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升官发财在宋朝章节

22、第二十二章

推荐阅读: 大叔,不可以 贴身狂少 我的父亲叫灭霸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逆天邪神 赘婿当道 魔天 龙王殿 乡野小神医 修罗武神

朱说对自说自话着就不请自来了的柳七,起初是颇感不满的。

不过以他温和内敛的性子, 即便对人有些意见, 也会厚道地不表现出来。

柳七看似随心所欲, 我行我素, 实际上却有着敏感细腻的心思,自然瞧得出朱说并不欢迎他的忽然加入。

他却不为此烦恼。

事实上,在他的一干友人中, 能跟他一见如故,头面就一拍即合的人,那才叫少之又少了。

人与人间的感情, 说到底还是得靠慢慢相处的。

倒是那比朱说稍长一岁, 模样是他从未见过的精致俊俏的陆辞,这人心思, 他竟是难以看透。

只除了在他故意瞒着二人,悄悄上了船,宣布与二人结为旅伴时,陆辞才微微挑眉, 露出几分讶色。

之后, 就大大方方地邀他坐在一张桌上, 主动与他谈天说地,释放出十足善意后, 还顺道安抚了朱说。

在柳七看来,朱说较为正经,好勤学苦读, 可为益友;陆辞这人,则是妙趣横生,玲珑剔透了。

更让他不后悔这临时做出的决定了。

柳七不知的是,陆辞对他,其实是怀抱着欣赏的态度的。

柳七出自颇有名望的书香门第,祖上不乏显著儒臣,他为家中幼子,更是备受期许和宠爱,这出门在外,花用甚大,家中也从不曾短过他的。

因此每到一处,他都会下意识地先用银钱妥善打点,不说铺张浪费,起码将自己的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他这般讲究享受,虽不合朱说自修自律的理念,却甚合乎陆辞的心思。

眠花宿柳、听歌买笑大可不必,而余下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居不厌华的风格,就契合了陆辞努力读书、闲暇经商的最终追求了。

况且难得出趟远门,除了四处观光,涨涨见闻以外,不主要还是获取灵感,光交益友,扩宽人脉么?

陆辞欣然接纳了柳七这一新友,亦在心里再三肯定了对方将为考场上强劲对手的地位。

大多数时候,是嫌船上时光漫长无趣的柳七主动找上门来。后来陆辞若是久久不见他出现,也会亲自去找他。

朱说自然不愿自己就这么被拉下了,便稍微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柳七投桃报李,对稍稍软化的朱说极为热情,且有意避开风月不谈。

他生得气貌堂堂,眉清目朗,不做慵懒闲散态时,言谈既爽朗风趣,又不失渊博犀利,着实可亲,让人无法讨厌得起来。

在陆辞看来,朱说和柳七,虽在性格和做派上大相径庭,可实质上却都怀有才能志意,饱受儒家忧国忧民的传统思想的熏陶。

相比之下,只追求独善其身的自己,才是格格不入的那一个。

事实也正如陆辞所料的那般,在摒弃成见后,朱说反倒比他还跟柳七聊得来了。尤其在澶渊之盟的签订上,二人皆愤愤拍案,恨国不争。

在辽大将萧达凛遭强.弩射杀,战势或可反转,并无不可为之处的大好时机前,官家竟因畏战,而签订了这般屈辱的和约。

土地固然没有割让,可不论是官家需遵辽萧太后为叔母,同辽主称兄道弟,还是每岁需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沉重负担,怕都只是一个开端罢了。

不断割自己百姓的肉,以养肥强邻这头饿狼,而放任宋军腐败,战士颓落。

此消彼长的趋势,倘若长久以往,可谓不堪设想!

单富国而不强兵,与稚童怀抱赤金行走于闹市无异,怎除极个别的强硬主战派外,朝中本最不该缺的,就是有学之士,竟都为这短暂的喘息时光而额手相庆,非但不怒发冲冠、目眦尽裂,倒引为莫大胜利了?

朱说沉色道:“诚如王相公所言,‘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

“确确是奇耻大辱!”柳七说到激动处,不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道:“因那日开此先河,诸敌皆知我宋好欺,连区区党项,亦以投契相挟,年卷万两白银,万匹绢布而去。朝中只知养兵,而不管练兵,各官腐败、借官家财富做生意与民争富、中饱私囊者数不胜数。如不尽快做出决策,又如何长久?”

听着二个小青年的慷慨陈词,陆辞只沉默地喝了口茶。

朱说与柳七所说一点不错,他的宋史记得的虽不多了,但对那屈辱的花钱买和平,还是颇有印象的。

更知道这和平哪怕想买,也买不久。

强势崛起的外族,在明知宋人富庶的情况下,凭什么让他们每年乖乖等着部分奉上,而不亲自去把全部取来呢?

而在侵略势力与大宋翻脸之前,大宋已先撑不住了。

最初是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不得不仓促下进行变法改.革,而改.革亦进行不顺,加上天灾人祸,最后外敌趁虚而入,就一败涂地,不得不越退越南。

最后以杭州为都城,南宋再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还是不可避免地覆灭了。

但陆辞也不认为,朝中就真是一群睁眼瞎,只顾眼前的短暂和平,而不顾长远的发展。

问题怕还是出在皇帝身上。

如今在位的官家,可没有他父亲和伯父的霸气,早前辽军的来势汹汹,就把他吓得屁滚尿流,差点南迁了。

若非宰相寇准是个有胆色魄力的,连官家也敢‘挟持’,逼他上了前线稳定军心,北宋怕就几年前就被人一端到底了。

宋太.祖是有心进取,好战而战不赢,无奈退居防守,他的这位继承人,则是被吓破了胆,能打时都宁可不打,而是掏钱买和平。

和平既能买来,又何必劳民伤财,冒风险去打呢?

重兵戎边的庞大开销,可比‘赠送’给辽以换取退兵的岁贡,要轻上不少了。

至于扩充军队,能给官家带来一些安全感,当然要办;可一旦涉及练兵,就得授予武将稳定的军权,他又不乐意。

老赵家的黄袍加身,不正是源于兵权在握么。既知兵权如此重要,他们自会有意一削再削,毕竟国家的强盛,甚至土地的完整,统统都比不上赵家统治的稳固来得重要。

朝臣各个都是人精,想必是看出这点,才清一色地赞同议和的。

而非是柳七他们所以为的全那般有眼无珠,短视得看不到要命处。

陆辞正因知道它自源头起就堪称无解,才一早就冷静得很,根本没想过去撞那救国救民的南墙,或是妄想去干预历史的进展。

他暗叹一声,给讨论得口干唇燥的二人各倒了一杯热汤,便捧书继续读下去了。

柳七与朱说也未在这话题上停留太久。

他们皆偏于务实派,心知纵有千般志向,万般豪情,现一介白身,也是人微言轻,于国于民都无作用。

比起与志投意和之人进行酣畅淋漓的探讨,最首要的任务,还是得发奋读书,早日下场,望能金榜题名,才有机会实现胸中抱负。

更何况,单他们准备好了还不够,得盼着朝廷不停贡举才行。

等二人回过神来,就见自始至终都未参与进探讨来的陆辞,正专心致志地翻看着手中书籍。

他们不禁愣了一愣,隐隐生出几分赧赧自惭。

尤其柳七,更是面露讪讪,难得地自省了起来:枉他已活了快二十年,到头来,竟还不如这位小郎君来得稳重!

陆辞不知二人所想,也没留意对话是何时停下来的。

他耐心地干啃了一会儿这书,实在觉得无趣,便站起身来,想去甲板上走走,吹吹风来转换心情。

不料刚轻手轻脚地站起身,另二人就齐刷刷地自书页上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看向了他。

……这又是怎么了?

陆辞只好邀道:“二位可要随我去外头走走?”

两人自是欣然应下。

这日乌云密布,阴风怒号,一副大雨将至之势,除仓皇乱飞的沙鸥以外,并无景好赏。

陆辞只觉自己就跟背后跟了一大一小两条尾巴一样,感到几分莫名其妙之余,就是无形的压力了。

他极快地往厨工处晃了一圈,确认了晚膳的内容后,也不多在外头晃悠,而是回了舱房。

柳七也一派理所当然地跟了进来。

对于这点,连朱说都习以为常了。

柳七笑着问道:“陆郎只说此行是有要务,不知具体为何?愚兄可有帮得上忙的地方?”

猜测归猜测,毕竟是不好声张的,陆辞只将明面上的理由说出:“十日前收得外祖孙家所传书信一封,道是翁翁欠安,而娘亲身体亦是不好。我便自作主张前去一趟,替母尽孝侍疾。”

柳七不疑有他,听闻此言,却是神色略异。

陆辞见他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询道:“柳兄?”

柳七踌躇片刻,还是尽可能委婉地提醒道:“陆郎或许不知,宋承古制,有惨恤者不可赴考应举……切记小心,免不慎犯了禁。”

哪怕只是五服中最轻的缌麻孝,也不可轻忽。一旦被人检举,或是官府查了出来,罚铜服役还是次要,最重的惩罚,还是永远不得应举。

只是这话却不好说太直白了。哪怕至交好友间,也难免有几分触霉头或是诅咒人亲长的意思,柳七才尽量含糊其词,免得一番好意,却惹了陆辞不快。

柳七又分享了自己关注的去年贡举情况:“去岁便有进士郭颜,因于居丧之期应举,遭罚铜、永不得应试,并罚服衙前役,连同保者亦受牵连,被罚未来三次科场不得去。”

陆辞对于应举资格的了解,其实并不比柳七的少。

他之所以不随意搪塞,而是选择代替母亲跑一趟苏州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有意亲眼确认一下外祖的身体状况。

即便这样,柳七不顾交浅言深之忌,也要委婉提醒自己关于应举资格的情谊,也是值得珍视的。

陆辞感念这份好意,也不说穿,只道:“多谢柳兄提醒,我必当小心谨慎。”

柳七摆了摆手,自嘲道:“得以通晓这些,也勉强能算是我初试不利、金榜无名的益处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支持正版订阅=3=

注释:

1.柳永家境:

柳永的家世是个非常注意儒家道德的仕宦之家。柳族原籍河东,柳崇之五世祖柳奥随叔父柳冕(唐古文家及历史家)至福建任福州司马,后又改官建州,遂定居焉。柳永的父亲柳宜及柳永的五位叔父则都曾在南唐或宋朝做过官,而且他的父亲在当时曾以孝行闻。柳永有兄二人,长兄柳三复,次兄柳三接(当然文里目前的时间线还没有)也都曾有科第功名。侄柳湛,子柳涚也都中过进士做过官。(《叶嘉莹说柳永词》)

2.惨恤:即居丧。

五服之中,以斩衰(父母亡故)最重,要服孝三年;缌麻孝涉及最广(连岳父母和堂兄弟姐妹都算)也最轻,但也要三个月。

服孝期间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宋代卷》)

3.进士郭颜冒丧赴考之事出自史料(《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宋代卷》)

4.澶渊之盟的签订内容和具体过程可看《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p149-154,的的确确是让辽宋俩国停战了120年。不过嘛……

5.相公:

“相公”一词在宋朝可不是随便用的。就狭义来说,“相公”仅限于对宰相的尊称,如北宋有名的“寇相公”寇准、“王相公”王安石。从广义上讲,也可用作对高官的尊称,如岳飞就是被称呼为“岳相公”。

(《假装生活在宋朝》)

相关阅读:生物老师日记之追忆19届高三金主凶猛:陆少的神秘娇妻如果能当文抄大佬就好了一医成瘾:神医王妃柯南世界的魔王土地公升官记超级数码宝贝召唤系统黑子的篮球:赤爷小娇妻黑子的篮球:赤爷小娇妻城里的魔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