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次元移民全球章节

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国崛起(六十七)

推荐阅读: 逆天邪神 乡野小神医 大叔,不可以 龙王殿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赘婿当道 我的父亲叫灭霸 贴身狂少 魔天 修罗武神

印度、东南亚,甚至天朝西南地区,每年5-10月份,都会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

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南季风,为上述地区带来来充沛的降水。

尽管这些降水,经常会造成洪涝灾难,但在掌握自然规律之后,这些地区的人民,

还是依靠西南季风的润泽,成为了全球重要的农业地区,以及人口密集区。

达伽马是在1498年4月抵达肯尼亚,并于当月4日从马林迪启航。

马林迪的位置距离赤道,仅有约50海里的距离,这意味着幸运的葡萄牙人,

恰好能够赶上,北印度洋即将刮起的西南季风,抵达他们梦寐以求的印度。

随着达伽马一步步的迫近印度,令葡萄牙及整个欧洲为之沸腾的“发现”,终于要在,这个世纪相交之际到来了。

无论对于贸易者还是掠夺者来说,一处文明之地,远比一片荒蛮之地,哪怕资源丰富的荒蛮之地,要更有吸引力。

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更加密集、文化、技术更发达,Z治体系更成熟的话,那么它所积累的财富,也必将是惊人的。

在欧洲人的思维里,印度早已被描述为一片黄金遍地的土地,不过很显然,他们还需要花很长时间,来了解这片土地。

这对于后世的国人来说,其实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佛教、种姓、雅利安、宝莱坞等种种源自印度的标签,已经深深的印在了国人的脑海中。

之前随着亚历山大、成吉思汗等征服者的征程,我们也多次翻越兴都库什山脉,从西北方向触及过这片大陆。

但这些碎片式的信息,还不足以帮助我们,形成一个关于印度的大历史架构。

更何况,这次达伽马登陆的地点,是之前内容并没有触及过的“南印度”。

技术上看,大英帝国的登场,将是一个解读,印度地缘结构的最好契机。

毕竟后世印度-南亚次大陆地缘Z治结构的形成,也与这个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史,有着直接的关系。

然而,做为大航海时代开启的直接动因(寻找印度),借助葡萄牙人的登陆,来梳理一下印度中世纪及之前的历史,也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印度比之黑非洲那些尚处在文明前,或初级阶段的地缘板块,看起来要强大太多。

随着欧洲列强,在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的扩张,最起码大家会感兴趣,

印度本土文明有没有机会,遏制这一势头,又或为什么没有做到这点。

基于天朝、印渡两国,都是屹立于亚洲的两大文明古国,从大历史的角度,将两大文明的变迁史,

及地缘Z治结构的变化做一个对比,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古老国家的前世今生。

尤其,两者似乎在各方面,都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两条道路。

首先,就“印度”这个标签的初始含义来说,并非指向的是后世的印度,而是大部为B基斯坦所有的印度河平原。

最初,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创造文明的,也不是大家熟悉“雅利安人”,

而是后世生活在南印度的“达罗毗荼人”,这些黑皮肤土著所创造的文明,被称之为“印度河文明”。

西南季风所带来的水气,从印度河流域东侧滑过,滋润了后世属于印度的恒河流域、德干高原等地区。

却没有给印度河平原,带来多少降雨,同时被错过的还有阿拉伯半岛。

整体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的印度河平原,纯粹从气候角度来说,本该是一片沙漠的。

不过幸运的是,印度河平原的西、北两部,是由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青Z高原,

所组成的高地集水区,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天然水塔”。

上述高地汇流下来的河水,在印度河平原的北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冲积扇。

因其主要有五条大河,所以被称之为“五河之地”。

0世纪0年代,考古学家就是在五河中,“拉维河”流域的哈拉帕城,

第一次发现印度河文明的遗迹,印度河文明也由此,又被称之为“哈拉帕文明”。

在后世的地缘Z治划分中,五河之地的“上印度河平原”,通常被称之为“旁遮普”地区。

旁遮普就是“五河之地”的意思。

五河合流之后,向西南方向冲破沙漠的阻隔注入印度洋,这段下游河道所冲积出来的绿洲,

则是“下印度河平原”,也被被叫做“信德”地区,B基斯坦信德省。

需要说明的是,旁遮普地区,后世大部分属于B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但也有小部分属于印度的旁遮普邦。

之所以会这样,无他,实在是因为这片土地太过富庶,且地缘位置及其重要。

当年印B分治时,印度不愿意将之全数让给B基斯坦,就像印度同样不能放手K什米尔一样。

相比之下,信德地区的情况,就简单多了。

与诸多大河滋养的沙漠绿洲带一样,印度河下游地区少有补水,导致绿洲平原的体量,较五河地区要小。

这使得“下印度河平原”的东面,还存在大片的沙漠地带。

这片被称之为“大印度沙漠”,或“塔尔沙漠”的干旱地带,成为了印度与B基斯坦的天然分割线,并使得B基斯坦能够独占信德地区。

有更多阳光和热量,同时又有高山补水的地区,总是最有机会发展灌溉农业的。

灌溉农业技术所带来的农业产量剧增,又是大多数文明产生的基础,印度河河流域也不例外。

哈拉帕文明所留存的遗址,在上、下印度河平原都有所发现,文明存在时间大致在公元前500年-前1700年。

就这个时段,并结合它的位置来说,很显然是受到了公元前000-4000年,就凭借灌溉农业而兴盛的两河文明影响。

另一个可以提供参考的证据,是这两个地区,都属于有高地补水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共同的物理背景,使得印度河流域,更容易消化来自波斯湾的技术。

基于两大文明的位置,两河文明很有可能是通过海路,向印度河平原输入文明因子,考古方面的证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我在东京当忍者我是夸雷斯马异次元大玩家压寨夫婿:特工王妃不好追特工王妃:摄政皇叔,太妖孽!诸天穿梭客诸天帝影神龙升级系统所向披靡倾城元素师构装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