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大汉第一太子章节

第0394章 文、武皆考

推荐阅读: 龙王殿 赘婿当道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大叔,不可以 魔天 修罗武神 我的父亲叫灭霸 贴身狂少 乡野小神医 逆天邪神

恭敬的告别母亲,从长乐宫走出,刘盈面上阴郁之色,也终是被一抹释然所取代。

朝中公卿之缺的任命,基本都定下了。

——内史安国侯王陵拜右相,淮南相兼王太傅曲逆侯陈平拜左相,代相北平侯张苍任御史大夫;

至于王陵拜相之后,空出来的内史一职,则召淮阳郡守申屠嘉回京。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申屠嘉因爵位而被朝堂‘彼时’,刘盈还要着手,以‘恩封太祖功臣’的名义,给申屠嘉安一个关内侯的爵位。

未来,再找个机会,让申屠嘉去打两场仗,顺势将申屠嘉的爵位从关内侯升为彻侯,申屠嘉为相的最后一道程序,便也算是补上了。

至于先前,刘盈对申屠嘉的种种顾虑,也是被吕雉轻描澹写的一句话所化解。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这里的难,不单指文治比武讨更复杂,也同样指治理国家的人才。

不单是汉室,历史上的每个朝代,若要论人才井喷期,都必然是开国前后。

原因无他:时势造英雄。

而在开国之后,随着第一代开国元勋告别权力中枢,官员,尤其是朝堂决策层的整体质量,必然会迎来一次较大幅度的下降。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

毕竟再怎么说,刘盈也不能奢望未来的数百年,刘汉社稷的每一位公卿,都能具备开国功勋那样的夸张质量。

这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让刘盈接受申屠嘉这样的‘中庸之才’,在张苍之后继任丞相的原因,也只是一句稀松平常的话。

——矮子里面拔将军。

既然申屠嘉,已经是这批人里最好的了,那刘盈自也没有别的选择。

至于以后,汉家公卿的任命标准,刘盈也已经将心态调转了过来:只要别丢下汉家公卿‘文武双全’的光荣传统,那水准次点,就次点吧。

毕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丞相水平相对不高,也就意味着相权也会相对不那么强势,对于彼时正值壮年的天子刘盈而言,也不算是坏处。

内史的问题解决的,其他几个九卿的问题,自然也就没什么阻碍了。

——楚王太子刘郢客,即将成为刘汉第一任宗正!

以王太子为宗亲,看上去有些奇怪,但考虑到宗正这个职务的特殊性,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刘盈,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

实在是眼下,刘氏宗亲人丁不丰,尤其是找不出几个同时满足‘辈分高’和‘德行好’这两个条件的宗室老者;

过去,刘邦开国之君的身份,自然是能任由宗正一职,从开国便一直闲置;

毕竟再怎么样,刘邦也不可能遇到‘因为辈分没有对方高,所以不好处理对方’的问题。

——诸刘宗亲当中,唯一一个比刘邦辈分高的,也就一个太上皇刘煓!

但到了刘盈这一代,宗正卿,却是没法继续闲置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刘邦碰不到辈分比自己高的刺儿头,但不代表刘盈碰不到!

就算碰不到比自己辈分更高的宗亲,可那些平辈的兄弟手足,以及旁支宗亲,刘盈也很难下手处置。

毕竟刘盈是年少登基,本就根基不稳;

碰到一些棘手的宗亲事件,就更没法肆无忌惮的处理了。

所以,以楚王太子刘郢客来担任宗正,就成为了太后吕雉、天子刘盈的一致选择。

从辈分上来看来看,刘郢客与刘盈同辈,与关东大多数宗亲诸侯,也都是平辈;

但从‘德行’方面来看,刘郢客却是绝对没有辜负乃父——楚王刘交的好名声!

再者,便是刘郢客虽然和刘盈这一代,也就是刘氏二代宗亲平辈,但已然年过四十,俨然已是一个小老头。

——毕竟刘交,不是太祖刘邦~

像刘邦那样四十好几才娶妻,四十大几才生儿子的人,在这个时代不能说没有,但也是少之又少。

所以由刘郢客来做宗正,便是极为合适的安排了。

当然,以刘郢客为宗正,也还有一个隐患:身为儿子的刘郢客,根本管不到自己的老爹刘交;

不过好在刘交,也绝对不是值得刘盈去操心的纨绔宗亲,这点隐患,自然也就被刘盈无视了。

除了宗正,其他位置,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连九卿之首的内史,刘盈都‘矮子里面拔将军’了,那其他的空缺,显然也是照着这个来;

比如吕雉的老熟人审食其,便被刘盈安了个典客的职务,权当是对吕氏外戚的补偿;

其他几个位置,也都从开国元勋中,找了几个勉强看得过去的,先把位置占住再说。

至于以后,再根据现实情况,逐个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便是。

刘盈还年轻,有的是时间调整。

但人才的断档,尤其是高级官员的缺失,却也是让刘盈有些担忧了起来。

“考举······”

“嗯······”

坐在返回未央宫的御辇之上,刘盈的眉头,也不由再次皱起了些。

若说那句‘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中,守天下究竟难在什么地方,那无疑,便是从武夫当道,到文官治国的转变了。

当然,作为华夏历史上,以‘武德充沛’而闻名的刘汉,文官再‘文’,也不可能是纯文官;

尤其是如今朝堂之上,‘非彻侯不能为相’,乃至是‘非彻侯不能为公、卿’的政治潜规则下,没在军队混过的纯文官,也是绝对不可能跻身于决策层的。

但饶是如此,在渡过开国之后的十几年,逐渐迎来和平发展期的当下,官员组成由‘武’逐渐向‘文’倾斜,却也是无法避免的。

道理再简单不过;

——开国前后,官员的选拔方式,就是看武勋!

谁武勋高,谁做大官;谁武勋低,谁就在后面排队!

这样的官员选拔、任命方式,在短期内自然是最为轻松、最具性价比;

再加上汉初这批开国元勋的整体质量,实在是有些高到令人发指,便也使得这种理论上荒谬至极的选拔、任命方式,在汉室却根本没惹出什么乱子。

甚至非但没惹出什么乱子,还造就了接连好几位名垂青史的贤臣、贤相!

但在开国之后,尤其是在这批开国元勋逐渐老去之后,官员的选拔、任命,又该通过什么方式呢?

武勋?

仗都打完了,都进入和平发育期了,上哪去找那么多功勋卓着的勋臣?!

而这,也正是开国之后,朝堂选拔官员的方式,从‘武’向‘文’倾斜的主要原因。

——没仗打了······

要还是按武勋当做官员选拔标准,那别说长安朝堂了,就连三公九卿十二个位置,也绝对没办法坐满。

所以,在这批开国元勋澹出朝野的时候,政权选拔官员,就要另辟蹊径了。

而过去,这里的‘另辟蹊径’,主要便是孝廉、力田,以及贤良方正在内的举荐,又或是天子听说某人有大才,便直接派人去请的‘征辟’。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样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根本无法填补官员,尤其是决策层官员的空缺。

至于举荐制的补充手段:赀官,那更是不用提了。

赀官,说好听点叫官员选拔,说难听点,就是朝堂中央合法卖官!

既然是卖官,那能找来的官员,自然都是商贾出身;

——寻常百姓根本买不起官,名门望族则根本不需要买官,只需要发动人脉,请某个郡守朋友写份介绍信,甚至直接举荐即可!

而‘赀官’这个以商贾子弟为主题的官员群体,在如今汉室的政治大背景下,是天然处于劣势的。

诚然,商贾出身的赀官、赀郎们,或许真的不乏一些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的人才;

但最起码,在如今汉室的发展阶段,以及对商人群体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压,这个群体出‘人才’的概率,几乎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按照刘盈的推算,至少要等到二三十年之后,汉室天下逐渐富足,朝堂开始有意放松商人群体的枷锁,让工商业得以繁荣,才能指望这个群体能为朝堂输送官员。

而目前,官员群体则根本指望不上。

举荐制度质量够高,数量却不足、赀官体系数量足够,质量却又参差不齐;

这样一来,以文考为官员选拔手段的考举制度,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刘盈的视野。

说来,对于考举,汉室朝堂也不算陌生了。

几年前,刘盈便曾以‘上林苑缺少官吏’为由,带着一定的试验意图,举报过一场小范围的考举;

虽然效果不尽如人意,并没有选拔出什么太过优秀的人才,但也算是开创了‘以文考选拔官员’的先例。

而且这里的‘不尽如人意’,也只是相对于刘盈的预想而言。

现如今,那次考举所选拔出来的官员,基本都在上林苑,以及少府各司属任职;

按照少府阳城延的回馈,这批官员虽然没有什么大才,但却出人意料的踏实、实干!

从刘盈的角度来看,这批人算不上什么俊杰;

可若是单从这批任如今,二百到六百石不等的秩禄来横向比较,这批人,也绝对当得起一声‘人均能吏、干吏’。

有了这批人作为参考,最近几年,朝堂之上关于‘再开考举’的论调,也已是水涨船高。

单从朝堂的角度来看,大规模举行科举的时机,可以说是已经成熟。

但对此,刘盈却仍带有些许疑虑。

——首先,便是考举对旧贵族、特权阶级的冲击,应当如何化解的问题;

上一次考举,刘盈只是选了百十来位百石级别的小官,而且大都是在少府担任苦差事,功侯贵族阶级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可若是开展大规模的考举,那选拔的官员,必然是以千,甚至数千上万为单位。

成千上万的官员,自然不能全塞进少府,而是要‘雨露均沾’,充实到朝堂各有司属衙,乃至地方郡县。

而这样一来,贵族阶级就算心再大,也不可能对考举视若无睹了。

诚然,即便不通过考举,汉室的贵族阶级,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政治人脉,给后代谋上一官半职;

又或者,直接求刘盈开恩,将几个儿子送入宫中历练,等外放出来,也是中层将官的起步。

但这,还只是开始。

考举刚开始,贵族阶级或许还不会反应过来;

但等这一批又一批考举出身的官员,逐渐成为地方,乃至朝堂之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呢?

等这些考举出身的官员中,出了千石级别的大县县令、二千石级别的地方郡守,乃至跻身朝堂、位列公卿之位的俊杰呢?

到了那时,只怕反应过来的贵族阶级,必然会在错愕之后,发起极为勐烈的反扑!

——自古以来,所有动摇特权阶级地位的人,都从不曾有好下场;

动摇特权阶级地位的制度,也从来没有长久存在。

所以,在考举的念头刚出现在脑海中的现在,刘盈就要为日后,特权阶级可能掀起的反扑打上补丁。

“嗯······”

“加一门武考?”

思虑良久,一个突然闪过脑海的想法,让刘盈皱紧的眉头稍送开了些。

后世,文、武分科靠,各取文官、武将,也算是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了。

而在汉室,刘盈却完全不需要将二者分开,而是将其作为每个考生,都必须要参加的两个科目。

汉家以武立国、以孝治国嘛。

加一门武考,在如今汉室的政治背景下,也属于是绝对意义上的zz正确。

再者,加一门武考,也足以保证特权阶级,在‘考举’这场盛宴中的份额。

——穷文富武的道理,并不只是后世才有。

能通过武考的人,或许不全是贵族子弟;但在这个世代,能在武考中名列前茅的,也绝不可能是什么‘寒门之后’!

想到这里,刘盈便掀开车帘,望向小跑着跟在御辇旁的春陀。

“去,召内史······”

“不,召朝中公卿凡二千石上,皆至宣室仪式。”

澹然做下交代,刘盈便又放下车帘,在御辇之内浅笑着,缓缓闭上了双眼。

——大环境已经形成、科举的土壤已经形成;

就连贵族阶级的利益,刘盈也考虑到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实施方桉了。

相关阅读:起手无回大丈夫大丈夫谋天下真君请息怒山野小农民网游之开局献祭了雷霆主神大汉第一嫡长子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娘化物语我在二次元中当守护者与你相遇在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