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三国之银狐章节

第十一章 刘表得贾诩

推荐阅读: 乡野小神医 修罗武神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魔天 龙王殿 逆天邪神 大叔,不可以 贴身狂少 赘婿当道 我的父亲叫灭霸

建安六年二月底,诸葛亮结婚了,沉晨又多了个长辈......

而在沉晨这边为诸葛亮庆祝婚礼的时候,刘表这边的事情,却不是很顺利。

蒯良病倒了。

原本刘表是定于三月份暮春时节,于郊外祭祀天地。

但他的谋主蒯良病倒之后,让他有些失了方寸,只好先暂停了祭祀,等待蒯良病愈。

可没想到蒯良的病情并未好转,恶化的非常快。

到四月份,已是奄奄一息。

当时北方除了华佗以外,南方也有位神医,叫做张机,字仲景,南阳涅县人。

但张仲景如今不知所踪了。

董卓之乱后,天下战乱纷争,关中、河南迁移至南阳的人口不计其数。

这些流民不仅给南阳带来了一定治安上的问题,还把因北方残酷战乱而诞生的流行瘟疫带来了南阳。

张家在涅阳也是大族,有二百多人口,结果因为这种名叫伤寒的疫病而死了三分之二。

这让张机伤心不已,于是决定四处行医,研究伤寒瘟疫,此时并不在南阳。

曹操生病的时候每次都想起华佗,逼华佗去给他医治,最后还杀了华佗,等曹冲病死才后悔莫及。

现在刘表则连神医都找不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谋主蒯良病倒。

建安六年四月二日,蒯良的府邸内。

刘表亲自来探视。

卧房内,蒯良躺在木塌上,也不知道是什么病,他的脸色已是十分苍白。

旁边桌桉焚香四溢,却遮掩不住屋内浓厚的药草味道。

“子柔。”

刘表走到病榻前,关切问道:“你觉得如何?好些了吗?”

“明公......”

蒯良面无血色,嘴唇发白,艰难说道:“良.....良恐怕已不能再服侍明公了。”

“子柔......”

刘表只觉得悲伤不已,握住蒯良的手,泪如雨下。

蒯良得的并不是传染病,因为病了一月有余,也没有传染给家人。

大夫束手无策,此时已经回天乏术。

作为刘表最大的谋主,蒯良如果真的病死,对于他来说,亦是个沉痛的打击。

“良.....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辅左明公大业。”

蒯良勉强露出惨笑,说道:“可惜德珪和异度太看重家族了,不愿助明公一臂之力,不然我亦能安心了。”

“唉。”

提起蔡冒和蒯越,刘表一声叹息。

虽说在官渡之后,蔡冒和蒯越对于希望他要求归附朝廷的态度已经缓和了许多,但还是不支持他自立,因而双方关系也远不如他和蒯良那样深厚。

归根到底,还是双方有着严重的立场和利益冲突。

蒯良和蒯越其实并不是亲兄弟,而是同一家族出身。就好像荀或和荀攸也不是亲叔侄,而是同一家族的远房叔侄一样。

所以双方并没有形成共识。

蒯越更注重家族利益,由于天子在许都,他是最不希望刘表自立的人。因为刘表年龄太大了,一旦自立,他还能活几年都是问题。

万一刘表称帝没多久就死了,到时候蒯家就会很尴尬,变成乱臣贼子,家族名声和名誉都要丢得一干二净。

蔡冒也差不多,而且他跟曹操还是朋友,知道曹操的能力,也知道刘表的年龄。

因此综合种种,哪怕官渡之战后曹袁两败俱伤,可由于刘协依旧掌控在曹操手里,让他们对刘表自立的行为,仍旧持保留意见,不像黄祖和蒯良是他的坚定支持者。

“咳咳咳。”

蒯良已是非常虚弱,不断地咳嗽。

刘表擦了擦泪水,拍着蒯良的手,手忙脚乱关心道:“子柔,你怎么样了子柔?”

“明公......”

蒯良艰难说道:“良想为明公举荐一人,若有他在,大事可成......”

“谁?”

“文和见过将军。”

便在此时,屋内屏风后,一个干瘦的身影走了出来。

他面带微笑地看着刘表,弯腰行礼。

“贾诩。”

刘表皱起眉头。

去年张绣和贾诩被迫将家卷送到了襄阳,还有大量西凉军的家卷,以此为人质,这才控制住了他们。

等到今年过年之后,贾诩就非常低调地进了襄阳城里,与他的妻子儿女住在一起。

他有的时候他也会拜访刘表,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老老实实待在家中。

现在看来,显然这段时间蒯良和他接触过,如今蒯良重病,就打算把贾诩推荐给他为谋主。

只是贾诩在刘表眼里并不可信。

毕竟当初张绣几次背叛,就是贾诩在背后唆使,所以刘表对用他保持怀疑的态度。

蒯良轻声说道:“文和先生有匡扶宇宙之智,良远不及也,若明公得先生,如高祖得留侯,必能为明公建立一番伟业。”

“哦?”

刘表来了兴趣,问贾诩道:“我欲再兴汉室,承高祖光武之业,文和可否教我?”

贾诩拱手说道:“禀将军,子柔的策略其实很好,并无大碍。”

“唔。”

刘表微微皱眉,既然子柔的谋划很好,那我还要你做什么?

贾诩就又说道:“只是还有些细节要补充,将军若想要有称霸之志,就不可操之过急,袁术前车覆,后车戒,因而需要缓图之?”

“缓图之?”

刘表的眉头就皱得更深了,这是他最不想听到的建议。

贾诩道:“不错,曹操虽伤,然伤虎犹可吃人,不可小觑于他,因而今年将军准备充足之后,可北上入颍川,与其对峙,曹操粮少,不能久持,必急于决战,将军待其急躁之时,再一举将他击败,然可击败而不能歼灭,将军败曹操之后,以君临天下之威望,则回荆州可以立即称王。”

称王?

刘表呼吸顿时急促起来。

他脑子里确实有称帝的意思,可阻力很大,也让他十分犹豫。

最重要的是现在蒯良病倒,随时可能会病死,一旦失去了蒯良,少了谋主,他就未必能想出万全之策。

而贾诩的建议,却非常好。一步一步,先攻打曹操积攒威望,然后回荆州称王。

“荆州人畏惧者,多是将军称帝之志。”

贾诩道:“若将军直接称帝,必有袁术之忧,因而此事应当缓图。可先祭祀天地,昭告天下讨曹,再以高祖白马之盟为例,效彷光武称楚王!则如此无称帝造成的名望之坏,又能海内人望加持于身,便可兴展大业也。”

“嗯。”

刘表眯起了眼睛,微微点头。

“称王之后,将军便可北伐曹操,若得河南,再数路同时进攻扬州,覆灭江东,最后再上消灭袁绍,如此就只剩下关中及益州,大事可成矣。当年高祖年近五十起兵,七年便定了江山。光武单骑入河北,征战十二载得了天下。如今将军之始,比之高祖光武强得太多,又有何不能为之呢?”

贾诩继续道:“且曹操疲弱,孙权年幼,袁绍官渡一役精锐尽失,而将军占据荆州,民强州富,兵马何止十万?此时北上,一战可破曹操,再遣一大将镇守河南,防备袁绍。其余兵马俱破扬州,江东内忧外患,不出半年即可平定,最多两年,将军的对手,便只剩下袁绍矣。”

这个策略其实跟蒯良与刘表商议的战略差不多。

蒯良认为,如果缓图的话,当然是先让袁曹二虎相争,他们先破江东,再取益州,得整个南方,然后北上席卷关中之地,如此就能得天下五分之三,而袁曹又内斗,等到刘表定了天下之后,他们差不多也分出胜负,到时候刘表坐山观虎斗,成为最后的赢家。

只是刘表等不了那么久,因为袁曹内斗肯定是十年之内分不出胜负,但他破江东取益州再席卷关中,那也不是十年之内能做到的呀。他现在已经五十八岁了,还能不能活十年都是问题,因此这样稳妥的办法,刘表只能摒弃。

这个战略被否决之后,蒯良就给出了另外一条战略。那就是先北上攻打曹操,如果能消灭曹操,顺便让小皇帝暴毙,刘表就可以以天下无主,刘姓当立的名义称帝。

不过蒯良也提出了一旦称帝,各路诸侯肯定会集火攻打他。所以到时候刘表面临的压力会很大,这也让刘表当时候非常犹豫。

现在贾诩提出的战略就很完美,称帝不行可以先称王啊。

高祖白马之盟,非刘姓不得称王。

我刘表鲁恭王之后,名副其实的汉室宗亲,如今天下汉室颓倾,刘姓不振,我站出来先称王,振臂一呼,合情合理。

其他诸侯就算想攻打他,也没有理由。

因为刘表并没有违反白马之盟的条约,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不是刘协册封,缺少了一定合法性。

但这个也无妨。

他可以一边遣使向刘协禀报,一边以衣带诏之名,昭告天下说天子被曹操挟持,政令不出宫门,所以他被迫称王,以振作汉室,再北上伐曹,奉迎天子。

最重要的是这个法子比较快。

消灭曹操称王之后,各路诸侯也没有理由攻打他,他就可以从汝南、江夏、长沙数路同时进攻江东,先灭近在迟尺的孙权。

这样他就得了荆州、交州、扬州、豫州四州之地,再北上席卷兖州、徐州及司隶,对袁绍形成包围之势。

至于刘章和关中可以不用搭理。

刘章在益州实力远不如他,到时只需要在大江布置防线防止他来袭就行。

关中早就十室九空,二百万人口十不存一,韩遂马腾之流也不过是见风使舵之辈,等他定鼎关东之后,估计也会望风而降。

按照贾诩的建议,曹操现在衰败,趁他病要他命,今年就能消灭了曹操,然后明年再破孙权。

两年消灭两个诸侯将黄河以南全部占据,那他剩下的对手就只有袁绍。

这可比蒯良和沉晨建议的稳妥之策要强得多。

刘表想到这里,只顿时觉得豁然开朗,未来前途一片光明,当即大喜道:“先生之言,甚合我心呀。”

贾诩微微一笑:“称帝之事当缓图,将军可先于今年祭祀天地,自称楚公,将军为刘姓,汉室苗裔,天下人亦不敢有何微词,待北伐了曹操,便可称王了,此谓之步步登高也!”

“我得先生,确实如子柔之言,如得留侯。”

刘表高兴不已,握住贾诩的手说道:“若我成大业之时,必厚待先生。”

“将军谬赞。”

贾诩微微躬身道:“以前诩不识天数,得罪将军,还请海涵。”

“哈哈哈哈。”

刘表大笑道:“此等小事,岂有怪罪之理?”

“多谢将军。”

贾诩双手笼在袖子里,弯腰向着刘表拱手行礼,谁也没有注意到,他面带微笑的眼眸当中,已是透露着森然阴冷。

相关阅读:我在四合院有个家影帝:我在电影抽技能修仙秘闻录太阴全记海贼:开局成为娜美澜朋友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漫威:从忍界开始交易读档1995我在人间筑仙庭轮回:无限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