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强清霸世章节

第119章 天津小吃

推荐阅读: 魔天 大叔,不可以 赘婿当道 贴身狂少 龙王殿 逆天邪神 乡野小神医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修罗武神 我的父亲叫灭霸

第119章天津小吃

军工方面在天津的北部山区人少的地方搞了一个大的军工企业,它集科研、实验、生产为一体,前不久刚刚问世的飞机就出于这个厂里。ZuiLu.NET现在天津已经和上海一样成为了中国的两个财政收入大户。

最后,肖峻对李经方说道:“好好干吧,为了我们中国,为了上一辈人的梦想,你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为我们的国家多贡献出一点自己的力量。”

“是的肖大人,前不久家父来了一趟天津,对天津的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说你没有让我和肖大人失望,以后要到天津来住不回老家合肥了。”

“那太好了,你就为李大人在天津安排一处地方吧,我的意思是最好在海河或者是哪条河的附近,这样便于老人的休息,对身体有好处。===”

“是谢谢肖大人的关

是啊,应该去看看这位为中国的洋务操心了一辈子的老人了。回北京就去看他去。

肖峻让兰儿和秋月二人在天津把这次出访的经过总结一下,自己要在天津呆一下了,这几年忙的够呛,没有怎么在天津呆,弄的李经方都不高兴了,再说自己也应该好好地看一下这个小时候自己长大的地方啊,再说了以后八国联军要想进中国,这个天津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以后要是由于战争给破坏了。自己有些地方也就看不成了。

还是先让自己和两位去吃天津地小吃吧,天津的小吃绝对有名。

天津自明朝设天津卫,就是到了了现在,还有人在说到天津去是“下卫”,一直以来也没什么进步,只是在清末搞了一个天津县。^^^^后来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北洋衙门搬到了天津,再加上天津机器局(现在还有东局子的说法。)北洋水师衙门等部门的到来。还有就是外国租界的占地使地天津在近代快速发展起来,老城区的变化不大,但是老城地东面却是大大地改观了,清清的几条河水从城边流过,河的两岸边上种满了杨树和柳树。繁华地段主要在现在现在的解放桥一带。

现在两边已经有了租界了,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产物,河东地俄、日租界,河西的法、英、美租界,到现在还有许多的地名,人们耳熟能详。那是在各国进入中国之后才有的,但是路两边的店铺却已经很多了,那时的河两边人很多地,除了不像现在那么多的情侣外,像什么说相声的、说大鼓书的、打快板的、玩杂耍的、摔跤的、打把式卖艺的等等应有尽有,那些穿着各式各样衣服的人们围在一边看着,再看后面有地人还是在拖着一条长辫子,但是大部分人却是留着一头短发。^^^^

“好吃不辣的青萝卜!赛梨不辣的青萝卜!”一个汉子推着一辆手推车,上面摆着几个青萝卜。旁边一个小水罐里面放着一点清水,在往上面不时地洒上点水,那青萝卜显得是那么水灵,旁边还有几块是已经用刀拉开了的,露出里面紫色的心来,两个女人一见走不动了,就买了吃。

一会儿又见一个卖药糖的过来了,只见他背着一个挎包,肩上还搭着一个钱钗子,手里拿着一面小铜锣。一边走一边敲打。嘴里也在念叨着:“卖药糖,卖药糖。有凉的,有甜的,老人小孩都来尝,保证买了不上当!”两个人又是买来吃。

卖颜料的招呼也很有特色:“卖颜色,大红、水红,深蓝、毛蓝……”

前面又是一位卖臭豆腐的,“臭豆腐,辣豆腐。”那个天津味可是浓多了。这回两个人不买了,她们怕那个味,可是肖峻却张罗着买,结果两人一见离他远远地了。肖峻心道,别看你们这会离地远,一会吃上可就不是你们了。

前面一堆人在围着看打快板的,几个人也要挤上去瞧上一眼,只见那人地一副竹板打的真是漂亮,只见竹板上下飞舞,板上拴的红绸子在那人的手上,跳动着就好像飞舞的蝴蝶,他先不说正式的戏文,先来上一个小段子:

“有一位大嫂她怎么那么黑,

生了个小孩像烟煤,

有一天她的孩子掉进了煤堆里,

分不出哪是孩子,哪是煤?

有一位老大爷走过来:

你拿我的拐杖捅一捅,

那软的是孩子硬的就是煤。^^^^”

人们哄堂大笑,那人不停,马上又说了起来:

“有一位大嫂她本姓白,

坐在河边哭起来,

一位小伙子问她为什么哭?

她说我的孩子掉进河里边,

哪位大哥帮我捞上来,

小伙子一听急忙下了河,

三个猛子扎下去,

摸上一只绣花鞋子来,

大嫂一见高了兴,

嘴里直劲喊谢谢,

谢谢你把我的孩子捞上来。

小伙子一听气的脸都发了白。”

人们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兰儿和秋月二人一见也是哈哈大笑,完全没有什么形象之说了。

几个人继续向前走,只见到处都是作小生意的;有卖耳朵眼炸糕的,有卖十八街大麻花的,有卖狗不理包子的,煎饼果子的,茶汤,摆地摊卖野药的……到处是一派繁荣的景象,弄的两人也不知道吃什么好了。

肖峻心里明白,要说好吃那还是说那个狗不理的包子,于是几个人到了那个狗不理包子的店前,只见门口上方一块横放的匾上三个字“狗不理”。

三人进了门,找了一个干净的地方坐下,后面的警卫人员也自己找了地方坐下,店小二上了茶,几人等在那儿,肖峻就和二人说起了这个狗不理的一个典故:

原来有那么一家人家,从外地到了天津,开了这家包子铺,他请的最好的师傅,给他打水馅,那时的人实在,这个师傅一看老板给的工钱不少,就千方百计地给他省着,老板看在眼里不说话,一年以后一算账,挣的不多。

这个老板就对这个师傅说道:“咱们行不行可全在你了,看来你这两下子还真不怎么样。”这个师傅一听,非常生气,他觉得自己很是冤枉,自己费尽心机给老板省啊细的,结果落了个不怎么样。

相关阅读:内幕策划人相公是只猪主神再现乱世英雄天元突破寄生体王牌大间谍鹰派大佬农商非常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