小良也都精疲力竭,小良被祝聃一箭射死,大良看到小良已经死亡,心中慌乱,被世子忽大刀砍死。郑世子忽命人割下大良、小良的首级,活捉戎兵三百多人,戎兵全军覆没。

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大获全胜。世子忽命人携带大良、小良的首级,交到齐釐公面前请功。

这时,鲁国、卫国的援助兵马才到。

齐釐公宴请各国带兵将领并且行赏馈赠,把鲁国放在第一位,郑国第二,卫国第三。郑世子忽很不高兴,郑国帮他打败戎兵,鲁国一仗没打,厚鲁薄郑,还是把郑国当做小国。在齐国眼里,齐国老大,鲁国第二,郑国老三。对此,郑世子忽心中很不是滋味。

在齐釐公看来,鲁国就是比郑国大,馈赠理所当然就应该放在第一位。

齐釐公以及齐国人对郑世子忽帮助齐国打败戎兵都是非常感激的,对世子忽的一表人才,聪慧英武,都是很喜欢的。宴会上,齐釐公对郑世子忽大加赞赏:“今日杀退戎兵,全靠世子忽的计策和英武,齐国感激不尽,永远会记在心里的。”

世子忽的情绪稍有好转,连忙谦逊:“齐国和郑国多年友好合作,帮助齐国打退戎兵完全是应该做的。这点事君侯不要过奖。”

齐釐公更加看好郑世子忽,就想把他最喜爱的小女儿文姜嫁给世子忽。文姜不仅仅长得漂亮,而且有文采,善于作诗,在宫里以文闻名,又是姓姜,因此被称作文姜。

早些时候,齐釐公就看好了郑世子忽,曾经让人给世子忽透露过这个意思。世子忽说:“配偶都是有条件的,齐国是个大国,齐侯的女儿不应该是我的配偶。诗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一切都要靠自己,不能赖个大国做靠山。”这个话传回齐国之后,因为文姜还小,齐釐公就把这事放下了。

但是,许多郑国人都知道这件事,郑国人纷纷赞扬文姜貌美开放,活泼可爱,就编成歌谣到处传唱。

对于文姜的美貌和才华,郑世子忽早有耳闻,但是她的开放性格世子忽不喜欢。

宴会之后,齐釐公就安排弟弟夷仲年去提亲。郑世子忽对于方才的待遇还是有些耿耿于怀,就对夷仲年说:“贵国对我高看一眼,我十分感激。但是,郑国是个小国,我不敢和大国攀亲。”郑世子忽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妻子,但是在古代允许一夫多妻,只要他同意,再娶几个都是礼法和道德允许的。

郑世子忽不同意这个婚事,使得夷仲年有些尴尬,他就去找高渠弥:“我国主公非常爱慕郑世子是个英雄,打算把公主文姜许配给世子。前些年曾经派人提亲,世子没有答应。今天我又去说,仍然不同意,不知是怎么回事。特来请高大夫帮助说和一下,保成这个大媒,一定厚谢。”

高渠弥答应下来,就去见世子忽。高渠弥想,这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齐国是个大国强国,联姻之后有齐国作靠山,你的侯位就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位置稳定牢固。很多人求这门亲事都求不来,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怎能不应允呢?就是文姜放荡,也没啥了不起的,不是说要想生活过得去,就得头上有点儿绿吗?再说你可以取好几个老婆,一个半个有点儿颜色也无所谓。三千年后可能找不到真处女,人们也得结婚。高渠弥对世子忽说:“齐国这桩婚事应该答应下来。”

“为什么?”世子忽问。

“齐国是个大国,有了这个因缘就有了靠山,你的地位就会巩固,遇事就会得到齐国的支持,对郑国的未来非常有利的。”

“先前我没答应这桩婚事,就是因为郑小齐大,不想仰面攀高。”世子忽说“今日奉命救齐,侥幸胜利,不能让他人说我挟功求娶。”

不管高渠弥怎么劝说,世子忽就是死活不同意。高渠弥对此很生气,暗地骂了一声,真是个死脑瓜骨,傻透腔了。(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想起我叫什么了吗女团缔造者Fighting少女天团都市透视医尊都市透视狂神天真老婆傻傻爱大宋燕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圣魔圣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