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修真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章节

第351章豪赌之局

推荐阅读: 不科学御兽 人道大圣 宇宙职业选手 光阴之外 唐人的餐桌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神秘复苏 深空彼岸 我有一剑 7号基地

分派了各自任务之后,众人也很快行动了起来。

四国来势汹汹,甚至楚国边疆前线,可能都已经和敌国交上了手。

形势可以说极度危急了。

此等时候,自然由不得拖沓。

故而领了命令,拿了虎符之后,在当天,蓝彩儿就带着寒虎,匆匆赶往零陵府前线。

同时来自巴陵的命令旨意,也派出了各个信使和雪原带来的灵鹰,从不同渠道发往了黔中郡、以及西南附庸三国。

孙思文也坐镇巴陵,开始按照陆渊命令,统筹全局,为各方调拨物资兵马,起到中枢作用。

至于陆渊,则领着灵妃,率着洞庭湖的五万水师,乘舟而下,朝着楚宁边界的江夏城赶去。

江夏城是战场前线,楚国常年屯驻着数万禁军镇守,此时更是增加到了十万兵马,乃是抵御宁国的第一线。

按照前线传来的消息,由沉丘率领的宁国主力先锋大军,其实已经抵达了江夏城外。

如今宁军正在城外修建营寨,打造器械,做着围城准备。

两军在外的游骑,更是开始小规模交手,爆发了数次百人以上的战斗,并且烈度还在飞快上升着。

现在前线那边,只有陆渊几个负责统领各支禁军的弟子守着。

这些弟子虽然也位列亲传,但不管是实力、能力、以及经验,比起楚维、李良等人,都差的远。

就更不用说,对比那些先天大将了。

让他们看守前线,陆渊自然不放心。

因此会议结束,做完动员和任务分配,他便也第一时间启程,领着集结好的水师赶往前线。

江夏城临水,甚至可以说就是一座江边城市,城外有着码头和水寨,两者与城市相连,可以说是城市的一部分。

想要守御此城,光靠只有步、骑卒的禁军,可不够。

还需要水师入驻水寨,帮着封锁江面,拦截宁国水师,才能守好此城。

故而为了应对宁国水师,陆渊此次集结了国内所有水上力量,将五万水师全都集合了起来,以求能护住水上通道。

甚至为了以防万一,连正在闭关冲刺先天的楚维,他也叫了出来,打算让这位一手缔造楚国水师的弟子,来指挥负责这场大战。

至于这样会不会让楚维突破先天的进度变慢,陆渊也顾不了这么多了。

没有水师护持江道,那么宁人水师就可以朔江直上,封锁江面,隔绝楚国长江南北。

甚至能通过水师,将宁国的步骑军,投送到楚国沿岸各处,深入西川、黔中两郡,攻打楚国的腹心后方。

多一个先天,少一个先天,对于如今都投入了十名先天以上两边阵营来说,虽然重要,但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可要是水师覆灭,或者受到重创,这却是能够影响到大局的。

两者孰轻孰重,自然不言而喻。

顶多陆渊带着楚维的日子里,多尽点为师的责任,教一教他先天技巧,也差不多能弥补他分心水师的损失了。

……

宽阔江面上,上千艘大小战舰排成绵延阵型,破浪而行,朝着江水下游而去。

陆渊站在船首,看着清晨还有些浓郁的雾气,心情一时有些阴郁。

江夏城距离巴陵大约有两百里水路,像现在这样顺风而下的话,其实半天功夫也就能到了。

不出意外的话。

大约下午一两点的时候,水师大军便能抵达江夏城。

届时有了这五万水师加入,江夏城水陆兵马便可达到十五万之众,再有自己和灵妃两位先天战力,足以将此城打造的固若金汤,宁人难越一步了。

只是江夏城稳固,却也不代表着洞庭郡稳固。

江夏城与国都巴陵城一样,归属于岳阳府,是洞庭北部最东的一座临水雄城。

可这座雄城辐射再远,也顶多能保住岳阳府附近的一片区域,难以再现更大范围扩张。

但洞庭郡与宁国相接壤的区域,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岳阳府。

岳阳府往南,是长沙府,这同样是一座雄城,同时也是洞庭平原最重要的产粮地,郡内三成以上的粮食,都由此地产出。

长沙府之重要,根本不用多说。

长沙府往南,则是衡阳府。

此府也是产粮重地,虽然不如长沙府,但也出产郡内约一成半的粮食,同样很重要。

衡阳府再南,则是庐阳府,当初七星门叛乱之地,陆渊半个起家据点。

衡阳府虽然不是产粮重地,但与长沙、衡阳两府一样,都与宁国豫章郡接壤。

通过这些接壤区域,豫章郡的宁军,随时可以派出大军,攻打着三府之地。

也因此,为了防备这与豫章郡临接的三府,陆渊分别在长沙、衡阳两府,各自驻扎了一支禁军,把手中最后的机动禁军,安排在了这两地。

最后剩下的庐阳府,也把洞庭的一万郡兵,以及各地抽调来的六千府县兵,屯驻于此,负责防备。

可即便如此,每府两万左右的兵马,其中甚至还没有先天宗师坐镇,这防御依旧太过空虚了。

空虚到宁国只需抽调出一位先天宗师,带着五六万兵马,就有可能突破一府防线,杀入到洞庭郡内部。

而以宁国的实力,想要抽调出这样一支偏军,无疑是极其简单轻松的。

也就是说,整个洞庭郡,其实都处在一种极度空虚,极度危险的境地。

陆渊分派了四处战场,其中襄阳郡、南海国、苏宋二国这三处,人员兵马的配备,都是处于满配,甚至豪华的状态。

在这三处战场,楚国几乎达到了立于不败之地。

可这种不败之地,实现的基础,却是利于牺牲洞庭郡的防御,让陆渊所在的这处主战场,处在力量劣势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的效果。

所以纵观全局,其它各处,楚国都可以说是优势大好,甚至说胜券在握。

但唯独洞庭郡这边,楚国却是处于劣势,甚至随时有可能大败的境地下。

陆渊深刻的明白这一点,清除其中的风险,所以才为之感到深深忧虑。

他现在就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摔成烂泥,失去一切。

这很危险。

可若不如此做,洞庭郡或许可以安稳,但其他三处战场,形势便会变得不利,或者处于僵持。

一旦僵持下来,那么楚、宁等五国,就将变为纯粹的底蕴比拼,资源消耗状态了。

这一场大战,将成为雪原和周国的战争一样,纯粹就拼,谁的人多,谁的钱多,谁的粮多,谁能承受的死亡多。

虽然靠着自己实力和底蕴,陆渊相信,这一场比拼下来,自己绝对是能取得胜利的。

但这场胜利来的时间,可能会是五六年后,或者十年后。

而扬州这片土地,也将因为战火,变得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再也繁华不在。

这样的话,哪怕取得了胜利,身为胜利者,他也得不到多少好处,只能说是两败俱伤。

因此想要取得足够胜果,取得足够好处,那这场战争就不能维持太久,规模也不能扩散太大。

最好通过几场决战,就令双方阵营分出胜负,在短时间内就击败敌人,然后趁着战争还未扩散的时候,攫取所有战果。

而想要实现这个目的,常规的方法自然行不通,只能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了。

就比如。

放弃和削弱洞庭郡这边主战场的力量,进而加强其它三处偏战场的力量。

令其它三处战场,自己这边的阵营能尽快分出胜负。

等击败当地的敌人,整合当地的资源后,再回过头来支援主战场。

最终汇聚所有力量,一举击败已经经过三次削弱的敌人,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

以上这些,便是陆渊的真正目的。

而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他就必须守住经过削弱的洞庭郡,坚持到其他三处战场回援之前,保证洞庭郡不会失守。

这比拼的,就是自己的偏军先一步击败敌人偏军,还是敌人的主力先一步击败自己的主力,讲的就是一个速度。

可以说,陆渊这是在做一场豪赌。

但他却赌得心甘情愿。

因为这场赌局,争的不仅仅是扬州的归属,更是这场末世之下的生存权,更是未来自己能否带领九州度过这场劫难的希望。

为了这远大目标,此时冒点风险,赌上这么一场,也算不得什么了。

胜了,便说明自己天命所归,未来注定成为这末世之主。

败了,那也正好趁早放弃逐鹿天下的念头,安心领着家人找个地方躲个几百年。

等天下超凡绝迹了,再跳出来在末世之后的世界,重新建国争霸。

其实细究起来,后面那条路,无疑更舒服些,更轻松些。

但陆渊不敢赌。

不敢赌九州四极俱废之后,剩下的中州之地,能否还如上古时候,继续存留下来,供此界之人残喘生息。

要是不能的话,那这个世界,无疑就走到了末路,进入到了崩毁状态。

陆渊继续待在这个世界,就等于慢性等死,最终的结局,也只是跟这个世界一起毁灭。

这并非是没可能的。

所以尽管不知道这个猜想,会不会成真,但只要有一丝可能,他就不敢去赌。

因此为了未来着想,尽快统一扬州,尽快统一九州,然后借助整个九州气运,将天穹深处最后剩余的灵气都抽取出来,供自己修炼。

汇聚一个世界的资源,来对堆砌自身的修为,令自己实力达到极限,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

这,便是推动陆渊继续争霸,并且加快统一步伐的动力。

“长沙、衡阳、庐阳三府,我已让孙兄从国内召集二十万民夫,分别前往这三地戍守。这样算上原有的兵马,每府之地,差不多也都有八九万人驻守了。

虽然人依旧还是有些少,质量也有些差,但人数摆在这,哪怕面对先天宗师,面对十万大军,也能撑个一两月。

有这时间缓冲,也能在国内从容调派兵马,随时赶往支援了。”

陆渊望着波涛起伏,心中暗自思量,同时不由叹息。

手中可用的力量还是太少了。

如今的楚国,各部分常备兵马加起来,大约有七十二万人马。

这些人马的组成,大致分成六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人数最多,也最为精锐的禁军。

楚国现在有二十五支禁军,共计五十万兵马。

其中十支二十万人驻扎洞庭郡,五支十万人驻扎在汉中郡,四支八万人驻扎在襄阳郡,两支四万人驻扎在黔中郡,一支两万人驻扎在西川郡。

还有三支禁军六万人,随着青云子南征南海国。

以上便是楚国最为主要的机动部队,也是主力部队,属于战兵行列。

此外楚国六郡,每郡还有一万郡兵,作为该郡常驻的守备兵马,负责镇压内部叛乱,以及抵御外敌。

甚至它郡兵马紧缺的时候,还能临时抽调郡兵,过来协助支援。

总的来说,郡兵与禁军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郡兵主要负责一郡军事,有着固定的防备区域,相当于地方军区。

而禁军则属于机动兵马,经常全国各地的跑。

属于哪里需要,往哪里调,相当于中央军。

但不管是郡兵还是禁军,都属于战兵序列,战力差距并不会太大,属于同一层级。

楚国有六郡,共有六万郡兵,这是国内第二强的军事力量。

除了郡兵之外,地方兵马还有府县兵。

按照九州如今流行的规制,朝廷中央之下,设郡;郡之下,设府;府之下,设县。

其中各郡按照大小不同,府或多或少,数量不一。

多的有十府,如洞庭、西川的完整的大郡,便是如此划分的。

少的如襄阳郡,被楚、周、宁三国分别占据,一分为三,楚国占有四府,另两国各自占有三府。

这是郡府一级的划分。

郡府之下,府县一级的划分,就统一多了。

基本上每府都控制十县,县的数量不会有多少差异,都是按照这个数字来的。

因此,按照这个府县规划,府县兵的数量基本也都固定。

每府可以编练一千府兵,每县可编练一百县兵。

如此的话,一个府级单位,所有兵马加起来,便有一千府兵和一千县兵,合计两千人马。

这两千府县兵,则是属于真正的地方兵马,基本不会往外调动。只负责地方治安,清剿匪寇之类的小规模、低烈度战事。

像国战,对外征讨之类的大战,大多都不会动用府县兵。

具体原因,不是不想用这批兵马,而是府县兵的战力,与真正的战兵相比,实在差得有些远。

同为常备兵,府县兵每月的军饷,为三两银子,战兵则为五两银子。

逢年过节,府县兵能在年节时候、和端午时候,领两份节赏。战兵则在这两份节赏之上,额外多了中秋、寒食两节赏。

并且府县兵的节赏,和战兵的节赏,给的待遇和银两,也是差别极大的。

极端情况下,可能相差两倍不止。

因此比较下来,一个普通战兵一年的收入,可能达到府县兵两倍以上。

若是参与战事,有一份战时津贴,藏兵还能领双饷,或者一个半饷,那与府县兵的收入差距就更大了。

再举一个例子。

府县兵月饷三两银子,一般城中力工小厮,一个月辛苦点的话,也能挣个二两银子。有点技术的话,比如当个大厨、铁匠、木工,拿个三四两银子,更不在话下。

哪怕算上节赏,一个府县兵的年收入,也就刚刚和一个普通厨子、铁匠、木工差不多,仅比最底层的力工小厮好上点而已。

所以哪怕府县兵的饷银能够养活全家,但日子过得也是皱巴巴的,富裕不到哪去。

而战兵则能在养活全家的基础上,在用养活全家的资源,来养活自己一人。

有了足够的钱,自然能够放开手脚吃喝,放开手脚锤炼武艺,甚至去买点药材滋补,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美。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自然而然也就造成了府县兵和战兵的战力差距,将两种兵种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战力等级。

一个只能对内镇压匪寇民乱,维持维持治安而已。

另一个则能对外与诸国争锋,对内平定大规模叛乱,无有惧者。

正是以上这些差异,所以如果没必要的话,各国都不会把府县兵也带到前线战场,参与到对外征讨当中。

想要炮灰,多征发点廉价的民夫就可以了。

想要摧坚拔锐,府县兵也没那个能力。

这不上不下的状态,也令各国达成了共识。

府县兵就是维持地方治安的,其它的工作用不到他们。

而且府县兵仅比民勇好上些许的战力,也使得他们难以承担重任,根本起不到大作用。

楚国现在有五十个府,也就是大约有十万左右的府县兵,这是处于第三部分的战力。

此外国都巴陵内,还有五千左右的金吾卫,专门负责城内治安。另有五千左右的宫廷禁卫,负责王城治安。

这两部分兵马,加起来有一万人,是陆军序列中,最弱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陆军五个序列外,剩下就是五万水师了。

禁军、郡兵、府县兵、金吾卫、宫廷禁卫、水师,以上六部分序列,共同构成了楚国的军事力量,足足七十二万大军。

这看起来很多,可楚国铺的架子也大,一摊开来用,各处分一分,也就没多少了。

就如此时。

三处偏战场分了分,各地治安分一分,边疆防备分一分,最后能落到陆渊手中的,也就二十一万人马了。

面对是几方两倍之众的宁国大军,实在捉襟见肘,漏洞百出。

“眼下先守一守,实在不行,只能多付出点代价了。”

陆渊自语一句,说到最后的代价二字,眼神中闪过一丝肉痛,显然是有不舍。

相关阅读:领主游戏,开局一座龙骑兵营开局躺平,截胡五星女帝老婆萧族雷帝大明:开局直面朱元璋我能修改人设词条我在诸天当皇子我能看见女友的明星系统罪理谜案谜案侦探全位面恶魔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