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升官发财在宋朝章节

94、第九十四章

推荐阅读: 大叔,不可以 贴身狂少 我的父亲叫灭霸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逆天邪神 赘婿当道 魔天 龙王殿 乡野小神医 修罗武神

在一片愁云惨淡中,受到大火殃及时, 因书籍性质, 而理应最为损失惨重的崇文院, 竟能近乎全身而退, 只伤皮毛这点,就显得分外醒目了。

并且,由于清点之后, 各处损失很是触目惊心,唯恐天子暴怒下降罪相关看守之人,包括这位亲口向官家汇报灾情的计省官员在内, 都空前地放下了对这位注定借这阵东风而大出风头的郎君的嫉妒, 决心若是官家详细问起,就毫无隐瞒, 且对其大加称赞。

果不其然,已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的赵恒和王旦,乍闻此讯时,都不由露出大喜的神色了。

王旦意识到自己赶在陛下前头, 失态地问了那句后, 就重新缄口不语了。

官家丝毫未察觉道这位素来稳重的王相的小小失态, 不断追问起这位官员,关于崇文院在陆辞一官职仅居次等的校理的带领下, 究竟是如何保住数不胜数的藏书的来。

那官员在得知这一喜讯后,也是大吃一惊过的,为防是崇文院人怕受责罚而胡说八道, 他在亲自验看和清点损失时,就分外用心。

得知此言非虚后,他方细细过问了当时情景,自然不可能漏过陆辞的优异表现。

不论是未雨绸缪,或是临危不惧,还当仁不让地组织起当值人,有条不紊地救火,甚至不忘在有闲暇时,赶回去救助其他两馆的做派,无一不亮眼无比。

哪怕没有夸大其实,只是平铺直叙,也足够让赵恒听得津津有味了。

赵恒不厌其烦地让他翻来覆去地把陆辞救火的事迹讲了四五遍后,分明已将所有细节都掏出来了,还是有些意犹未尽,笑着看向王旦道:“王相啊,好一个英雄出少年!我起初只觉此子年纪虽小,才貌俱佳,颇有名士之风,方对其另眼看待。如今一看,就这难能可贵的气魄,不正是宰辅之气?不怪你说北地多俊秀,有这小狡童在,就足抵得千百人了!”

现结果摆在眼前,崇文院几近无损,于赵恒眼中,一贯被自己欣赏、额外提拔的陆辞,就变得万分顺眼,简直怎么看怎么都好。

王旦见官家龙颜大悦,不复之前阴沉,心里彻底安定下来。

相比之下,他更看重从此事中显露出的陆辞的品德。

只处于集贤校理这一小官之位,就敢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苏全院之困,足见初心诚正,能力逸群。

且陆辞数月之前,还曾遭上司屡加刁难,甚至弹劾,却不曾生出丝毫不忿。

更不曾上奏辩解,申诉自己冤屈,导致矛盾加剧。

只不卑不亢地行分内之事,息事宁人,让院中可继续平静运行。

年纪轻轻,非但不争强好胜,贪图功名,逢迎上司,却愿意承担责任,一心轻自己而重大局,不伤和气不斗闲气,光明磊落的恢弘气度,确实如官家所言的那般了不起,颇有国士之风。

——产生了天大误会的王旦,自然无从知晓,以陆辞公款吃喝会友的从容快活,当然从头到尾都不觉自己受了委屈,才不会同其计较。

他微微笑道:“幸有陛下仁政,政理清明,世间诸多钟灵毓秀,方有出头之机。”

这话赵恒自然爱听,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若我忘了赏他,王相可需提醒我才是。”

王旦从善如流地应了。

陆辞对这番谈话,自是一无所知的。

即便要论功过进行赏罚,也得是许久之后的事了,朝中少说都得轰轰烈烈地吵个十天半月,才能通过皇帝拍板,得出具体结论来。

他十分满足于三天两头有御膳,又无顶头上司制掣的悠闲生活,完全不在意升职与否。

甚至在他看来,其他地方损失如此厉害,官家定会无比痛心,那他们能无赏无罚,逃过一劫,就算皆大欢喜了。

崇文院无疑是受到大火牵连的诸多建筑里程度最轻的一个,不但保住了绝版的古籍,被焚毁的那些书的雕版也还在。

但由太宗亲手设计,促人修建,数十年来屹立宫群之中,使京人引以为豪的崇文院本身,还是被烧得只剩空空框架,残砖断瓦了。

朝廷广开榜单,招募工匠,匠人一下变得供不应求,且必然会优先重建为起火源的荣王府、宫门等地。

崇文院的话,则要稍慢一步了。

救出的数千书籍,也经不起风吹日晒,便在原崇文院所在的位置边上,临时建起外院数所,足够遮风避雨,囤放书籍。

然供馆职处理公务的地方,就变得无比简陋了。

偏偏在这样一落千丈的工作环境下,忙碌程度却是大增。

单是整理雕版,对被烧毁的书籍重新刊印的工作,就足够让所有人忙得脚不沾地,分/身乏术,根本无望回归陆辞所期盼的清闲状态了。

毕竟原先官刻本的来源,包括国子监、崇文院、秘书监、司天监和校正医书局等。

现一场大火,直接烧掉了崇文院和秘书监两处,刻书量却一下暴增,重任瞬间落在了另外数监的头上,自是手忙脚乱。

陆辞粗略一算,忽略其他两馆且不谈,单是集贤院里的藏书,要完成重新刻印的工作,就起码得排到明年四月了。

因其他两馆都有院士主持,都亲自往国子监跑得勤快,显是要争着先把自己馆里的雕版刻印出来。

崇文院的院士苏嵩却是被罢职了,剩下几名校理,当然无法与那两院士相争。

宋绶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两馆的新刻书络绎不绝地从国子监送出,属于集贤院的却被一再搁后,看似遥遥无期,出者也寥寥无几。

心里难免感到几分愤愤不平,满腹牢骚,朝陆辞道:“如此也要相争,就这气度,如何当得院士?”

他虽是个书呆子,却还是知道有些话说不得的,才险险憋住了。

要不然,他真想骂那几人一个忘恩负义,才过去多久啊,就把陆辞带领集贤院里官吏,帮着抢救其他两馆书籍,才叫三馆成危巢下完卵的功给忘得干干净净,竟仗着官职高上几等,光明正大地压着陆辞。

陆辞却是毫不在意,还心平气和地安慰他:“集贤院藏书虽是最多,却不似其他两馆还具旁的职事。上头催促,他们心里着急,争时不免脾气急了一些,也在所难免。子元多加体谅吧。”

宋绶深深地看了此时还温和微笑的陆辞一眼,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位一来就深得他眼缘,近些时日的交往更让他引以为善友的陆摅羽,可真是脾气好过头了。

若换了别人,单是三元及第的风光,就快能把尾巴翘上天去,更别说如此得陛下恩宠看重,免试推入馆阁之中,一来就领了第二等的职事。

偏偏陆辞毫无傲气,只默默无闻地做事,堪称与世无争。哪怕是这回带领馆职众人抢救书籍、保全大半的功绩,也只做分内职责,绝口不提,更别说邀功了。

性子这么柔软和善,还老被那些人欺压刁难,屡屡吃亏。

这不,面对这明晃晃的抢功行径,对方半点不急,他却简直要气得看不下去了。

宋绶忍不住为自己这过分老好人的朋友发愁时,陆辞却乐得光明正大地忙里偷闲,每日不慌不忙地做着分内的抄写、校勘、缮写等事,做着一条稳定地推动进度的安静咸鱼。

在陆辞看来,单靠目前在馆阁中常规任职这几十号人,就想要完成这般庞大的工作量,显然太缓慢和吃力了。

以朝廷对藏书的看重,不可能忽略掉这点。

若他所料不差的话,等针对这场大火的具体赏罚下来后,朝廷应该很快就将采取相应对策,从各地选人中挑出‘学行之士’,担起图书典藏整理的次要职务了。

陆辞心安理得地混日子的时候,朝中也正为了此回大火之事,吵地翻天覆地。

官家近来为愁这事,连仙都修不动了,整天就双眼放空地坐在龙椅上,没精打采地听底下人争论不休。

王旦之前要将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的表态,并无半分作伪,一旦确定官家欢喜于陆辞逸群,没了杀心后,就安安心心地上表‘待罪’,在府中候着,等待发落了。

而官家历来极其看重王旦,凡事都要征求对方意见才作决断,当然舍不得把这天灾的‘罪’降在其身,让自己身边少了得力人。

两相权衡下,他索性舍下一些颜面不要,大大方方地下了罪己诏,历数了过去些年的错处,就欲此事盖过。

不料罪己诏才下没几日,就终于查出,荣王府失火之事,并非天灾,而是人为。

既是人为,就需厘定责任,进行惩处。

等具体查完,便得出结论,这场惊变要具体量罪的话,需受极刑者,竟高达一百多人。

面对这一百多条人命,向来秉持祖宗传下的‘蹈仁者之愚而固不悔’行事的赵恒,难免犹豫了。

而静心待罪的王旦,一听说这一急变后,更是片刻都坐不住了,赶紧上表,说道:“只为此事,不但臣已递表等待降罪,连陛下业已降下罪己诏,且昭示天下了。才过数日,忽又将灾祸之由归咎于他人,此有朝令夕改之嫌,如何向天下昭示诚信?”

一直没怎么吭气的枢密使寇准,也挺身出列,帮腔道:“依臣看来,火虽是因人而起,然难以扑灭,且因大风而迅速延烧,又何尝不是‘天谴’呢?”

赵恒一想也是。

对于动作太慢,吵了好些天,都快平息了才弄清楚是人为而非天灾的这些官员,他心里其实也正不满着。

罪责都已经揽在身上,面子也丢了,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此改来改去,岂不显得他不辨事情真相,白白折腾一趟吗?

于是放弃了追责的想法,索性还将当坐者的罪过,以‘扑救足勇’为由,一概免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宋代中央官府刻书单位很多,有国子监、崇文院、秘书监、司天监和校正医书局等。其中以国子监所刻的“监本”为最多、最有名。(《两宋文化史》)

2.和气:

王旦与赵普以来的大宋宰辅一样,都是负有“以天下为己任”道义担当的人物。他们与宋帝一道,在推演天下太平时,特别注重“和气”。所以,与历朝历代相比,大宋帝国是最少酷毒戾气的时代。“杀头”“灭门”这类狠戾心机,似乎很难出自帝国精英之口。他们很难说一句“拉出去杀了”,很难潇洒一挥手,说什么“该杀杀,该抓抓”,尽管他们有这个权力。在这方面,就像王夫之评价□□赵匡胤用过的那句话,“蹈仁者之愚而固不悔”,他们宁肯陷入“仁者之愚”,也不愿意一逞“凶暴之气”;宁肯因为“仁者之愚”而贻误良机、而面临不测、而遭遇后人视为“迂腐”的嗤笑,也不愿意在当下启动杀机。(《大宋帝国三百年7-真宗赵恒下》)

3.追责的具体过程如文中所说,因为陆辞在其中起到的影响局限在集贤院,所以就没做改变了。

相关阅读:生物老师日记之追忆19届高三金主凶猛:陆少的神秘娇妻如果能当文抄大佬就好了一医成瘾:神医王妃柯南世界的魔王土地公升官记超级数码宝贝召唤系统黑子的篮球:赤爷小娇妻黑子的篮球:赤爷小娇妻城里的魔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