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魂断庐山章节

客家和客家围龙屋之二

推荐阅读: 乡野小神医 修罗武神 龙王殿 贴身狂少 赘婿当道 我的父亲叫灭霸 大叔,不可以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逆天邪神 魔天

世界民居奇葩——客家围龙屋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远,边远的山区,为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形式有两种:一:砖瓦结构。二:特殊土坯结构: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稠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广东梅州兴宁花螺墩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客家围屋,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围楼和四角楼最具地方特色。

一、方形围楼

方形围楼有多种形式,如闽西式方形土楼和粤北的方形碉楼等等。方形围楼又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之分。“闽西式方形土楼”,是指用数层高的夯土墙四周围合,围内各层多为木结构的通廊式住房,中心成形一个矩形内院的夯土建筑,它对外封闭、对内敞开,庞大的外观,如同一座坚固的土堡。这种方形围楼在与闽西邻近的广东饶平、蕉岭、大埔、丰顺有零星分布。

二、圆形围楼

圆形围楼犹如“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下冒出来的蘑菇”,真可谓鬼斧神工。这种环形的土楼,也有人称之为“寨”。圆形的布局、高大宏伟的气势,堪称世界民居奇观。圆形土楼内部结构有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种。土楼的直径由几十米至上百米不等。圆形土楼与方形土楼一样,分布在与闽西邻近的粤东大埔、饶平、蕉岭、丰顺一带,土楼内房舍结构多为单元住房。

三、半月形围楼

半月形围楼主要分布在与闽西交界的广东大埔、饶平等地。饶平的饶洋、上饶、上善数量最多,其次是大埔的桃源,梅县东部也有零星分布。半月形围楼,外形与兴宁、梅县地区的围龙式围屋的后围相似,有的以两个或三个半月形重叠,高二层,第一层为单元式住房,围与围之间有宽约数米至十余米不等的巷道。粤东半月形围楼多见单围,半月形内环广场中间建有二堂或三堂式的祖祠,前面照例有禾坪、池塘。亦有环内空旷的半月形围楼,空地作为晾晒东西和举行活动的空间。

四、椭圆形围楼

椭圆形的客家围楼,据深圳博物馆黄崇岳、杨耀林先生调查,发现六座。饶平饶洋蓝畲村的泰华楼,与“闽西式”通廊房结构的圆形土楼相比,在外形上有所变化。兴宁黄陂石氏中山公祠、罗岗刘氏恒丰楼和大埔湖寮黄氏中宪第,外形虽呈椭圆形(中山公祠为“螃蟹形”),但其用材、建筑结构与“闽西式”圆形土楼有很大的差异,平面布局与围龙式围屋比较接近。

五、八角形围楼

八角形围楼,是方形、圆形土楼的综合体,其建筑方法、用材和建筑结构与圆形土楼最为接近,而其施工难度要大得多。建筑这种多棱角的楼宇,就居住使用面积和舒适便利等方面与方形、圆形土楼相比,看不出其有优越性。这可能与风水有关。八角形土楼仅在广东饶平发现两座,其中三饶南联村道韵楼内的黄氏居民,操潮汕语,但他们认同其祖先是客家人。

六、围龙式围屋

围龙式围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兴宁、梅县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衍播东江流域以及环珠江口的深圳地区。围龙式围屋是广东客家民居中数量最多,规模宏伟,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

有一部分围龙式围屋,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外横屋前后建碉楼,碉楼往往高出堂屋一层,故又称之为“四角楼”或带四碉楼的围龙式围屋。围龙式围屋围数的多少,取决于家族的发展状况和地形位置等因素,一般在初建时仅一围,以后不断增加。

七、四角楼及其他角楼

分布于粤东北地区的四角楼,与“闽西式”方形土楼和赣南“土围子”有着渊源传承关系,更突出其防御功能。

四角楼的主要特点是方形(更准确地讲是长方形)围屋四角加建碉楼。四角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变化多端,粤东与粤北两地又有各自的特点。

粤北和河源四角楼更富于变化,除碉楼顶装饰呈各种锅耳状外,有带二碉楼、四碉楼、六碉楼或八个碉楼和一望楼者。

八、堂横式围屋

堂横式围屋,其基本结构在中心轴线上为二堂(厅)或三堂,最多者达五堂,两侧加横屋。这种传统屋式粤东客家人称之为“府第式”,福建称为“五凤楼”。此类住宅对地形适应性强,比较适合人们聚族而居、几代同堂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分布地域广、数量多。它与围龙式围屋的主要区别在于后面不带花头和围龙,突出了客家民居的平面结构与特点:保持中原地区四合院、殿堂式结构组合特色,即厅堂、天井、天街、禾坪、池塘等配套成为一体,既完整,又实用。

九、杠式围楼

杠式围楼是客家民居中较为简单的一种类型,因其纵向排列,山花朝前,故称杠式围楼,又因纵列式横屋如同轿子两侧之杠杆而得名。杠式围楼最少有二杠,多至八杠。在杠式围楼中,堂屋被夹在杠与杠之间,显然夸大了“杠”,缩小了“堂”,抬高了“杠”的高度。但在平面布局上,堂仍具有决定朝向的作用,而且必须正对大门。

十、城堡式围楼

城堡式围楼,外墙用“三合土”夯筑或青砖垒砌,是东江流域和深圳、香港客家民居的一大特色,是堂横式围屋、围龙式围屋和四角楼的综合体,并吸收了广府民居的优点发展起来的。在平面布局上保留了兴梅客家民居堂屋、横屋、禾坪、月池、转斗门的主要结构,四周被二层围楼包围起来。有些围楼在保留四角碉楼的基础上,在后围中央增建“望楼”,望楼是全楼的最高点。围楼顶层周围建成通廊“走马楼”。

十一、围村

围村,就是将一个村庄用围楼或围墙围拢起来,故有人称之为“寨”。围村深沟高垒,固若金汤,显然是出于防御的需要。客家围村的分布主要在客家人与潮汕人或广府人的临界点或杂处地。在粤北和深圳、香港地区有较多的实例。

客家围村有的呈方形,有的呈不规则的圆形。围内房屋有的排列有序,有的比较凌乱。此外,围村内的住房有单间式的,也有堂横屋和单元式的,还有一间房中间建隔墙成了套间或“背靠背”前后开门的,形式多样。而粤东丰顺建桥围村则四面环水,围内是一座座**的堂横屋。

十二、碉楼

在粤东、粤北以及河源、惠阳、深圳和香港等地区所见的客家碉楼,大都与围楼、围龙屋或“斗廊屋”结合在一起,且多为四角楼。惟独在粤北始兴等地区可见**存在的大型碉楼,建筑占地面积200~400平方米不等,有四五层高。碉楼内有天井和水井(少数无天井),有的还设有祖(神)堂。每层楼均为通廊式单间房,有木楼板和走廊。外墙用大卵石和青砖砌筑,厚1米有余,特别坚固。全楼只有一个大门,条石门框,内装铁皮木门、木杠、铁栅等四五重屏障,门上还有防火水槽,真可谓固若金汤。一个村可建几个互为犄角的碉楼,以保护全村的安全。遇有匪贼或战事,村民们便扶老携幼进驻碉楼。这也是粤北客家建筑文化中的一绝。

十三、中西合璧式围楼

中西合璧式围楼的建筑年代较晚,最早在清代末期,但大都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的产物。漂泊海外的客家游子们在国外经商致富,不忘故土,眷恋民族的传统生活,荣归故里后置田建屋。他们受到南洋各国及西洋文化思想的影响,采用传统的围龙屋或堂横屋的平面布局,局部稍作改动,如有些屋式将弧形的围龙和花头部分变成了长条形、直线形,横置如枕,当地人称“枕头屋”,如梅县南华又庐、万秋楼、联芳楼等。门窗、厅堂加之西式装修,特别是增设阳台的做法,使古老深沉的传统建筑焕发出清新的气息。

十四、自由式围屋

所谓自由式,是指没有明显的布局规律的一类客家民居形式。屋主人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并结合财力和用地情况,建造居住舒适、外形美观而又符合客家传统民居风水学中阴阳五行理念的建筑。

十五、香港客家围屋

香港地区客家围屋的形式主要有堂横屋、杠式屋、凹字形排屋以及城堡式围楼和中西合璧式围楼等。

客家人较集中居住的新界北区以及元朗大旗岭、八乡、十八乡等以杠屋、凹字形排屋最为常见。杠屋小型化,仅见单杠和双杠二式。单杠式在距前檐墙数米处建与前檐墙等高的围墙,围成前院,开侧门出入。凹字形排屋以新界北区分布最广。所谓“凹字形排屋”,即以多单元“锁头屋”连结而成。

——资料摘自于互联网

相关阅读:辛夷传想了念了二十年人间路师傅不要逃之女修当道横推诸天时空南宋大相公花开神途慈善大使(综漫)花神仙途之花神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