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代皇家媳妇日常章节

109、第109章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深空彼岸 我有一剑 7号基地 宇宙职业选手 神秘复苏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唐人的餐桌 人道大圣 不科学御兽

对于元堂的两个通房丫鬟梅兰、月兰而言, 她们的地位, 在头顶的主子们眼中,那是一言可决生死的。

新一任的二夫人一来,就提拔了这两人。

梅兰、月兰自然是感激不尽。

白姨娘和柳姨娘的心情就是复杂极了。毕竟, 有了梅姨娘、月姨娘二人,呵呵, 往后元堂内,可就是有了四位姨娘。

姨娘多了, 也是不值钱的。

但是, 又如何呢?

元堂里做主的,就是朱高和张谨儿,这两人通气儿了, 白姨娘和柳姨娘那是欢喜得接受现实, 不欢喜还得接受现实。

毕竟,现实就摆在那儿, 由不得白姨娘、柳姨娘这等人忽略掉。

白姨娘许是要担心一二。

倒是柳姨娘是低头, 浅角一抹冷笑。

柳姨娘可清楚着,前一任的二夫人岳氏也不是纸糊的。那梅兰、月兰二人,就算是提拔到了姨娘的位置上,对于二夫人而言,不是管是岳氏, 还是目前的小张氏,都不会有威胁的。因为,梅兰、月兰二人, 呵呵……

这两个曾经的通房丫鬟,都是没个生育能力。

早有人动手,把事情料理干净了。

柳姨娘能知道,还是因为她的出生,在这府里有些消息。身为家生子的她,是很清楚的。这也是为什么,没了上面的话可,她一直喝了避子汤的原由。

哪像白氏那个女人,倒胆儿大的。

不过,也是因为胆儿太大了,这不,生了一个姑娘后,彻底没宠爱了。

下面的妾室们,这中间的眼神有多少交流,张谨儿没在意。

张谨儿目前的要事,也不是跟一些妾室争斗什么。一妻,与一群妾斗,本身就挺掉份儿的。在张谨儿的眼中,提拔了妾,再与妾斗,才是她眼中的法子。

既然她的夫君,是一个好色的。

那么,一花开来不是春,各色花香春满园。

张谨儿有容人之量的。

至少,张谨儿自认为是如此的。

“贵娘今年都要三岁了。”

“夫君,我给贵娘寻一个妥当的教养嬷嬷,你以为如何?”张谨儿望着庶长女,如此轻轻一口问了一句话道。

“行,这元堂有什么事情,谨儿,你不必回我,你自行处理就是。”

朱高自然的认为,他一个堂堂大男儿,哪能做了一个女儿身,总是关心了后宅里的小事儿。这些事情,由得大妇料理就是。

如他爹,他大哥,皆莫不是如此。

“既然夫君都定了调子,我往后,必然是全心全力的为夫君料理出一个安稳的后宅。”张谨儿给了保证,当然,温柔蜜语中,未尝不是一些的试探。

朱高似乎完全不在意。

朱高只是信手一摆,让姨娘们告退。

至于那来谢了恩梅兰、月兰二人,也是让朱高挥手退下了。

这时候,朱高是心情不错,他准备跟新任的嫡妻小张氏,再是探讨一下鱼水之欢的事情。又或是缠缠绵绵的男女之事。

张谨儿被朱高摆弄了这一回。大白天里做了些羞红脸儿的事情,倒是抱紧了好些时辰。

朱高倒是得意的笑了。

柳姨娘心头装了事儿,没回了寝院。

她往花园而去。

柳姨娘走后不久,那梅兰、月兰两位姨娘,也是往花园而言。

三人在花园里巧遇上了。不过,倒也不算巧,毕竟,春天里哪处儿花景最美,这不是赏景的好去嘛。

散散心,作为女眷而言,这也是消遣之一。

“妾见过柳姐姐。”梅兰、月半二位姨娘对柳映雪行了平辈礼节。

柳映寻笑了一笑,还是假意轻扶了一把二人。柳姨娘说道:“不必如此多礼。以前归以前,如今梅兰妹妹、月兰妹妹可都是二爷的枕边人了。往后,咱们少不得多打交道。”

“今日姐妹们巧遇上,也是一场缘分。”

柳映雪是明眼说了瞎话。

梅兰、月兰听了,也是捂嘴笑了一回。

一群女人的事情,在燕王府的后宅发生。

燕王府的前院书房内。

朱高孜与侄儿朱瞻元皆在读书。

不过,这是上午时分。

晌午后。

朱瞻元则是与三叔分开了。毕竟,他三叔年纪大了,这是到了成婚的年纪,这晌午后,倒是得了自由,也能去衙门里观摩一翻。

朱瞻元上午是由得儒士教导。

这晌午后,就是道衍和尚给朱瞻元讲课。

这老和尚,最爱给朱瞻元讲的,呵呵,倒是颇意外的玩意儿。单日是那佞臣的传记一则。双日则是那名臣的传记一则。

然后……

然后,自然就是第三日,温故而知新,再是回忆头一天前的佞臣故事。那是磨开了讲解。

接着,第四日,又是加忆了那头一天前的名臣故事。

总之,一个小故事,道衍和尚总要给朱瞻元讲了三回。三回后。这一则小故事,朱瞻元彻底的记下了,才算儿完事了。

“世孙,可有何等志向?”

道衍和尚在这一日查阅了朱瞻元的功课后,似乎随意的问了一句。

“瞻元尚小,不敢立志。”

朱瞻元躬身而立,在小桌前,正是摆开了纸张。

他准备练字呢。

这时候,回答了道衍和尚的话,也是小心谨慎几分。毕竟,他年纪再小,那也是活了一回。知道这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这等道理,太实在了。

朱瞻元哪会不知晓?

所以,道衍和尚虽然是他的师傅,奈何……

朱瞻元不是一个乐于信任别人的。哪怕是他自己培养的八个小书童,朱瞻元给予的,也不过是有限的信任。

信任别人的操守,呵呵,对于帝王而言,那不压于把性命搁于别人手中。

对于帝王而言,还是信任制度的好。

毕竟,人心易变。

而制度啊,那是相互制约的。

忠臣,不过是背叛的筹码不够。

以上这一句话,是朱瞻元前一世里,从他娘那里得来的至理名言。

至少,这一句名言,朱瞻元前一世,在他二叔身上用过好些回,回回都成功了。打那以后,朱瞻元对于心腹这个词,就换了一种理解。

心腹?

还不如说是心腹之患也。

“你是燕王府的世孙,可以有大志向。”道衍和尚不轻不重的说了这么一句话道。

“君子立长志,小人长立志。我当以君子为目标,待寻得长久志向后,方才谈论。如今,不过努力读书,希望能搏长辈们的欢笑,就满足了。”

朱瞻元在道衍和尚的面前,滴水不露。

但是,又实则是什么都漏了。

因为,有时候,有些东西,不用讲得太明白。

聪明人,都有默契的。

朱瞻元想用聪明人的态度,对待了他的这位师傅。

道衍和尚哈哈笑了。

“世孙的态度,贫僧明白了。”

道衍和尚这般回道。

“在师傅面前,我尚多有不足,望师傅一直多多指正。”朱瞻元的态度很谦恭。

对于教导自己学问的人,朱瞻元一直以为,他应该保持足够的尊敬。毕竟,这对别人的尊敬,同时,亦是对他自己的尊敬。

“王爷既然让世孙在贫僧之处学习,贫僧必然竭尽所能。”道衍和尚没有推脱之意。

“世孙,今日所讲的隋朝炀帝一说,您有何等的解读?”道衍和尚随口问了一句,然后,状似无意的笑道:“若世孙一事回答不上来,不妨慢慢想一想。再通透后,再回答回妨。”

“诺。”

朱瞻元平音的回了一声。

然后,他是的思量了。

“南灭陈国有奇功,北定胡疆混一统。”

“三征之前身先死,定叹明君太匆匆。”

朱瞻元不语,提笔在纸上,就是书了这么一首小诗。

一首他觉得,y炀帝可惜了的四言之诗。

道衍和尚一看后,感叹了一回。然后,目光炯然的望着世孙朱瞻元。道衍和尚沉吟良久后,问道:“此诗是世孙此时此刻之感想?”

道衍和尚对于世孙的聪慧,真是感叹感叹啊。

世间果不然,早慧如斯吗?

“是。”

朱瞻元回道:“我读了y唐书后,总觉得在炀帝未定三征高丽之策前,大y的国力可谓是寰宇的霸主,万国来朝来贺。”

“可叹可叹……”

“最终,一个皇朝的一切,付之流水。”

朱瞻元读y唐之书时,真的挺为那位炀帝感叹的。

想青史之上,那是一位不错的帝王。按前一世他娘的教导,就是这位帝王迈步子太快了,嗯,动作太大,太急切,一心想吃了热豆腐。

最终,落一个鸡飞蛋打,一无所有。

有时候,缓缓,未必不是好事。

就像是三国志中。曹操对袁绍儿子们的做法,缓一缓,搁一搁,让故人在内斗中,露出了最要命的破绽。

忍耐,是一门学问。

忍耐,是一种品德。

忍耐,更是帝王最需要的能力。

因为,没有忍耐力的帝王,是不合格的。

天下之在,治国如烹小鲜。急了,就是生的,缓一缓,温水慢炖的,才会成为了美味。

治国,治国,治国……

朱瞻元清楚他自己的野望。他的目标,从始至终,皆未曾的变过。他呀,要当明君。在青史之上,笔笔留下的,皆是英明仁德。

只不过,有些远大的志向,不用讲出来。

一步一步,踏实去做出来,实现它们就足矣。

相关阅读:蛊尊天下红龙只想为所欲为疯了吧!刚穿成反派就是大结局?海贼:我可是王路飞呀人到中年:妻子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