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春秋战国演义章节

第107章:恩将仇报挑战争

推荐阅读: 贴身狂少 逆天邪神 龙王殿 赘婿当道 魔天 大叔,不可以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我的父亲叫灭霸 修罗武神 乡野小神医

惠公命人去缉拿共华。这时,共华正在家中,听到邳郑等人因为事情败露全都被诛,急忙去家庙祭拜告辞,要去朝中领罪。他的弟弟共赐说:“去了就是死,赶快逃跑吧!”

共华说:“邳大夫回国进入绛城是我劝说的结果。他听了我的话才遭受杀戮,他死亡而我自己独生,这不是大丈夫应该做的事。我不是不想活着,而是不能负邳大夫。”没有等到抓他的兵勇到来,自己赶到朝堂请死,惠公也把他斩了。

邳豹听说父亲遭到诛杀,拔腿就跑,投奔秦国去了。

破获这起特大逆反案屠岸夷立了大功,惠公晋提升屠岸夷为中大夫,赏给负葵一带的良田三十万亩。

邳豹来到秦国,见到秦穆公跪倒大哭。穆公问:“你有什么事,说嘛。”

听到穆公问话,邳豹止住悲痛,说:“我父亲等九名大夫被晋侯诛杀。”

秦穆公听了也很惊讶,就询问缘故。邳豹就把晋惠公内外毁约,无故诛杀里克,邳郑联络七舆大夫等人密谋再行废立之事完整地诉说一边。最后对秦穆公说:“晋侯对外负秦国援立之恩,对内残忍杀戮大臣,百官离心离德,半数以上的人不拥护他。百姓怨恨四起,民心不附。君侯如果起兵伐晋,必能一举成功。”

穆公没有当即表态,而是咨询百官。蹇叔说:“采纳邳豹的主意去讨伐晋国,是帮助臣子伐君,没有道理。”

百里奚说:“如果百官和百姓不服,晋国国内必然发生内乱。我们应该静观其变,到时候看情况再做决定。”

秦穆公说:“二位讲的很有道理。寡人也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众人不服,政局不稳,怎么能够一次杀得了九个大夫?看来还是很有能力。如果我们兵到,谁能为内应,谁能驱逐国君?”于是安慰邳豹说:“你有丧父之痛,寡人理解;你的杀父之仇,不要太急,以后会报的。”邳豹就留在了秦国,穆公根据他的才能拜为大夫。

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秦穆公收到谍报,说诸戎发兵包围周都洛阳,朝廷危机,召集百官商量对策。

蹇叔说:“周都危机,诸侯应该发兵勤王,这是天理。齐国称霸得益于尊王攘夷,我们秦国列于诸侯得益于当年襄公勤王抗戎,迎立周平王,保护平王东迁。现在我们应该发兵勤王抗戎。”

秦穆公采纳蹇叔的意见,亲自率兵赶赴京师洛阳。

百姓常说,没有家鬼引不来外祟,外患一般都有内鬼的勾引。这次戎兵包围周都洛阳,就是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招来的。襄公依靠霸主齐桓公保住了太子的位置,又在齐桓公的鼎力支持下登上了王位,王子带非常不甘心。他私自结交附近的戎族,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篡夺王位。齐桓公葵邱会盟之后,周襄王的位置稳定下来,齐桓公也就放开了手。王子带等了三年,看到周都距离齐国太远,朝廷有事很难顾及。就开始蠢蠢欲动,召集扬邑、拒邑、泉邑、皋邑的戎人以及伊、雒之戎一同进攻京师,包围了王城洛阳,自己做内应。

都城被围,周公孔和召伯廖领兵固守城池,与此同时派人向周边的诸侯国告急。晋惠公接到情报,为了亲近周王,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亲自带兵救援。王子带一看难以取胜,自己就没行动。戎兵包围周都,没有内应攻不进去,就在周边大肆烧掠。戎兵正在攻打东门,准备夺门而入。这时,秦兵和晋兵同时到来。戎兵担心腹背受敌,就在东门放了一把火,焚烧了东门,带兵逃跑。

秦穆公和晋惠公在军前相见,惠公脸色发青,很不好看,连忙回避。接着又收到秦夫人穆姬的密信,指责惠公内外食言,非礼贾君,不纳群公子,教他速改前非,与秦国修好。惠公戒备秦国,准备带兵回国。邳豹想着报父仇,就建议穆公夜间偷袭晋营。穆公说:“秦、晋都是为了勤王出兵来到这里,这是大义;虽然有私怨,现在也不能打。”

第二天,秦穆公、晋惠公互相不打招呼,各自带兵回国。

戎兵包围京师时,齐国也得到了消息。齐桓公一直关注着周襄王的安危,发现戎兵进攻周都,立即派管仲带兵勤王。但是由于路途太远,又有秦晋两国同时出兵救援,管仲带兵到达洛阳时,不仅戎兵逃跑,秦晋两国也已经班师。管仲想,虽然戎兵已经退回,但是对戎主也应该教育教育,就派一名使者去见戎主,以齐国管仲的名义当面谴责:“周王是天子,是天下共主,天下没有不尊王的。进攻京师,就是与天下诸侯为敌,方伯齐侯将率领天下诸侯讨伐诸戎!请主动向周王认罪!”

戎主惧怕齐国兵威,不想与齐国结怨,就承认了过错:“请转告仲父,我们不想犯上作乱,今后也不能犯上作乱。这次出兵是太叔带所请,他说大王昏庸,统治不了天下,当初先王是想让他继承王位,刚要安排就去世了。他请我们出兵,说是要落实先王的遗愿。今后绝不再听从他的调遣。”

使者回来向管仲做了汇报,管仲就去朝见周襄王,说明王子带勾结诸戎谋乱的真相。周襄王命令驱逐王子带。管仲提醒说:“谋乱应该是死罪。”

襄王说:“寡人和他是亲兄弟,这次戎兵来进攻,他也没有别的行动,就给他留条性命吧。”

看到襄王主意已定,管仲不再好说啥。只是担心斩草不除根,来年再复发。齐国和周国是姻亲,齐桓公是襄王的姑夫,同时又是襄王的亲母舅。为了防止王子带再次作乱,管仲说:“大王仁慈宽大,为了社稷的安全,就让王子带去齐国吧,这样就没有人再支持他作乱。”

周襄王表示同意,于是王子带就逃亡齐国。

戎主受到管仲的谴责,心中不安,就派出使者,带着贡品和钱物来到周都向周襄王认罪求和。

管仲出兵勤王虽然是马后炮,但是弄明白了事情的根源,驱逐了王子带,消除了祸根,戎主又来认罪,这都是管仲的功劳。襄王又想到当年齐国率领诸侯支持他巩固太子地位,支持他登上王位,管仲是第一功臣。就以上卿之礼安排宴会,款待管仲。管仲说什么也不接受,他对周王说:“陪臣是诸侯国的大臣,职位低下。齐国还有天子任命的上卿国氏和高氏,如果他们按要求来觐见大王,又用什么规格接待他们呢?赔臣万万不可接受。”

周襄王把管仲比做齐桓公一般不二,对管仲说:“舅父,我敬重你的功劳,受到你恩德佑护,牢记不忘。你就接受这个位置和规格吧,不要冷了朕的心意。”

最后,管仲以下卿的礼节接受周王的宴请,之后带兵回国。

晋惠公即位之后,国事繁杂,天公也不作美,气候不正常,农业连年受灾。晋惠公四年,灾情十分严重,许多地方颗粒不收,仓库没有存粮,百姓无米下锅。听说这几年秦国连年大丰收,国库的粮食都堆不下。秦晋本是近邻,又是姻亲关系,但是由于许地负约,不好意思向秦国开口籴粮。卻芮心眼转得快,他看到周围邻国只有秦国的粮食多,惠公有心向秦国开口籴粮,拘于绕不开五城问题,就对惠公说:“我们应该向秦国籴粮。我们也没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当初许给他们的五个城池,我们到现在也没有说过就是不给,而是说缓期执行。如果向他们籴粮,他们不卖给,是他们先拒绝我们,我们就有理由不给他土地了。”

惠公一听,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再说籴粮也不是不给钱,就拿定主意求秦国籴粮。派大夫庆郑,带着珠宝玉器去秦国请求籴粮。

庆郑来到秦国,向秦穆公献上礼品,说明来意。秦穆公就召集群臣研究:“晋国许给的五城毁约不给,现在因为饥荒向我们籴粮,我们给不给?”

百里奚说:“天灾是自然现象,那个国家都可能遭受。救灾恤邻,这是常理。按照常理办事,上天会给我们降福的。”

穆公说:“我们对于晋国的恩情已经很重了。”

公孙枝说:“如果重施能够获得报答,对秦国不会有坏处;即或是得不到报答,理亏的是他们。这样他们的臣民就会憎恨他们的君上,不会与我们为敌。重施不报答,我们可以讨伐,他们失去民众,我们就一定胜利。这个粮食一定要给他们。”

邳豹思念父仇,憎恨晋惠公,在他看来,晋国越困难越好,解恨。就对穆公说:“晋侯无道,上天给他降下灾难,这是对晋侯的惩罚。晋国遭受灾荒,民心不稳,主公不仅不应该给粮,还应该出兵讨伐,可以一举灭掉晋国。这个机会不能失掉!”

蹇叔说:“仁者不乘人之危,智者不侥幸行动。应该籴给他们粮食。”

秦穆公说:“晋君负我,晋民何罪?我不忍心因为君主的不仁德而让那里的民众遭受灾祸。公孙枝,你通知晋国大夫庆郑,晋国立即运送粮食救济晋国。”

庆郑得到公孙枝的消息,非常高兴。公孙枝把庆郑送到渭水河边,看到秦国大车小辆从各地调集粮食运到渭水码头装船。庆郑非常高兴地说:“晋国得救了,永远也不能忘记秦国的恩情。”就告别公孙枝,带着喜悦的神情回国。

秦国向晋国运送粮食数万斛。粮船在水路上从渭水进入黄河,再进入汾水,到达绛城。从秦国雍城到晋国绛城船只成队,就像一条长龙,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项运输工程被命名为“泛舟之役”。这些粮食救了晋国人的命,百姓无比感激秦国,称颂秦穆公的美德。

事情就是这样凑巧,第二年秦国遭受大灾,晋国获得大丰收。上年为了救援晋国,秦国的粮库都倒空了,没有储备,灾荒来了不能自救,就把希望寄托在晋国身上。秦穆公对蹇叔、百里奚说:“寡人现在还想着去年二卿说的话,丰歉互有哇。如果去年不答应晋国籴粮,今年我们遭受饥荒,就没法向晋国开口籴粮了。”(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想起我叫什么了吗女团缔造者Fighting少女天团都市透视医尊都市透视狂神天真老婆傻傻爱大宋燕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圣魔圣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