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家兄朱由校章节

后记(一)新时代

推荐阅读: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宇宙职业选手 7号基地 光阴之外 人道大圣 神秘复苏 我有一剑 唐人的餐桌 深空彼岸 不科学御兽

“铛……铛……铛……”

乾圣十三年三月十九日,齐王检于深夜薨逝,享年七十三岁,西京城寺庙道观,各声万杵。

消息传至京城,史载“帝悲恸大哭”。

得知此消息的李定国也在自己的《乾圣日志》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心如刀绞,潸然泪下”

简单的八个字,足以说明了当时大部分官员的想法。

由于消息传来的时候正是正午休息的时间,因此所有官员都觉得脑子嗡嗡响,晕晕然。

对乾圣朝的大部分官员来说,齐王不仅是海外藩王,更是许许多多官员心中的支柱。

虽然他们都对齐王的病情早已有所了解,但当他们听到这噩耗传来的时候,心里还是十分难受。

或许他们之中更多的是贪官污吏,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梦想是做贪官污吏。

他们在校园时,又何曾不想像齐王一样,做一个匡扶社稷的名臣贤王。

只是等他们踏入官场后,这才发现他们的理想相比那摆在面前的诱惑显得不值一提。

在这条路上,有的人倒下了,也有的人顶住了,但这不能说明倒下的人就彻底的没救了。

每到深夜,他们还是会回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只是这一日,他们曾经梦想的支柱也倒下了。

他们是幸运的,幸运在这样一个拥有能力的人没有选择完全的包庇大明朝,而是给寒门学子留了一条上升的道路。

他们也是不幸的,因为不管他们做的如何,他们所做的也很难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更不用妄谈追上齐王了。

或许后世的人每每回想起这个时代,他们能够想起的只有齐王,而不是他们这群努力追赶的人。

这一日,官员们的精神是恍忽的,而能勉强把他们拉回现实的,是悲痛过后的皇帝朱慈燃。

面对自己自小崇拜齐王叔的离去,朱慈燃在午后组织了一场朝会,并下达了多条政策。

其中,关于齐王薨逝的消息不能一下子放出来,而是应该统一由《大明报》刊登出来。

眼下的《大明报》已经遍布大明宗藩体系内的任意一个国家,只要《大明报》刊登出来,那基本上就是昭告大半个世界了。

这个昭告被定在了五月初一,并且这一期刊登的内容将由皇帝朱慈燃亲笔讣写。

此外,皇帝朱慈燃决定要将齐王的遗体运回北京,葬于世祖武皇帝世陵前。

对于这一条,其实是朱由校生前与朱由检在往来书信中早就商量好的了。

他们兄弟都清楚,二人这辈子怕是再也见不了面了,因此朱由校不想在死后离自家弟弟太远,而朱由检也早在十五年前就同意了。

此刻不出意外的话,他的遗体已经在被运送过来的路上了,因此朱慈燃让礼部提前准备关于齐王下葬的各种器物。

另外,礼部还需要在即日通知诸藩,着诸藩派人前来吊唁齐王,同时商讨齐王薨逝后的宗藩体系变化。

到此为止,关于齐王薨逝后需要准备的事情已经宣布,只等落实。

在朱慈燃的口中,关于下葬所需冥器的价值突破了五百万两,与世祖武皇帝朱由校下葬时差距不大。

不过,朱由检好像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去世会让大明和诸藩大费周章,因此在四月二十五日,齐国护送船只到港的第一时间,这次护送遗体前来的王太孙朱和埨便派人给京城送去了消息。

齐王朱由检生前的遗愿是简葬,他希望陪他一起下葬的物品仅有他生前的甲胃、兵器、战马尸骸,以及朱由校早年为他敲打的第一批家具。

那些家具自从朱由校驾崩后,朱由检便没有叫人修葺过,此时的它们已然不能使用。

然而,就是这批不能使用的存在,却被朱由检令人百般呵护擦拭。

朱由检去世前,他就已经命人将这些家具搬往北京齐王府,此刻正放在齐王府仓库之中等待下葬。

得知这则消息,朱慈燃沉默了许久,直到朱由检的遗体已经运到北京,他才点头同意。

五月初一,在《大明报》刊登齐王朱由检薨逝消息的时候,皇帝朱慈燃、太子朱和垠,太孙朱怡铉,王太孙朱和埨以及李定国等阁臣已经将朱由检的遗体送到了世陵外的一座陵墓。

这座陵墓从朱由校去世前就令人着手修建,直到乾圣十年才彻底完工,规模与世陵不相上下。

或许朱由校早早就猜出了自家的抠门弟弟会简葬,因此自己出银子将弟弟身后的宅子给修好了,“强迫”其不浪费的住下。

本以为只是一座空陵的朱慈燃等人将棺椁运送至墓门之后,他们这才发现,在主墓室的左室里,早就摆放好了朱由校生前所做的全套家具。

从桌椅板凳到床榻书桌,墓室内的一切都是按照勖勤宫内原样摆放好的。

在这里,似乎朱慈燃他们都能感受到数十年前,那位年轻的齐王殿下是如何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

站在此地,朱慈燃脸色暗然,随后转身离去。

片刻后,伴随着一件件简葬的物品下葬,墓室的墓门也被合上。

接下来朱慈燃要做的,就是等待诸藩代表前来吊唁自家叔父,随后令兵马“复土如陵”了。

在等待诸藩代表到来的日子里,朱慈燃内心十分煎熬,但需要他操办的政务也有很多。

齐王的离世,给大明宗藩体系带来了一些不稳的因素,他必须把这些不稳一一解决才行。

在他为解决这些事情做准备的时候,诸藩的世子乃至部分亲王、郡王都纷纷抵达了北京城。

历经多次地震,北京城内大部分民居都得到了翻新,尽管看上去十分漂亮,但这漂亮的背后却是无数国债堆砌起来的。

这次齐王的离世,让一些藩国变得没有了安全感,许多人都在想要不要将国债卖出,毕竟皇帝对诸藩的态度并不好。

如果什么时候皇帝赖账,那他们手里的国债可就是一堆废纸了。

这种事情不是妄想,而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当年宝钞是怎么崩坏的,对于在大明读到大学,并且学习过经济学的诸多亲王、郡王和世子来说并不是新鲜事。

几十上百万两的国债可不是小数目,如果能趁机把国债卖了,那自然最好不过,但问题是由谁来当这个出头鸟,这就有些……

怀揣着忐忑的心情,许多宗室前往了天寿山,对齐王陵明楼内的齐王画像进行了偈拜。

齐王的画像出自齐国彩绘大师禹之鼎之手,画像中的朱由检看模样是二十七八,模样栩栩如生,让不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宗室、官员见到了这位齐王殿下年轻时的模样。

他们怀揣着尊敬和崇拜的心理对画像偈拜,同时许多宗室也认为齐王的治丧安排得太简单了。

好在皇帝早已安排人特地着重说明,丧事从简是齐王生前的意见,不然恐怕朱慈燃要戴上一个“刻薄恩亲”的帽子了。

偈拜过后,许多宗室离开了天寿山,并返回了百王坊内休息。

对于天寿山的官员们来说,这样的流程持续了很久,直到九月初十,伴随着距离最远的唐、吉、淮三藩世子抵达北京,并前来天寿山偈拜才宣告结束。

九月十二,齐王陵在三万上直官兵的努力下开始复土如陵,而与此同时皇帝也召来了诸多宗室讨论关于齐王的谥号问题。

从个人情感来说,朱慈燃很想给他上一个皇帝的谥号,但他心里清楚,他不能这么做。

因此在经过商议过后,他最终将代表“经天纬地”的“文”作为自家叔父的谥号,是为“齐文王”。

至于他的陵墓,也被百官、宗室称为齐王陵或文王陵。

将谥号的事情拍桉决定后,朱慈燃没有让诸藩难为,而是主动提出了要购回部分国债的想法。

眼下是乾圣十三年,此时大明的财政岁入尽管依旧保持在一亿两千万两左右,但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因此,即便朱慈燃想买,其实国库里也没有太多银子供他使用。

所以在与诸藩商议过后,朱慈燃定下了每年朝廷回购五百万两国债的提议。

对于诸藩来说,如果是以这个价格和速度购回国债的话,其实也就六七年的时间罢了,因此不仅没有诸藩反对,反而还虚伪的示意皇帝不用着急。

只是朱慈燃很清楚,他们的话不过是客套话罢了。

朱由检一走,他能信任的藩国,也只有永国、定国和齐国了。

所以,朱慈燃拍桉决定了这条国债回购的政策,同时也遣散了太庙前议事的诸藩。

这么一来,宗藩体系最少在大明购回所有国债前是比较安稳的,朱慈燃也可以放心将权力过渡给太子朱和垠了。

在朱慈燃忙碌的期间,整个大明宗藩体系下的民间却弥漫着一股哀哀欲绝的气氛。

许多人在五月初一看到《大明报》刊登齐王薨逝内容时,只觉得脑袋晕眩,整个人似乎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

有的人还没反应过来,眼泪便不自觉流出。

也有的人强忍着不让眼泪在街上流出,回到家后放声大哭。

还有的哭不出来,但每到半夜便觉得胸口好似被压住了一样,压抑而悲痛。

在这么多人之中,李定国是其中一人。

自从得知朱由检去世的消息以来,他表面并没有什么悲伤的模样,只是每天饭后躺到床上,想起前半生年来同齐王相处时候的无数情景,一夜都没有睡意。

直到他见到了明楼的齐王画像,他才抑制不住内心悲痛,不多时便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齐王逝世的消息,随着《大明报》的报道而迅速传遍全世界。

从五月初一开始,几乎每天都有百姓在天寿山下眺望远处的齐王陵,然后默默将一束花放在皇陵门口,转身默然离去。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久,根据戍守天寿山的天寿营张金才参将在自己的《天寿山杂记》中记载:

“从齐王下葬的消息传开,到我退伍的二十六年间,皇陵门口的鲜花几乎没有缺过,每日少则百余花篮,多则数百,将士们将花篮放在齐王陵四周。”

“这些花篮的鲜花顽强的活着,直到散播了花种才彻底凋谢,多年后,齐王陵的四周已然成为了一片花海……”

百姓对齐王薨逝的消息久久不能接受,直到同年冬月的山西崞县发生七级强烈地震,才将百姓的注意力分散了一些。

时任山西巡抚的赵尔羹奏报:“太原府所属十五州县,以代州、崞县、繁峙灾害最重,崞县庐舍房屋被毁坏六万余间,受灾百姓五十余万……”

得知山西地震的消息,已经被委任监国的太子朱和垠下令旨,发银二百万两赈灾。

这笔银子并不多,但却已经是大明能拿出的最大数额了。

每年五百万两的国债回购让户部喘不过来气,不得已的朱和垠只能下令停工多段铁路建设,才勉强让大明的财政不至于积欠太多银两。

腊月初五,被誉为“南戚北李”的一代名将戚武隆卒于广州府中,享年六十七岁。

初六,皇帝朱慈燃下旨辍朝三日,同时追封戚武隆为安南王,谥号“武靖”,其子戚平波袭丰国公。

初七,皇帝朱慈燃下旨,任命黔国公沐桢为南军都督。

乾圣十四年正月初三,海军都督郑成功病逝在前往南州巡边的海路上,享年六十一岁。

皇帝追封其为泉州侯,谥号“武穆”,其子郑经袭泉州伯,升任海军副都督,原副都督施琅继任海军都督。

四月,阁臣于成龙卒于任上,谥号“文庄”,刑部尚书李光地入阁,张英继任刑部尚书。

五月,神圣罗马帝国的来布尼茨发表他对微分的发现,同月他收到了齐国维也纳王店主事赵步蝉的邀请。

六月,来布尼茨应邀前往齐国东京城大学,成为东京大学的一名学子。

冬月,英国新王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了前任国王查理二世制定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并公然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去担任重要职务。

乾圣十五年二月,齐国在东京城建造世上第一座铁桥。

五月初二,大明军备院科学家钱宁团队经过三十年的不懈研究,终于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机器。

五月,定王世子朱和垒联合蒙古国组成四万西征大军,向沙俄进攻,收复斯摩棱斯克地区,击毙敌军四千余人。

七月,钱宁团队用时三个月,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并将其命名为“钱宁电码”(莫尔斯电码),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问世。

八月,法王路易十四从昆仑监察使司的昆仑府聘请了三十二名毕业的中学学子,并让他们在巴黎大学任教。

九月,监国朱和垠着工部在紫禁城与东西南北四城修建电报线路。

十月,唐王朱聿键薨逝,享年八十四岁,谥号“襄”,世子朱琳源继位唐王。

冬月,京城的四条电报线路正式运营,它们分别通往六部、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及顺天军营。

钱宁在皇帝朱慈燃的面前展示了如何使用电报机,以及如何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

当皇帝朱慈燃看到钱宁电报机上缓慢打出一排排数字的时候,他十分震惊,并将使用电报的方法称为钱宁密码(摩斯密码)。

钱宁电报机由于完全依赖于人的操作,其通报速率是很低的,即便是最熟练的打字员,每分钟也只能收发二十组字左右,但钱宁电报机设备简单,维修方便,工作性能十分稳定。

因此,在见识过电报机的通讯手段后,皇帝朱慈燃下旨在全国各地修建通往两京的电报线路。

乾圣十六年正月初一,来布尼茨在齐国的《齐报》上第一次发表他的积分学论文《深奥的几何与不可分量和无限的分析》,以及代表积分的符号。

正月十六,大明钦天监公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载有海洋上盛行风分布的气象图。

二月初一,齐国海军都督黄屏在中都湾(加勒比海)发现一艘沉船,并从中打捞出了五万三千两黄金。

得知此事的齐王朱慈烺将黄金收入国库,同时赏赐黄屏一千两黄金,海军两万四千名将士也合计收到了近十五万两的赏银。

三月初五,大明户部尚书王宕根据锦衣卫的情报,向太子朱和垠提交了关于《世界各国人口》的奏疏。

在奏疏中,人口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大明三亿八千余万,莫卧儿六千八百余万,齐国六千二百余万,奥斯曼帝国两千万左右,法兰西一千六百余万……”

其中,王宕又将人口粗略分为了大明宗藩体系和欧洲各国,西南亚联盟。

大明宗藩体系人口大约五亿左右,欧洲各国大约一亿两千万,西南亚联盟大约不到一亿,世界人口大约在七亿两千万上下。

相关阅读:豪门团宠:哥哥们又扒我马甲绿茶真千金替嫁后,冤种哥哥跪求原谅真千金被挖灵根后,哥哥们吐血倒追笑死!渣了我,哥哥们还妄想我原谅?武侠世界穿穿穿古代惧内综合征妖怪综合大学(大综合)又是一个大坑白银大超,从超神学院开始废土:武神空间,一键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