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三国之农民崛起章节

第50章 迁都

推荐阅读: 魔天 逆天邪神 乡野小神医 修罗武神 龙王殿 大叔,不可以 贴身狂少 我的父亲叫灭霸 赘婿当道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走了一路,没有发现夏侯兄弟,也没有发现典韦许褚这俩猛货。看来曹老大还没有来得及去收罗文臣武将,或者说是,曹老大现在只是一心为汉家朝廷服务,还没有别的想法。

众人进了帐内,又是老套路,互相打招呼,互相说客套话,张守仁也知道,在中国,这是必须。

刚坐了一会儿,就听见外面马叫声,张守仁笑着说道:“我给将军的礼物到了,曹将军,外面有三百匹西凉战马是我的小小心意,还请将军笑纳。”

曹操一听,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无功不受禄啊,这该让我如何是好啊!”说完又让曹洪去接待送马人。

张守仁又说道:“说实话,我送将军战马,只是表达我对将军的敬意。”

曹操说道:“我曹操做了哪些事能让寨主如此表示敬意?”

张守仁说道:“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将军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将军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将军毫不留情,蹇图用五色棒处死。只有这件事是我敬重将军的地方,而不是被世人交口称赞的孤身刺董。”

曹操说道:“愿闻其详!”曹氏兄弟也坐直听着。

张守仁答道:“孤身刺董看似将军为大义为大汉不顾个人生死,实则愚蠢至极。”刚说完,曹操的兄弟部将脸色都不好看。

张守仁才不管,又说道:“首先将军之才,将来可为宰相,而他董卓之才,为一州刺史足矣。其次西凉军内部,亦是派系林立,董卓活着,这二十万西凉军尚有约束,如果董卓一死,这二十万西凉军就像是脱了缰绳野马,其后过,比之黄巾暴乱还要惨烈十倍。最后,董卓入京本就是世家安排的一步棋,只是现在棋子反噬下棋的人罢了,将军何必去做那出力不讨好的棋子呢?”

曹操是何等聪明之人,如何不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他只是对大汉朝局,对天下的世家大族还抱有一丝幻想而已。只是最后的幻想也被眼前这个混小子无情的打破了。

曹操站起来,认真的说道:“张寨主,咱俩能不能单独谈谈?”

张守仁明白,曹操这是要捞干的,点头说道:“元庆、虎大哥去外面帮帮周二叔,他这人粗心大意的。”二人点头道:“喏。”转身走去,曹操麾下众将也是如此。

众将都走了,大帐之内,只剩下了曹操和张守仁。曹操严肃的说道:“张寨主,要那么多的流民百姓,做何用?不知道方不方便说说!”

张守仁说道:“这里官员让这里的百姓活不下去,我那里又缺人,所以我帮他们管管。”

曹操说道:“张寨主不实诚啊!据我所知,张寨主前后所得的百姓约有十万之众,俘虏士兵约有两万之众,战马五万余匹,只要再过三年,张寨主可得精兵三万,不想说说?”

张守仁说道:“我知道,将军想问什么?”

曹操说道:“说来听听?”

张守仁说道:“不就是想问我,要那么多军队,是否要造反?”

曹操说道:“果然聪明,一点就透。不知能否相告?”

张守仁真正的说道:“不错,我就是要造反!”

曹操大笑,说道:“于我所料不错,为何?我实在是想不通,论身份,你只是一个黄巾余孽,天下世人都会视你为浑水猛兽,避之不及。论人脉,一:没有世家豪门的支持,二:向你这么有才的人,即使是同为黄巾余孽的张燕于毒等人,也都不希望你活着。是何底气,让你敢生出造反之心?”

张守仁笑着说道:“董卓将近六十岁,袁绍、袁术,孙坚、刘备、还有将军你,你们这些人也都三十多四十岁了吧。张守仁今年十四岁,这就是资本,这就是底气。”

曹操一想:不错,年少就是最大的资本,也是最足的底气。接着说道:“你就真的这么想当皇帝?”

张守仁又说道:“皇帝?太累,没兴趣,不好玩!”

曹操说道:“那是为何?”

张守仁又说道:“我打个比方吧,就像将军现在在诸侯联军的位置一样,如果将军是盟主,现在董卓早已苍慌逃遁,那还来得及收集物资财帛。我要绝对的掌控,不能有任何人出来阻拦我的决定,包括皇帝。”

曹操说道:“懂了,可是你即使当上皇帝,然天下世家豪门多如牛毛,如果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他们可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我就不信,你真敢杀绝天下世家。”

张守仁笑道:“没关系,我送将军两句话,这俩句话也是我心中的英雄说过的:第一: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第二:真理只在弓弩的射程之内。至于杀人嘛,全杀不可能,杀几个老虎给猴看看,我还是很乐意做的。”

曹操细细品味了这两句话的精妙之处,就被对方的后几句话给噎着了,人家不但要杀,还是挑大的杀,然后说道:“你这是自寻死路。”

张守仁笑着说道:“我没有出生,没有文化,但我有时间,我有千千万万的百姓奴隶。”

曹操说道:“那世家豪门的利益怎么办?在大汉朝,有八成的土地,九成的官员,三成的人口和将近七成的财富,都掌握在这些世家豪门的手里,如果你不顾他们的利益,你将寸步难行,甚至是死无全尸。”

张守仁说道:“不怕将军笑话,我是山里来的,自给自足惯了,不像你们这些大户人家的子弟,什么都得别人给。在过个二三十年,就是他们想给,我还不想要了。”

曹操大笑,说道:“想我曹操,为朝廷、为百姓、为天下奔波半生,却不如一个山野匹夫看的通透,真是惭愧啊!”

其实张守仁听到曹操如此感慨,他的心里才是真的惭愧。因为他说都是别人的见解,自己也是照本宣科而已。

既然装大神,那就得装到底,于是张守仁又说道:“世家子弟如何?山野匹夫又如何?只能使百姓安康,就是好的,不是吗?”

曹操说道:…………

就这样,从治军到治国,从《论语》到《孟子》,从董卓到孙坚袁术,双方都知道,这是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双方坦诚详谈。张守仁把自己的先进思想告诉曹操,曹操说他不切合实际。当曹操把自己的改革思想告诉张守仁时,张守仁又说他改革步伐太慢,即使是他曹**都未必能实现。

天渐渐的黑了,吃过晚饭后,张守仁也该回去了,一路走过去,看到普通士兵脸上挂着的笑容,心想感慨道:没有战争的日子是多么的美好,真希望这样的日子一直保持着。

回去之后,张守仁把自己和曹操的对话与刘黑闼周仓等人说了,众人也都非常看好曹操的,说他日后一定能成大事。

…………

洛阳城中,朝堂之上,董卓说道:“近日街市有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咱家以为,帝都迁回长安,方可保大汉无虞。”

满朝文武皆惊,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董卓又说道:“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咱家观旺气实在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

这时司徒杨彪站出来说道:“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监察。”

董卓大怒道:“汝阻国家大计耶?”

太尉黄琬又说道:“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董卓又道:“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汝等再休乱言。”

司徒荀爽谏曰:“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

董卓怒道:“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虽即罢免杨彪、黄琬、荀爽的所有职务,贬为庶民。

董卓出宫正要上车时,只见有二人挡在车前,作揖行礼,董卓定睛一看,原来是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董卓不客气的问道:“何事?”

尚书周毖答道:“今闻丞相欲迁都长安,故来谏耳。”

董卓一听就来气,心想:咱家顾忌杨、黄、荀三家势大,只是贬为庶民,真当咱家不敢杀人不成。之后大怒道:“咱家想起来了,当初听你两个,保举袁绍做了一方太守;而今袁绍已然造反,你们是一党的!来人,将这二个反贼拿下,推出都门斩首。家财没入宫中。”又下令:陛下有命,迁都长安,即日启程。

(本章完)

相关阅读:最后的末途东汉凡人传与时空的约会无尽天机九封天下心之倒影吾魔.你和我,我与你我养的崽都变成巨佬了[娱乐圈]魔神征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