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代[红楼]养女送子章节

94、0094

推荐阅读: 我的父亲叫灭霸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乡野小神医 龙王殿 赘婿当道 大叔,不可以 修罗武神 逆天邪神 贴身狂少 魔天

哪怕是在现代, 出现这种在自己爷爷死亡当天,就与自己母亲的姐妹调情的混账,那亲朋好友也是会被气死的。

但宁国府上下两个爷们儿, 全是这样的人。

林如海本来还觉得,自己马上要对四大家族下手, 心里有些歉疚, 但在看到贾蓉行径之后,他倒是觉得, 这样的家族还是早点儿没了的好。

于是让人去与贾敏说了一声,便转身去了荣国府等着她。

贾敏一到, 他便直接带着人回了林家。

贾敬死亡的消息传来,贾母本来都不曾想过,林如海与贾敏会来贾家, 但他们还是来了。

虽然一直让贾敏夫妻不要去宁国府, 但他们能来, 贾母还是挺高兴的。但她如何也没想到, 林如海不过是刚去了宁国府, 还不到一炷香时间呢,就满脸怒火地回了荣国府, 还让人去将贾敏也叫走了。

一直到林如海夫妻离开的时候,贾母都还是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但林如海都被气走了, 贾蓉在尤老娘房中发生的事显然是不可能再隐瞒下来的。于是不久,老太太便知道了林如海为何刚去了宁国府,便立刻改变主意,带着贾敏离开了的原因。

听完后,贾母面无表情。

然后直接让人将邢夫人与王夫人叫了回来, 自家未出阁的姑娘更是不许她们踏足宁国府半步。

一路紧赶慢赶,贾琏与王熙凤带着三个孩子,终于在一个多月之后回到了京城。

两人都是性格热情的人,贾敬出事儿,自然想着过去帮忙,然后直接被老太太镇压,完全不许他们到宁国府去。

两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其他人也不愿开口告诉他们。

但两人也不傻,见大家都这么讳莫如深,也知道不是因为什么好事儿,于是便乖乖听话,除了磕头送葬,轻易不往宁国府去。

如此,倒也真的避开了与尤二姐的一番孽缘。

贾敬的丧礼结束之后,贾琏与王熙凤惦记江南那边的生意,又忙不迭地准备启程离开。

走之前,两人给林家递上拜帖请安,顺便告辞。

见面请安之后,贾琏便跟着林如海直接去了书房,王熙凤则留在正房与贾敏、林柳、黛玉三人坐着聊天。

聊着聊着,王熙凤便说到了自己在江南的生意:“说来近些年生意不怎么好做,我与贾琏好生经营,才勉强维持着没有如其他粮商一般关门大吉。最近生意倒是有了起色,也愈发离不得人,我们参加了敬大爷的丧礼后,择日便要回金陵了,那生意一刻也离不得人。”

林柳听着听着,忍不住问了一句:“老太太知道你们在金陵,是在做生意,而且生意做得还不错吗?”

王熙凤愣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道:“我们虽然做生意也赚了一些钱,勉强也够我们一家五口的嚼用,但与荣国府相比仍算不得什么,若是特意将此事告诉老太太,不是有些小题大做吗?”

老太太倒是知道两人在金陵做生意,否则几次回来,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让他们离开了京城。

但做生意是否赚钱,老太太便不知道了。

当然,老太太指不定还以为夫妻二人做生意至今赔钱呢——

以王熙凤凡事喜欢炫耀的性子,若是她做生意赚了钱,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告诉家里人,好让人夸她能干?

林柳也没想到,王熙凤赚钱之后还能忍住,于是问道:“是贾琏让你不要告诉家里人的吗?”

王熙凤笑着点头:“依我的想法,我们又不是做生意亏了钱,告诉家里会让人笑话。这赚了钱,自然是要告诉老太太,好让她高兴高兴的。只是琏二爷总说,咱们只是赚了点儿生活开销,距离真正的赚钱还差得远,不愿让我告诉家里呢。”

这辈子王熙凤与贾琏并未管家,对荣国府的情况并不了解,自然不存在是防着家里人向他们讨银子。

但贾琏仍旧不愿告诉荣国府,自己做生意赚钱……

林柳想了想,好奇开口:“你们那些生意,都是记在谁的名下?”

王熙凤没想到林柳竟然一下就猜到了,立刻笑了起来:“你可真是太聪明了,竟然一下就猜到我们的生意并非记在自己名下。”说着她顿了顿,笑道,“是记在平儿名下。哦,你应该不认识,平儿是我的一个陪嫁丫鬟,向来最忠心不过。如今平儿已经与贾琏身边的小厮成亲,两人都被我们放了籍,如今已经不是奴籍,可以在外正常生活了。”

“我其实也不知道琏二爷在想些什么东西,要我说,这丫鬟小厮,还是得捏着他们的卖身契才能真正忠心。而且我们在金陵好大一笔生意,每个月虽然赚钱不多,也有好几百两的进项呢,放在别人名下,我总不放心。但他既然这样要求了,我也不好拒绝。”

王熙凤笑笑,她性子虽然格外掐尖儿要强,但更想要一心人。贾琏待她好,她自然也不愿让他不开心。

只是几百两银子而已,与她的嫁妆相比到底只是小钱,贾琏想放在平儿名下便也放了,她倒不至于因此生气。

反正平儿是她的心腹,且时刻在她身边伺候,所有行踪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林柳原本还有些担心贾琏受到四王八公谋反之事的波及,但看他如今的安排,显然已经猜到了自家情况,这是在为自己的小家安排后路呢。

她于是笑了起来:“你听贾琏的吧,他这样做有自己的道理,等日后你便要感谢他这般做了。”

贾琏也会挑人,这平儿对王熙凤还是挺忠心的。

王熙凤听了这话,咂摸出几分不对味儿来:“我怎么觉得,你这话藏着机锋,让人有些心惊胆战的?”

林柳笑笑:“你如今好好帮着贾琏赚钱,照顾家里就是了,这些事儿不用管太多,贾琏心中有数,不会害了你们母子。”

贾敏听了,也跟着取笑:“你们夫妻二人感情好,倒是惹人羡慕。若我年轻个二十岁,只怕都要嫉妒你这丫头的好运了。”

王熙凤顿时大笑起来:“敏姑妈可不要得陇望蜀,我可知道林姑父与您恩爱了几十年,如今感情都还非常不错。反倒是我与贾琏,如今感情正浓,以后却不知道会走向哪一步呢。”

三人说说笑笑,倒是很快就到了午饭时间。

贾敏将贾琏与王熙凤二人留下吃饭,吃完之后又说了会儿话,这才放人离开。

路上,王熙凤将今日与林柳的对话告诉了贾琏。

贾琏愣了下,笑道:“林姑父也曾提起,让我将金陵的生意告诉老太太,说是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林表妹竟然也这般说,看来我们离开之前还真得找老太太说一说在金陵发生的事儿了。”

王熙凤点点头:“那你看是我说,还是你说?”

贾琏想了想:“还是我去说吧。林姑父与林表妹虽然让我们将生意的事儿告诉老太太,却没说告诉其他人。你与老太太总不好单独说话,免得让人猜忌;反倒是我,容易与老太太单独相处。”

王熙凤一想:“也是,我在的时候,二太太总是在的。”

成婚这几年,贾琏在教王熙凤上面是真的花了大功夫的,所以如今的王熙凤对王夫人的把戏看得相当清楚,自然知道自己小家的事儿头一个需要防备的,便是她的好姑妈。

两人又商量几句,便不再多言。

回到荣国府后,贾琏果断去找了老太太。

其他人也知道贾琏与王熙凤二人马上要离开,还以为临走前有事儿与老太太说,都没有多想。

于是贾琏便将自己在金陵做生意,赚了些钱的事儿告诉了她。

不曾想,老太太听完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让他赶紧将生意转到其他值得信任的人名下,且直接叫来鸳鸯,让她去私库取来了一个盒子,从里面的取出不少银票交给他。

“你既然有做生意的能耐,便将这些钱拿去,多开几个铺子,将前花出去,放在其他人名下,以后也能有个退路。”

贾琏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这意外之喜,一时竟不知道该接过来还是不接。但在犹豫之后,他还是伸手将盒子接了过来。

老太太笑了笑:“只是一些小钱而已,不要放在心上。”

贾琏一时间心情复杂,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能点头应是,然后跪下给老太太磕了一个头。

老太太也乏了,抬手让他退下。

等带着盒子回去,王熙凤还奇怪,伸手将盒子一打开:“哎呀,你到底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的银票?面额还都是百两往上的,我只打眼一看,便知道这里面起码上万两银子呢。”

贾琏愣了下,叹道:“老太太给的,让我们到金陵购置一些铺子房产,放在旁人名下。我家只怕是,要不好了。”

连老太太都开始为以后铺路,也不知荣国府这牌匾还能挂多久。

王熙凤唬了一跳,她才知道荣国府已经不比以往:“我就说呢,这次回来总觉得府上萧条了些,不比以往热闹不说,那些丫鬟婆子脸上的表情也不如以往生动,原来、原来是竟是这般?”

贾琏失笑:“那些下人可不是因为察觉到了府上光景不如以往,只怕是因为府上银钱不足,月银迟发了。”

他方才不过从府上走了一遭,便听到了不少下人的抱怨。

显然,荣国府确实已经大不如以前。

两人对视一眼,本也不愿在京城久留,如此自然更迫切地想要离开京城了。

于是没两日,夫妻二人便带上孩子与家私,乘船离开了京城。

他们刚走不久,贾珠却回来了。

贾敬出事儿之后,贾珠便立刻想要回来——

他在官场,得到的消息比贾府其他人可多了太多,荣国府的处境他也从每年的邸报当中窥得了一二分。只是他人言微轻,每次与贾政写信交流的时候,说的话都不被看重不说,贾政还一心让他做出成绩,好早日调到京城,受家族的庇护。

他也曾家贾珍写信,贾珍对朝堂诸事倒是了解颇多,但他的回信内容却教贾珠心惊胆战,只交流了一次,便再没有写信给他。

贾珍似乎也察觉到了贾珠的意思,又写了封信过来,骂他如贾敬一般胆小如鼠后,便再没有写信与他。

贾珠瞧着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危险也一日比一日迫近,家中上下却全然不觉,还当自家与以前一般地位超然,实在心慌意乱。

他也没有其他法子,只能尽力做事,然后尽快回京,想要将荣国府与宁国府割裂开来。

可惜他运气不算好,刚到京城没多久,什么都还没得及做呢,便听到消息说,甄家的老太妃病了,皇上下急诏让甄家上京。

贾珠的官职刚下来不久,又听到消息,甄太妃竟薨了。

甄太妃身份向来得太上皇看重,就这么一病没了,不但甄家上下大惊失色惶恐不安,就连四王八公势力的人也都心情不好。

贾敬与甄太妃的接连故去,实在打了四王八公一个措手不及。

贾敬还好,早已经退出了权力争夺,虽然知道他们许多秘密,却于朝局无益,他的死亡除了对宁国府有所影响之外,对荣国府都没有太大影响。

可甄太妃却太重要了,因为这些年四王八公能得到宫里的消息,元春得以被封做贤德妃,都是甄太妃在出力。

而甄太妃一死,一个根本不得圣宠的贤德妃,能为四王八公带来的消息实在有限,他们根本无法确定,太上皇与皇上对他们到底是什么态度。

之后发生的事,更是挑战四王八公一脉势力的神经——

甄太妃刚刚死了没多久,皇上安排在金陵的人便立刻送上甄家这些年在金陵横行霸道、藐视王法的证据。

皇上看过之后勃然大怒,当场让人下旨抄了甄家的家。

从头到尾,他都没有与太上皇商量一二。

如今圣旨都下了,哪怕太上皇对皇上的处置有异议,都没办法再做什么——

除非太上皇想要与皇上直接撕破脸。

做皇帝最忌讳的就是朝令夕改,若这种情况发生,皇上必定威严扫地。皇上与太上皇的关系,自然也会跌破冰点。

所以太上皇虽然生气,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皇上在甄太妃去世不久,就直接将她娘家给抄了。

四王八公却对此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在金陵那边的人很快就传来消息,说皇上虽然是在接到证据之后,才在朝堂上下旨抄家,但实际上,在甄家上下违法犯罪的证据还在路上的时候,皇上安排在金陵的人便直接带着士兵将甄家给抄了个一干二净。

朝堂上下旨,不过是个障眼法。

或者是,给太上皇与其他老臣的一个交代。

四王八公被皇帝这雷厉风行的处事手段吓得够呛,就连之前不怎么把皇上放在眼里的北静郡王也都开始夹起尾巴做人,暂时不敢与皇上作对。

此事与林家最大的关系,只怕就是甄家在事发之前,曾试图让龟龄帮着甄家藏匿财产,然后被拒绝;以及在甄应嘉被抓之后,皇上下旨,让龟龄顶替了甄应嘉的位置。

因为甄家曾经试图让龟龄藏匿赃物,林如海便特意让人盯着荣国府——

甄家与贾家关系较好,与林家反倒平平,可甄家都敢往林家送东西了,又怎么可能放过贾家?

他也没让人盯多久,在皇上下旨抄家后不就的某天晚上,他手下果然见到有人抬了许多东西进了荣国府。

至于到底抬去了谁那儿,下人便无法探知了。

这便够了。

林如海想,如今老太太一味地含饴弄孙,对外面诸事不管,大房倒是想要管却被王夫人压得抬不起头。那甄家想要送东西进荣国府,必然是送往了二房。

听闻王家女儿向来胆大,保不齐就是送去了王氏那儿。

贾家收了甄家转移的财产,不管以后还不还,若是被皇上知道都是一桩罪责。

林如海有些犹豫,是否要告诉老太太。

但细想之后,还是决定让人通知老太太一声。王氏如何做不要紧,哪怕让荣国府多上一桩罪责也与林家无关,唯一担心的就是,此事会牵连到老太太。

老太太毕竟年纪大了,又是贾代善的遗孀,就算荣国府出事,她理当不会受到太大牵连,可若是此事被王夫人扣在老太太头上,到时候老太太还能否独善其身,可就说不准了。

于是赶紧叫来林大,让他去荣国府一趟。

贾母向来看重林如海,得知林如海派人上门,立刻就让人将其请到了荣庆堂。

林大也不含糊,等老太太挥退下人之后,便开门见山:“老爷让我过来并无其他大事,只是想要让小的提醒老太太一句。不管老太太是否已经知道,提上一嘴,也是我们老爷的孝心。”

“老爷让我转告老太太,前几个月甄家许是便已经预料不好,曾试图让我家松大爷帮忙藏匿财物,虽然被拒,但老爷想着甄家与贾家交好,甄家指不定还会让人过来搅扰贾家。”

“老爷让人盯了几日,果然在昨晚见到有人抬着好几箱的财物进了荣国府。老爷自己也拿不准那些到底是不是甄家的东西,但犹豫之后,还是决定提醒一声。”

贾母听完之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可还有其他事?”

林大躬身行礼:“只为这一件事,小的已经说完,这便告辞离开了。还望老太太保重身体,太太惦念着您呢。”

于是转身离开。

贾母此时已经冷静下来,也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

王氏藏匿甄家财物一事已经做成,她就算现在知道,也没办法改变此事结果。如今要做的,不是想着将财物退还,而是想法子将自己从此事中摘干净。

她清清白白一个人,可不能替旁人担了罪责。

正巧前段时间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闹得沸沸扬扬,她想了想,干脆放话说是府上太过吵闹,扰了她的清静,于是果断带着几个丫鬟轻车简行,离开荣国府去了外面的寺庙小住。

此后又风平浪静了一段时间,直到沿海来信,说是士兵不同水性,若是朝廷再不派人支援,只怕这仗就要输了。

林如海趁此机会,让人直接将先平南伯府内藏着兵器与通往京城之外的密道一事,捅给了皇上知道。

平南伯府出事之后,那宅邸便荒废下来。

皇上从未想过,自己再听到这个地方,竟然是因为谋反大事。

林如海的人是悄悄上报,皇上自然也是悄悄探查。

查明告密之人所言不假后,皇上勃然大怒,几乎想要将四王八公全部抓起来。

但他很快便想到,四王八公中的南安郡王,如今正在沿海打仗。

如林如海之前预料一般,皇上在想到此事后,果然开始怀疑南安郡王此次打仗是否故意输给海上小国,以此削减朝廷兵力,以后造反更轻松的目的。

于是他引而不发,反倒加大了从全国调集粮食与征兵的速度。

同时,他也不忘让人打听,南安郡王身边可还有其他得用之人,不求排兵布阵胜过南安郡王,只需要可以稳定如今局面,不让败局扩大就行。

季崧很显然可以达到皇上的要求。

何况他在管粮草的时候,除了是不是就要求朝廷加派粮食到边关,此外从未犯错。其听军营士兵所言,此人性格颇好,与军营上下都能打成一片。

最关键的是,他武艺与兵法都相当出众,偶尔带兵出征虽说不一定能大胜而归,却总能保下麾下士兵的性命,所以军中士兵一旦出征,最希望的就是跟随冯家长公子。

倒也不是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将领,但那些都是跟着南安郡王多年的心腹,用他们,皇上完全不放心。

于是不久,皇上下令,直接将南安郡王从前线调回京城,反倒任命冯紫枫这一年轻小将为主帅。

当然,他也知道这只是暂缓之计,下令当天就在朝廷上询问,到底派哪一位将军到前线领兵更合适。

但朝中将军基本只擅长在陆地作战,根本没在海上打过仗。

看看南安郡王吧,以前打仗也算有名气,这次不也打了败仗?将军们不想去打这必败的一仗,也不想替南安郡王背锅,于是在朝堂上缄默不语,完全没有接话的打算。

皇帝被这些将军的表现气得不轻,当场摔了一沓奏折。

但对将军们来说,与被皇上大骂一顿,甚至被降职相比,去打一场自己毫无把握的仗,从而将自己的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整天提心吊胆,自然是前者更划算。

于是仍旧无人站出来。

皇上气笑了,却拿这些将军毫无办法。

林如海站出来提议:“皇上在挑选出合适的主帅之前,为了安抚军心,不如多往前线送些粮食,好让前线士兵知道,朝廷并未放弃他们。不然主帅迟迟不到,前线士兵只怕会发生哗变。”

此话一出,那些抗拒到沿海打仗的将军纷纷低头,满脸羞愧。

他们都是亲自带兵打仗过的,最清楚战场上若是长时间没有主帅,手下士兵到底会有多慌张,又多容易发生哗变。

于是不多久,这些将军也都开口,帮着林如海劝说皇上。

皇上本来想要摇头,其中一位将军突然开口:“皇上您体谅体谅林大人一片慈父之心,如今暂领主帅之职的那位冯家小将军,正是林大人的未来女婿。您早前还为他们下旨赐婚呢。”

皇上一愣,瞬间想起此事。

一想到自己没有与朝臣商量,便直接将南安郡王召回,又随意指了一个年轻小将担任主帅,让其面临危险……

皇上也担心自己一点儿表示没有,会让林如海寒心,于是点头应下了林如海之前的建议——

不就是加派更多的粮食?反正也不是给冯紫枫一个人吃,他实在没必要扣扣搜搜。

于是不多久,朝廷再次向全国各地征召粮食,然后送去了边关。

此次征召粮食之后,全国各地府衙便纷纷上书,说是粮仓里面的粮食不多了,再不能有下次了。

但做官儿的,首要学会的就是哭穷。

以前这些官员也没少给朝廷上折,说自己辖下如何如何穷,连粮食也凑不出多少,老百姓吃苦挨饿之类的话,所以皇上即便受到了好几封奏折,也并未将其当回事儿。

如此一切顺利,林家上下很是松了口气。

这日,林柳正与林如海商谈粮食一事的细节,希望查漏补缺,能提早发现计划的漏洞并补上。

谁知林大过来敲门,说是荣国府让人传信,说是荣国府二姑娘的婚事定下了,择日便要成亲。

林柳懵了一下:“什么时候定亲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

相关阅读:电视门全宇宙都在氪金养我男二和男三HE了![穿书]亡灵农场我呼吸就能变强夜色之前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甜心孕妻,乖一点!女神的至尊神婿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