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春秋战国演义章节

第133章:与秦争霸纳襄王

推荐阅读: 贴身狂少 逆天邪神 龙王殿 赘婿当道 魔天 大叔,不可以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我的父亲叫灭霸 修罗武神 乡野小神医

襄王问:“二郎是你什么人?”

封氏说:“是我后娘生的弟弟,父亲没了,我们住在一起,共同耕地,共同生活,奉养后母。”

襄王很有感慨地说:“你们农家兄弟都能如此和睦,朕贵为天子,母亲和弟弟却不能相容。朕的一家和这农夫相比差远了。”说着,潸然泪下。

大夫左鄢父劝慰说:“帝王之家和百姓的家庭是不同的,帝王是政权,争夺帝位从表面看是帝王家人之间的争夺,实际是政敌之争,争夺起来就是你死我活。政治不讲亲情。周公是公认的圣人,也发生管蔡那样的骨肉之变。大王不必自己伤情,应该赶快向诸侯告难,诸侯不会坐视不管的。”

襄王就亲自写了几封信,诉说太叔带之乱,派人分别送给齐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简师父说:“现在齐国已经衰弱,诸侯国有能力成为方伯的只有秦国和晋国。秦国有蹇叔、百里奚、公孙枝等一班贤臣辅政。晋国赵衰、狐偃、胥臣等人也都十分贤能,他们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一定能劝说他们的国君勤王的,而且有正确的计策,确保成功。对于其他国君期望值不能过高。”

周襄王于是派简师父去晋国,派左鄢父去秦国。

郑文公收到襄王的书信,知道天子住在汜地,笑着说:“天子今天才知道狄国不如郑国呀!”当天就派工匠去给周王建造房舍,亲自来到汜地问候襄王,给襄王送来日常生活用品和粮食肉菜。襄王见到郑文公,有点不好意思。鲁国、宋国、齐国都派遣使者来向天子问安,都带来贡献,只有卫侯没有动静。鲁使大夫臧文仲对着天空感叹说:“卫侯活不长了!天子对于诸侯就向树木的根基,水系的源头。树木没有根基必然枯死,河流没有源头必然干涸。他命就该死。”这时是周襄王十八年(前634年)十月。第二年春天,卫文公果然死了,世子郑继位,后世称作卫成公。让臧文仲说中了。

简师父到达晋国向晋文公通告了周襄王出逃在汜地,晋文公找来狐偃参谋,狐偃说:“过去齐桓公称霸诸侯就是始于尊王。晋国这些年来多次更换国君,老百姓看做家常便饭,君臣观念淡薄。谈不上有君臣大义。主公出兵支持周王入国,讨伐太叔带犯上作乱之罪,不仅可以在诸侯国树立威信,而且使国人知道忠君不可有二心。发扬当年文候抗击犬戎迎立平王的光荣传统,光大武公兴晋的进取精神,都依赖做好这件大事。如果我们行动慢了,秦国必然出兵纳王,方伯之业就属于秦国了。”

文公令太史郭偃进行龟占,郭偃报告结果说:“大吉,这是黄帝决战阪泉的征兆。”

文公说:“这个寡人不敢担当。”

郭偃说:“主公不要这样理解。周室虽然衰弱,但是天命没有改变。现在的王就是古代的帝,这卦是说帮助周王攻克太叔带必定成功。”

文公说:“你再用蓍草卜筮一次。”

郭偃净手焚香,启用大衍之法得到的主卦是火天《大有》,第三爻是动爻,九三变六三,变卦是火泽《睽》。郭偃说:“《大有》卦第三爻爻辞是:‘公用享于天子。’意思是说,公在天子那里享受宴席,克带之后天子有赏赐,这是大吉之卦。从卦象上看,主卦《大有》上卦是《离》,下卦是《乾》,‘乾’为天,‘离’为日,太阳在天上普照万物,光明的景象。主卦下卦《乾》变为《兑》,‘兑’为泽,泽在下,有润泽恩惠的意思。是说天子的光辉普照大地,晋国将得到恩泽。不要疑虑,必定成功,而且对晋国大有好处。”

文公听了非常高兴,拿定了主意,坚定了必胜的信心。于是调集兵马,分成左右二军,命赵衰为左军主将,魏犨为副将;卻溱为右军主将,颠颉为副将。文公领着狐偃、栾枝左右策应。

大军刚刚行动,河东守臣报告:“秦穆公亲自统领大军勤王,已经到达河上,很快就要渡过黄河了。”

狐偃说:“秦公出兵是志在勤王,又为什么在河上屯兵不动,是因为前面道路不通。秦国到达周都中间还隔着草中之戎,丽土之狄,都是必经之路。秦国和他们没有建立关系,担心不让兵马通过,所以迟疑不前。只能屯兵再想办法。我们如果想快速到达郑国汜地,也必须经过这两国夷狄之国。我国和这两国没有任何不好的历史,民间交往频繁,我们厚惠这两个夷狄之国,可以先行通过,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派使者去秦国,告诉他我们可以替秦国勤王,秦国就会把这个机会让给我们。”

文公接受了这个建议,派狐偃的儿子狐射姑、赉金帛分别去戎狄两国行贿,同时派胥臣去秦国禀告秦穆公,对秦穆公说:“天子避难在外,秦公的担心就是晋君的担心,我主公已经倾起全国的兵力,替秦君效力天子,并且有成功的把握,不敢再劳苦秦军远涉。”

秦穆公还没有打通戎狄的关系,就顺水推舟地说:“寡人恐怕晋君新立,不便出兵,所以在这里集结兵马去解救天子的危难。既然晋君胸怀大义,兵马已经走在前面,寡人就在此敬候佳音。”

蹇叔、百里奚都说:“晋君想独自立功,以便德服诸侯,恐怕主公和他平分功业,所以派人阻止秦师,我们应该乘势进军,共同迎接天子,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秦穆公说:“寡人怎么不知道勤王是一件好事?无奈东进的道路还没有打通,恐怕戎狄不同意假道。晋君刚刚当政,还没有什么大功可以稳定局面,不如就让给他。”于是就派公子絷跟随左鄢父到汜地,慰问襄王。

胥臣回到晋国营盘,晋兵接着进军到达阳樊驻扎,守臣苍葛到郊外犒劳晋军。文公派右军将军卻溱带兵包围温地;派左将军赵衰带兵去汜地把周襄王接到阳樊晋军兵营。晋文公在大帐向周襄王跪拜问安,恭敬百倍,周襄王非常感激。接着起兵送襄王回周都洛阳。

这时在京畿的周公和召公得到消息,立刻大开城门,迎接周襄王入城。重耳带领晋国大军在阳樊驻扎守卫。

周襄王复位的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温地百姓也得到消息,而且晋军已经包围了温城,城内发生了百姓暴动和兵变,人们纷纷起来,聚集在一起杀死了颓叔和桃子,打开城门放进晋军。太叔带正在寻欢作乐,得到消息说晋军包围了温城,接着又听说晋军送周襄王进入王城复位,惊慌失措,赶紧带着隗后上车准备投靠狄国。把门的军士关紧大门不准他出城。太叔大怒,挥剑就砍杀士兵,士兵哪是他的对手,被他杀了好几个,可是就是没人给他开门。魏犨正在寻找太叔带,忽然看见城门处有打斗,立即赶了过来,一看是太叔带,大喝一声:“逆贼你跑不了啦!”

太叔带一看来了一个大块头的晋将,知道自己抵挡不了,就哀求说:“你放孤出城,以后一定厚报。”

魏犨说:“你欺兄霸嫂,道德败坏,百姓不饶;屡次勾结夷狄叛乱,诸侯不饶!你想出城,问问我手中的大戟让不让!”

太叔带大怒,挺起宝剑就劈魏犨,魏犨用戟柄挡开宝剑,挥动大戟开战。魏犨力大无比,异常勇猛,两三个会合就把太叔带刺死。士兵抓住叔隗交给魏犨,魏犨说:“这个yin妇是祸根,留着是祸害。”令士兵乱箭射死。

魏犨让士兵把这两个尸体扔到车上,向主将卻溱报捷。卻溱说:“应该把他们献给天子,让天子验明正身。”

魏犨说:“天子仁义,不想留下杀弟之名,才被逼迫出走,假手晋国为他除害。我们替他验明就行了。”

卻溱晃晃脑袋,命令士兵把这两具尸体埋在神农涧旁边。然后在温城出榜安民,派通讯员去阳樊向晋文公报捷。

晋文公知道太叔带、叔隗,以及颓叔、桃子都已经解决,就起驾亲自到洛阳朝见周襄王报告胜利的消息。襄王设醴酒招待,又拿出许多金帛赏赐。重耳内心想要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政治待遇,比如封个朝廷卿士、诸侯方伯什么的。可是又不能伸手要官,不能张这个嘴。就走下台阶跪拜,说:“臣重耳不敢接受这么多的物质奖励,只求大王允许在我死后用隧葬,臣死后也感谢大王的恩德。”

襄王一听,你要什么?隧葬?虽然不需要我拿出什么东西,但是这是只有天子才有的待遇。据说当时的隧葬需要选择龙穴之地,要龙气深厚,开挖深洞几丈深,在地下建筑石屋,空间要开阔,要有石凳等用品。其实就是开山洞或者建地下室,把灵柩放在里面。这在当时只有周天子才能有这样的政治待遇,诸侯死了只能是建立一般的墓穴。古代人把礼节看得比天还大,周襄王不能同意,但是,自己的王位是重耳给保住的,重耳对于朝廷的贡献这么大,必须给予足够的赏赐。周、晋同姓,论家谱重耳的辈分比襄王长一辈,襄王想了想很客气地说:“隧葬是天子用的葬礼,这是有章法规定的。天下出现两个王,也是叔父所憎恨的。叔父既然不要这些物质赏赐,就把南阳一带的阳樊、温、原、州、径、絺、组、欑茅之田赐给晋国。”

重耳一听,这也可以,就谢恩领赏。南阳一带不仅是鱼米之乡,也是战略要地。南阳为什么叫南阳?山之南一般称作南,水之北一般称为阳。南阳在太行山之南,黄河之北,得到这块土地。晋国的地盘向南延伸到黄河,过河就是河南一带,为晋国挺进中原提供了方便条件。晋国从此成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

周襄王犒赏宴会结束,晋文公谢恩告辞,乘着漂亮的马车行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城里的百姓非常仰慕,纷纷来到街上,人们扶老携幼,挤满了街道,纷纷说:“齐桓公来到了晋国。”形成了夹道欢送的场面。(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想起我叫什么了吗女团缔造者Fighting少女天团都市透视医尊都市透视狂神天真老婆傻傻爱大宋燕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圣魔圣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