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大唐三帝传章节

血染玉凤,终成涅盘三十七

推荐阅读: 赘婿当道 大叔,不可以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逆天邪神 龙王殿 乡野小神医 修罗武神 我的父亲叫灭霸 魔天 贴身狂少

是夜。

太极宫中。

万春殿内。

看着在自己身边熟睡的李治,王皇后的目光之中,满是复杂与欢喜纠结。

夫妻这么多年,虽然李治从未曾真正地将自己放在心上,可是她对李治,却有着深刻的了解。

所以,哪怕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她都能从内中,品味出他的心思来。

至少,她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今日李治前来时,她不诧异,却是假的。

她不吃惊,也是假的……

而最让她感到意外的,便是她最没有想到,李治今日对她的态度,竟然是异样的温和与柔软。

是以,她不得不多费心思,猜量一番,这位天子夫君,今日的温柔有加,是因何而来?

……

想啊想,想到了三更声响,她也没有想出个理由来。

是啊……

他眼下,还有什么需要她的?

没有……

蓦地,她的眼前,闪过一张美丽的脸。

一张美丽得叫她恨不得立时抓花的脸。

是她么?

是因为她么?

王皇后揣度着:

是因为她的请求……么?

想来想去,她再如何不甘愿,也不得不承认,眼下能够叫李治这般待她,能够服李治这般待她的……

只有她。

而且……

只怕忠儿之事……她也是不少费心。

紧紧地,她握住了自己的拳头,即使尖尖的指甲扎进了肉中,甚至渗出血来,她也似一无所觉。

这世上,她最不愿欠的,便是她的情……

所以……

王皇后的目光,突然间转为阴冷,轻轻地,她张口,出一句无声的承诺:

“本宫不会欠你情的……

本宫会还给你……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本宫的行事,本宫都会还给你……”

次日。

早朝之后。

太极殿中。

御书房。

李治因惦念其兄病安,遂召见已复康健的濮王,以慰其情,且又赏诸等药饵食膳之物,以示恩宠。

李泰谢恩后,便将一应东西,全部与身边侍青河先行一步,带回府中,自己却留下来,与李治弈棋品茶,清谈一番。

“看见四哥你安好,朕也算是安心了。”

李治含笑一声,却叫李泰有些不自在:

“真是……

也不过是贪着稀罕物事,吃得有些伤了体罢了……

主上便这等担忧,是臣的不是。”

李治忍不住一笑:

“所以你便对外告曰你因风寒伤身?

哈哈……四哥啊四哥,你当真还是跟时一样,没得改的心性呢!”

李泰也不介意,抚着又日渐圆滚,甚至比之前还要胖上许多的肚皮,一张圆润得几乎能双手掐出两块儿肉球的脸上,带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唉……四哥呀,自儿便是自认人间最识珍味之人。

如今因着吃多了珍味而有些疾……

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好歹以后也知道些节制罢了。”

李治摇头,不禁无奈笑道:

“四哥知道便好……到底你也是有些老病根儿,别叫再犯了。

好好儿养着罢!”

李泰谢过李治关怀,然后又道:

“不过今日主上召臣前来,虽然是心怀担忧,可也未必便仅只如此罢?”

李治敛了敛笑容,捏起一颗棋子在手里揉了一揉,然后才正色道:

“四哥知朕……

不错,朕此番请四哥入宫,却是想问一问,以四哥之见……

媚娘封妃之事,如何?”

李泰想了一想,却道:

“皇后那边儿怎么样?”

李治想了一想,却淡淡道:

“眼下她初得嗣儿,心里自然是欢喜不胜。

可是正因如此,只怕她却也未必肯给媚娘这个机会,一步上位呢。

毕竟在她眼里,眼下威胁最大的,却是媚娘。”

李泰也是头道:

“正是如此……

而且只怕皇后也知晓,一旦主上有心立武娘子为妃为嫔,必然头一个要相面对的人,便是她。

是以,只怕她也是做了准备的。”

“准备?”

李治抬袖敛眉,头也不抬,可是口中却发出沉吟:

“四哥的意思是……”

“主上要立武娘子之事,已成定局。莫是她一介有名无实,眼下尚且连后宫之势都未完全掌握在手中的皇后,便是前朝那些老臣们,也都是默许之势。

尤其是舅舅……”

袅袅青烟中,李泰一张圆润可亲的脸,益发显得宝相庄严:

“有句话儿得好。家翁事,家公当知。

所以只怕她也明白,这武娘子之事她若想要掌握主动,那最好,还是抢在主上,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人之前,开口向主上请命才是最好的。

为了她自己,也为了将来打算,这才是她会有的手段。”

李治抬头,看了一眼哥哥,然后才慢慢道:

“可是四哥似乎不以为,等着她开口,然后顺势而为是个好主意。”

李泰了头,又落一子,这才道:

“俗语有云,吃人家的,口难还,拿人家的,手难管……

何况皇后一心二心,都欲保紧了自己的地位……

若如今只为了立武娘子为妃嫔,而相皇后之机……实在无疑于饮鸩止渴。”

李治放下手中之子,又抓了一枚在手中,慢慢道:

“那四哥以为,朕当如何?”

“制敌先机,抢在任何一个抱着心思来替武娘子求立的人之前,先行一步,立武娘子为妃嫔。

这才是正道。”

李治意外地看了眼李泰:

“四哥的意思是……

除了皇后,还会有别的人,想借媚娘被立一事,取些好处?”

李泰也抬头起来,看着李治,突然神秘地一笑:

“难道不是么?”

李治目光一凝,定定地盯着李泰,然后突然绽出一丝笑容:

“就知道,瞒不过四哥。”

李泰却哈哈一笑道:

“其实主上这般设计,当真是神鬼难测。

青雀方才这话儿,其实心里也是没抱着底气的——

不过到底兄弟日久,主上的心思,青雀多少也能看出几分。”

收了笑容,李泰正色低道:

“不过主上,您确定,千秋殿那一位,会上钩么?”

李治头也不抬,眉亦不动,淡淡道:

“若是此计对皇后,那便是必然不成——

起来,实在皇后是这太极宫诸女子之中,除去媚娘与徐姐姐外,少有的聪明人物。

可是若对她……

绰绰有余。”

李泰想了想,倒也头道:

“也对,好歹那丫头,是她家生奴才,又是自儿伴她到大,又是陪她入宫的……

她便是再怎么想,也想不到最后背叛她的,竟然是自己最信任的人罢?”

李治冷冷一笑道:

“那时若非是她,媚娘也不至于受那些苦……

也该是让她尝一尝,被众叛亲离,自己人毁了一世的滋味了。”

李泰头道:

“也对。这些年来,她为了能够博那些空名儿,没少拿素节来当幌子折腾……好好儿的一个聪明孩子,都被她带成那样了……

让她吃些苦也好。

不过主上,起来,到底她也是三个孩子的娘,您若能饶得了她,还是多饶她一些的好。”

李治冷冷一哼:

“就是因为三个孩子,朕才容她活下这么久……

否则,早一杯鸩酒赐给她了!

这些年,她仗着朕的怜悯,宫中横行妄为,大兴酷刑,搜括珍宝……

朕一一件件,都给她记着呢!

自她进了太极宫以来,宫中但凡有些姿色的少女,都不能被她看见。否则不是死,便是伤,甚至有些更悲惨的,还要被她逼着落了妓户,坠入暗渊……

没杀了她,朕已然是看着素节和两个女儿的脸面了!

可她呢?

从来不知收敛,不但行事妄为,甚至还打起了母后留在司宝库里的东西的主意……

朕怎么容得下她!?”

李泰闻言,神色也是一变:

“她竟如此大胆?!”

李治冷冷一哼,却道:

“前些日子,她托了人,变了弯儿地向朕来讨要母后留下的金凤明冠,什么她先天有心疾,需得那冠上的稀世明珠来疗养……

哼!她倒是乐意把自己当妲己,可是也得看朕愿意不愿意变商纣!”

李泰也是叹息——

李治所言之事,他也是颇有耳闻。

这萧淑妃,平日里受着李治宠幸,为事不端之处,却是极多。

而其中最惹李治,甚至是前朝诸臣,皇室中人都加反感的,便是三桩。

一便是贪婪过盛,竟然公开觊觎先皇后文德娘娘的宝物。

二是竟然因妒疑成凶,长年残害太极宫中姿色较为出众的少女。

三则是利用独生子雍王素节,百般设计,向李治邀宠。结果硬生生把素节调教成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行事狠毒的孩子。

而她自以为多年受宠,有些要求也是无恙。却不知她这三条,正是犯了李治最大的恨处。

李治既然身为天子,又是一向力求向爱民如子的先帝太宗看齐,那自然是事事处处,以民为先。且不平日里吃穿用度,他都是能省则省,能简便简——

至少自晋以来,诸国君主,再也不曾听闻有哪一位君主,如他一般,每日膳食所费之资,尚且不足三百文——

可是萧淑妃一人,便要费上足足两贯钱的食材方能止歇!需知这些东西,根本吃不完也吃不尽,泰半都是被千秋殿里给浪费掉了。

这倒也是事,可因着这等浪费法,她之奉禄赏赐自然不够,于是竟仗恃李治宠爱,打起文德皇后留下的司宝库里东西的主意,这叫李治怎么不恼?!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唐朝货币的知识,好教大家了解一下跟李治一样,被某些硬是要扭曲历史的学家们得不堪一提的唐朝经济。

唐朝时的货币,实行帛币双实制。就是钱是通用的货币,丝帛或者是织物类也是可以通用的货币。而这也成了唐时经济被人垢病的主因,什么“要不是非要用织物类当货币的话,唐朝老百姓的生活不会比隋朝还穷啊……”什么的话儿,也就是从这儿传出来的。

而事实如何?事实上,抛开帛以代币制不提,因为楼主对这个实在没研究。可是唐时的钱币,购买力是相当强大的。为什么这么?大家随便翻一翻唐史,就可以看到有唐时米,一石五文钱的法。

五文钱一石米……什么概念啊!按照那时的钱-贯-银-金的算法的话,当时的一两银子,就算是最不值钱的唐高宗后期至武则天后期的这段时间里,也是相当现代的人民币000多块了!而五文钱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呢?

楼主记得挺清,上历史课时老师算过,相当于现代的三块多钱。也就是,那时候的米,合起来才五六毛钱一斤!!!

而当时的帛制又是如何呢?

因为铜钱当时基本上都是城镇在用的,而在乡村之中,则依然是奉行着以物易物的事情。尤其是帛类物品,所以后来李治也好武则天也罢,推行帛钱双制是有一定的历史要求的。

否则的话,当时的农村经济或者农村收入就会陷入一个巨大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什么这么呢?大家想一想,当时农村以是帛为币的。一旦朝政要求以铜钱为币,取消帛币制。那农民们为了交纳税租,就必然是要易帛为钱。而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农民收入的再次盘剥,也会大大损伤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虽然这样来去,还是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是,可到底,当时李治和武则天时期坚持推行帛币双行,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不过在武则天晚期的几年中,经济已然大幅发展的情况下还坚持这一制度,的确是武则天没有料到,或者她也已然是控制不了的事态了。

最后一下,一匹帛,如果算起来的话,大约合当时的两百文钱。这样一来,也是大大激发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积极性了——只要自己家里织出一匹帛,就等于是两百文钱,肯定都有劲儿了。所以楼主私以为,这也是唐时妇女地位比较高的原因之一——谁叫男人不会织帛呢?哈哈!)

相关阅读:白袍总管伪学生会的一存吞天逍遥决傲立苍穹万灵天穹总裁谋妻十三界皇三十二号避难所我家隔壁住萌神武侠世界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