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道德启示录章节

第二章 修道(无为才能悟道)

推荐阅读: 修罗武神 魔天 逆天邪神 我的父亲叫灭霸 赘婿当道 贴身狂少 乡野小神医 大叔,不可以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龙王殿

第二章修道(无为才能悟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无论什么人,当他知道美之所以成为美时,不美的理由就在这里了。当他知道善之所以成为善时,不善的理由也在这里了。以此类推,有和无的观念是相伴于万物的诞生的,难和易的观念是相伴于事业的成功的,长和短的观念是相伴于事物的比较的,高和下的观念是相伴于彼此的倾斜的,无声的节奏和可闻的声音是相伴于这二者的和谐的,前方与后方则是相伴于我对你的追随的。所以,圣人处理事情时,没有自以为是的行为。推行教义时,超越了语言的束缚。

万物运作时,大道并不推辞,然而,就算万物诞生了,也并非真实地存在的。当我们希望有所作为时,是不能依赖这种不真实的东西的。就算我们依赖它们而成就了什么事业,这种事业终究会烟消云散。正因为这种事业是不可能保持住的,所以,我们不想投身于其中。

简释:

1、“天下皆知……前后相随。”

第一段不是将辩证法的,而是讲观念和现象的主观xìng、相对xìng与伴生xìng,其目的是要破除我们对于眼前之现象和心中之观念的执着,最终超越和抛弃它们,然后进入没有现象,也没有观念的大道领域。

“斯恶矣”:这就是恶啊。即美与不美,其实是同一个观念,确定了一个,也就等于确定了另一个。

“斯不善矣”:不善就在这里啊。即善与不善,其实也是同一个观念。

当我们以瘦为美时,就会将胖归入不美的行列,美与不美的观念就同时产生了,而不美的观念就蕴藏在美的观念之中。美与不美的对立,不过是我们在观念上的硬xìng区分而已,并不具备客观的意义。至于二者的转化,就像昨天以瘦为美,今天又以胖为美一样,其实女人还是那个女人,不过是我们的审美观念变了,也不具备客观的意义。

忠君爱国是善,反之就是不善,在道德问题上,也是一样的,依然是观念的区分与转变。如果我是一块石头,善与不善,美与不美就同时消失了,就谈不上对立和转化了。由这种思路推导下去,“有无相生”等等自然也不是讲辩证法的,否则就思路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了。

事实上,“有无相生”的辩证法是讲不通的。

人活着是有,死了是无。如果“无”就是绝对的什么都没有,那么人死了,就不会剩下任何东西了,这是不可理喻的法。如果“无”只是一种崭新的“有”,就像人死成灰一样,那就是旧有变成了新有。所以有生无的法是不通的,倒不如直接那个人没了。至于无生有,这个“有”自然也不能是凭空蹦出来的,不过是旧有生新有的另一个版本而已。

前天他还没有出生,昨天他活着,今天他死了。这种变化过程中的“有”和“无”并不是同时存在的。要么是“有”,要么是“无”,二者不能并存。按照时间的先后关系,勉强可以讲一讲相互转化。至于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就实在是不通了。赫拉克利特:“我们既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这种辩证法实在是让人头晕!

在老子看来,大道是没有对立的,对立在人这里,所以,老子是不可能讲什么辩证法的,反而想指导我们超越于对立之外。以此类推,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也和辩证法没有任何关系。

“有无相生”:一个东西出现了,我们看见了,我们就会,有这样的一种东西,“有”的观念就产生了。与此同时,“无”的观念也就诞生了,也就是从来没有看见的,或者是我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它们就是“无”。基督教相信有上帝,我们认为没有,到底有没有?谁知道呢?

“难易相成”:一件事情成功了,回头看一看,觉得好难啊!困难的观念一旦产生,容易的观念自然也就产生了。同一件事情,有人觉得很困难,有人则觉得很容易,或者是一开始觉得很难,做了之后才发现很容易。困难与容易,不过是人的主观感受。

“长短相形”:姚明跟我比,姚明很长,我很短。姚明跟火车相比,火车很长,姚明很短。我还是我,姚明还是姚明,火车还是火车,所以长与短的对立也是主观的。至于二者的相互转化,不过是换了一个视角而已。“形”,比较,如相形见绌。

“高下相倾”:站在高楼的下面,感觉楼房就像要倾倒在我们的头上似的,高的观念诞生时,下的观念自然就诞生了。天在上,地在下,只因为我们是站着的。如果我们双手倒立,那就是地在头上,天在脚下了。高与下是不可能相互转化的,变化的只是我们的立场和看法。

“音声相和”:听得见的是声,听不见的是音。比如声乐是练嗓子的,而音乐呢,是把各种声音以一种优美的节奏组合起来。嗓子不错,节奏也完美,歌声自然就会打动我们的心灵。节奏和嗓子到底美不美,这也是心灵的事情。

“前后相随”:我跟在你的背后,你在前,我在后。然而,现在我们正在进行长跑比赛,我已经比你多跑了一圈,所以,事实上是我在前,你在后,因为你在追我。前与后的对立是人为造成的。假如我罢赛了,谁也不追谁,前与后就都不存在了,也就谈不上转化了。决定前后的,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2、“是以圣人……不言之教。”

第二段是从第一段推导出来的。辩证法是讲斗争的,是有为的。老子是讲不争的,是无为的。用辩证法解释前面的文字,这第二段的出现就有莫名其妙了,前后就脱节了。

无为:无我之为。反之,有为就是有我之为。我喜欢钱,我要赚大钱,我要克服一切障碍,成为世界首富,这就是奋发图强的有为,具有鲜明的自我。我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也没有什么明确而强烈的志向,这个世界也从来不是我的障碍,我只是顺其自然地做人与做事,人家是否喜欢我,事业是否成功,我也不会放在心上,这就是自然而然的无为,没有鲜明的自我。

不言:超越语言。“不”是不被束缚的意思,而不是没有,否则就是哑巴了。“无”才是没有,所以哑巴是无言。语言只是工具,每个人对于语言的理解都是有差异的,能够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就够了,至于怎么,就不重要了。按照别人的语言习惯去,其沟通才是最有效的。如果固执于自己的语言习惯,那就是自自话了。比如对牛弹琴,就像跟英国人讲汉语一样,那不是牛太笨,而是你不懂外语。

3、“万物作焉……是以不去。”

第一段已经充分阐述了语言、认识与现象的主观xìng与个人xìng,是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及“同出而异名”的证明。简单地,就是对于“玄”的否定。第三段则是重讲述无为的理由。为什么要无为?因为“功成而弗居”,不值得追求。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第三十四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所以,这段话是讲万物的xìng质的,而不是讲圣人的修养的。大道产生了万物,而万物即使产生了,也并非真的存在,也不能叫做“有”,唯一存在的只有永恒不变的大道。这段话否定了一切世俗的追求,这才是老子的特sè,是要我们悟道的。佛家讲看破红尘,这是老子版的看破红尘。

物:东西。物质xìng的石头瓦片,jīng神xìng的善恶是非,都是物。

相关阅读:我是特种兵之炊事尖兵西欧恋人洪荒之请祖宗为巫族做主夫人在上:嫁值千金西游:我,唐僧他爹,丁克萌系公主:纨绔夫君太能撩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妖臣倾国妖臣撩人:皇上请您自重凰妃九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