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升官发财在宋朝章节

219、第二百一十九

推荐阅读: 大叔,不可以 贴身狂少 我的父亲叫灭霸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逆天邪神 赘婿当道 魔天 龙王殿 乡野小神医 修罗武神

乍一听陆辞这话,曹玮起初还未反应过来, 仍瞪大眼睛看跟吃了熊心豹子胆似的对方。

陆辞眉眼弯弯, 也不再多做解释, 只静静地回视过去。

待曹玮迟缓地将他那番话在脑海中转过几遍, 渐渐回过味来,顿时感到一股凉气沿着脊骨窜起,愣是在这秋老虎的天里, 起了身白毛汗。

乖乖,好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曹玮向来知那些读书的心眼子多, 一根肠子拐几百个弯儿, 比陆辞心黑的,过去也见得不少了。

但那些人向来是只敢朝其他官员身上招呼,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时,则无不落得双股战战,或是吓得六神无主,浑然没了算计同袍的狠劲。

似陆辞这样瞧着温和良善, 年纪轻轻, 却在风轻云淡间盯上那千余条人命的狠, 他却是头回见。

……也怪不得他,见多了只会将劲儿朝内使, 一心跟同袍斗个头破血流的,乍看到个肯将那股劲儿往外用,正经对抗外敌的, 着实稀奇。

陆辞耐心地等曹玮消化一阵,才笑吟吟地再问一回:“曹将军可愿帮我这个忙?”

曹玮沉默。

他胸口热烫,唇紧抿着,忽猛一拍膝头,掷地有声地回道:“这还需问?干了。”

但凡有那么点血性的,都得瞧那帮子从宋廷这捞了无数好处,却不曾付出过一丝一毫,还没少趁火打劫的混账部落一万个不顺眼。

若不是得防着被弹劾个将帅擅权,他哪儿会忍来忍去,直到卸任都没动他们半根指头?

现叫那些狡诈豺狼遇到个敢作敢为,心狠手辣的陆辞,无疑是老天赐下的良机。

——他若还瞻前顾后地不敢动手,这些年怕是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不等陆辞开口,他已潇洒披上战袍,当即就要点兵出征。

只在临行前,又忍不住扭过头来,硬气回道:“你也用不着将我撇干净,倘若出了什么岔子,多我这么个人扛,总能好些。若什么都叫你揽去了,一叫我那些老兄弟知晓,往后我的脸还朝哪儿搁?”

他虽语气轻松,然俩人都心知肚明的是,若叫曹玮的名字掺和进此事中,担的怕就不是什么次责,却绝对要被庙堂高官扣个主责不可了。

毕竟大宋自开朝以来,便遵循着文尊武卑的风尚。陆辞纵犯再大的错,只要拿着与曹玮一比,在文官眼中还属于‘自己人’的范畴。

文武泾渭分明,陆辞是否受惩,关乎的可是全体文臣的颜面。

哪怕是异党的丁谓、王钦若等人,也多半会保持沉默,不以此做文章。

陆辞怔愣过后,不禁失笑,伸手拦下脾气比自己想象的还急烈的这位老将:“多谢曹将军一番好意,只是还请将军莫要着急,候上数日。”

曹玮拧了拧眉,纳罕道:“难道候上数日,还能有什么不同不成?”

陆辞一本正经道:“自是得等朝廷批示,才好动兵。”

先斩后奏这套听得气势十足,实则给政敌留下个极好拿捏的短处,可谓后患无穷。

——就如滕宗谅数日前向他询问的,有关由官府出面,回收民间滞交借贷的钱款,以充军用的提议一样。

陆辞素来信奉,救人之前,先需保住自身。

既是要光明正大地做好事,又不需赶时间,自然不打算埋下毫无必要的偌大祸根。

早在对吐蕃大获全胜、费心费力整理好战功和善后相关的奏疏后,他仅隔一日,就将讨伐明珠和磨糜等部之事提上日程,一并请示了。

落实具体赏赐时,朝臣们定要争上许久,但在一片大战告捷带来的喜悦中,要说服太子同意他出兵声讨浑水摸鱼的诸部,想必颇无难度。

曹玮听完陆辞解释,更觉此人精诈。

能这般未雨绸缪,着实不该叫他太感意外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曹玮仍是情不自禁地回想了一阵,自己在与陆辞打交道时,可曾有一不留神就得罪过对方……

“慢着,”他突然察觉到某处不对,不由质疑道:“你一早就将讨伐的诉请发出去了?”

见陆辞颔首,曹玮神色愈发微妙:“……你如何知晓,带兵前来的会是我?”

陆辞莞尔:“曹将军太高估我了,我岂有那般神通广大?”

不等曹玮再开口,他索性简单解释一通:“不过是常理推测罢了。说到底,曹将军镇守秦州多时,距调任仅过去数月,又曾凭老练兵法,建下赫赫战功……现边疆有难,曹将军想必是驰援的首要人选。”

——这还不叫算到了?

曹玮脸皮一抽。

若此时主持朝堂的,还是心思难测的赵恒,陆辞还不敢这般笃定。

但既是他教了那么久的小太子,他就不必担心,朝堂会做出其他无异于脑子进水的离奇选择了。

不过,他被狄青忽然揭示的‘真身份’所震,以至于险些忘了自己所做的这手准备,才被‘姗姗来迟’的援军给小惊一跳。

曹玮无可奈何道:“你还不是吃准了我会应承么?”

陆辞笑眯眯道:“幸有曹将军义薄云天,精忠为国,赤胆忠肝……”

他眼也不眨地抛下一箩筐好话,生生砸得曹玮牙根酸爽,末了道:“定不愿养虎为患,纵敌为害。”

不管曹玮给出的答案为何,他都会想方设法说服对方,直到答应为止。

他虽未将真实想法道出,曹玮却或多或少地猜到了。

看着这笑容温和、俊俏秀朗的郎君,曹玮浑身一激灵,明智地选择不再提此事。

只是在茶余饭后,他却忍不住仔细反复回想,自己究竟有没有惹过陆辞。

……青天可鉴,他只想尽快了解此地事宜,回京养老。

陆辞正忙筹备征讨周边部族的事宜时,远在汴京之中,也没少人惦记着他。

夜深,曹利用应约至丁谓相府,很快被应入书房。

丁谓屏退左右,神容冷峻,忽叹了一声:“坐吧。”

曹利用亦是心事重重,胡乱一点头,便依言坐下了。

从官家先后向陆辞、刘娥、甚至丁为发难起,朝中局势就彻底陷入了混乱不明。

丁谓靠敏锐嗅觉和灵活应对,勉强保住末相位置,不至于似寇准那般,一落就到枢密副使。

但随着官家彻底病倒,无力再起,太子再任监国职务起,朝局就迅速朝着他们最不希望的方向,趋于明朗了。

尽管太子碍于孝道,暂还不曾动过官家最后一次发难的贬谪中的官阶职务,可明眼人都能瞧出,优势已彻底朝着李迪和寇准的方向倾倒了。

不等他们商量出应对之策,本该因被打发到荒凉的秦州而销声匿迹的陆辞,竟就在一夕之间折腾出这么一出来,更让寇准一方扬眉吐气,如虎添翼。

曹利用咬牙道:“殿下年岁尚小,极重情谊,素喜陆辞……若真让陆辞回京,日后不堪设想!”

他身为枢密使,得太子单独召见问策的次数,却远远不及区区副使的寇准。

每回看着寇准得意洋洋离去的背影,他便想着,这一幕被群臣看在眼中,不都成了撕下自己脸皮的奇耻大辱么?

烛火明灭不定,丁谓面色沉沉。

他未曾在意曹利用口吻中的咬牙切齿,只一心沉浸在自己思绪之中。

少顷,他忽一笑,淡淡道:“他既有这挥斥方遒的领兵将才,我等何不顺水推舟?”

不管陆辞是真天生将才,还是用人得当,甚至单纯是运气好,瞎猫撞见了死耗子……

与其冒着触怒太子的风险,往正光辉灿烂的陆辞身上泼脏水,倒不如顺其心意,将人长长久久地留在‘领兵打仗’的武职上。

文转武资,所需不过太子一句话罢了。

曹利用眼前一亮。

他瞬间会意,笑着附和:“还是相公所想周到。他既这般出息,你我何苦做这恶人,阻他升迁?倒不如叫他如意了。”

太子再爱重陆辞,也只能看到在扎实战功的情况下,武资升迁较文官要快的好处。

却不可能知晓,正经进士、尤其清贵馆阁出身的文臣,对转武资之事,有多避之唯恐不及。

丁谓轻轻颔首。

——此事不仅需秘,还得快。

说服太子,应是不难。

在他看来,只需点出‘要让陆辞享有这场大胜带来的最大功绩,最好就转武资去’,多半能成。

只断不能走漏风声,尤其是那寇老西儿,否则定要被其坏事。

待一切木已成舟,饶是太子后悔,也挑不出他说辞中的漏洞来,顶多疑心他避重就轻,但也拿不出实证。

更不好出尔反尔,儿戏一般,让陆辞再转回文资来。

本朝可还无‘文转武、复又转文’的先例呢。

而一旦能成,不仅彻底葬送陆辞身为文官的灿烂前程,还能叫寇准一派断一重要臂膀,可谓一箭双雕。

至于作为武官的前程……

丁谓冷笑。

哪怕陆辞是经贡举、甚至三元及第的文臣出身,一旦转武资后,一切就再不做数。

按以文驭武之则,从此他只能出任文官主帅的副手,再不能独当一面。

而有这么位曾经最擅出风头的副指挥使在,担任主指挥使的那位文官,难道不会对其再三堤防,甚至夺取功劳?

在仔细盘算、商榷后,丁曹二人皆认为此事不宜耽搁,明日早朝之后,便准备向太子私下提起。

到底是一名宰辅与枢相联袂前来,赵祯再习惯了召李迪、寇准等人前来议事,也断无失这两位如等闲的道理。

当即慎重地接见了二人。

赵祯面上的沉稳持重,只坚持到了听明白二人来意——

“丁相公、曹枢相说笑了。”赵祯忍俊不禁道:“小……陆秦州虽率军大败吐蕃,然其奏疏亦写得明明白白,居功最伟者,为奋不惧死的诸多将士,改良弓//弩的工匠,以及立下诛杀敌首奇功的其弟狄青。”

他未道出口的真正、也是主要原因还是:不论是小夫子的容颜气质,还是体格武艺,怎么瞧怎么斯文雅致,无论如何与武将不搭边啊!

硬要说来,连丁谓和曹利用都比小夫子像武人得多。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我还真没黑丁谓,丁谓史上就对刘平干过这种缺德事儿。

……天禧元年(1017)五月间,刘平奉召入朝,出任正八品的监察御史。依本朝规矩,监察御史是朝廷最高监察机关的御史台的官员,官阶虽不显赫,但肩负监督弹劾百官之责,从来受到天子和朝臣的重视。初任言官,他就勇于论事,直指弊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两年后,刘平兼任三司盐铁判官,也就是获得中央最高财经机关的兼职。三司下辖户部、盐铁、度支三部,判官属各部的副职,权责也不算小。当年,他又被选为出使辽朝的贺正旦使臣,代表本朝持节出使辽国祝贺新年。就在天禧四年,他迁任从七品的殿中侍御史之际,几年前抢劫其家属的盗贼被抓获,失去的两件物品退了回来,天子获悉案情后,对其清廉颇为赞赏。

从政十四个年头,从地方到中央,阅历已不算浅,而47岁正是精力旺盛之时,加上有皇帝的好感,于是刘平放开手脚,不避权贵,数次上疏批评朝政。但因此得罪宠臣丁谓,从此埋下倒运的种子。

据记载,宋真宗因赏识刘平才能,打算重用他。善操权术的丁谓却找机会对皇帝说:刘平是将门之子,素来知兵,若派他到西北统军,足以克制党项。丁谓的这番恭维言语,其实暗藏算计,不仅当即打消了天子的念头,以后也断送了刘平光明的文官前景。(《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诗书之将:刘平)

相关阅读:生物老师日记之追忆19届高三金主凶猛:陆少的神秘娇妻如果能当文抄大佬就好了一医成瘾:神医王妃柯南世界的魔王土地公升官记超级数码宝贝召唤系统黑子的篮球:赤爷小娇妻黑子的篮球:赤爷小娇妻城里的魔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