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都市回到明朝当太后章节

103、开门三事(上)

推荐阅读: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逆天邪神 大叔,不可以 乡野小神医 修罗武神 我的父亲叫灭霸 魔天 贴身狂少 龙王殿 赘婿当道

汪舜华的目光扫视了一圈,看得出来,群臣面色凝重,明显带着不高兴。

废话,也不可能高兴。

汪舜华语气平稳:“皇帝年幼,我又因故不能理事,这几个月,辛苦了你们。”

众人称不敢。

陈循汇报了这几个月的工作情况。

于谦虽然是首辅,但这几个月主要是主持禁军和先皇后事、皇帝继位,确保朝廷总体稳定,一般的日常事务反倒是他在负责料理。

知道汪太后器重于谦,更兼野心勃勃,这个时候,他必须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汪舜华点头,说了句:“辛苦了。”

王直站出来:“之前先帝卧病,很多职位出缺,急需补上。”

汪舜华道:“我知道,你的奏疏我已经看了。只是我还没有理事,你推荐的那些人也还不了解,不敢轻易决定。先放一放,过一段时间再说。”

朝臣心怀疑虑,自己刚刚临朝根基不稳,不能公然违背众愿,但也要彰显存在感,让满朝文武知道,决定权在谁的手里。

年号只是开始,官员的任用,才是最有分量的一件事。

群臣交换了一个眼神。

汪舜华说:“今天请你们来,确实有要事商量。”

她说的并不是奏疏里的事,而是三件出人意料的事。

“一是皇帝的事。皇帝今年毕竟才四周岁,年幼体弱,非要按照制度参加各种活动,隔三差五的跑来跑去,这天气还好,遇到高温雨雪,中暑了,风寒了怎么办?所以从今以后,到正式及冠止,所有要出宫的活动,全部遣官代替;开经筵以后,每月初一十五,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每逢三六九的常朝,等及冠了以后再说。”

群臣都接受不了——皇帝最早明年才能开经筵啊!

当时反对一片,但汪舜华还是坚持:“皇帝今年只有四岁,他即便顶风冒雪的前去参加,又能说什么,做什么?别说乱说乱动,引发群臣议论;就看看外头的风雪,万一染了风寒,甚至怎么样,我将如何向先帝交代?你们又要如何向先帝交代?”

于谦表示同意。

毕竟先帝只剩三个儿子,开不起玩笑;登基大典全过程都是心惊胆战的,但其他的事就实在不必拘泥形式。

既然这样,那就先答应了吧。

大家很清楚,即便是能见到皇帝,小孩子也做不了主,最终能在奏疏上批红的,还得是这位汪太后,既然如此,走不走这个流程也没什么要紧。

只是接下来的一件事就有点惊悚了:建文帝的家属安置问题。

“虽然建文帝的帝位是窃取的,但是子孙无辜;靖难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他的儿孙也被囚禁了这么些年。同为太祖皇帝的子孙,何况太宗皇帝与懿文太子一母同胞,同气连枝,这样对待他的家属,我心有不忍。你们派人去查一下他的子孙情况,封个镇国将军,以奉懿文太子香火。”

群臣显然没有想到汪舜华会提到这件事,都有点发愣:一是建文帝本身已经被打入另册,怎么突然提出他的子孙安置问题?二来建文帝的皇位是窃取来的,怎么说?

汪舜华成竹在胸:“太祖皇帝祖训:国家建储,礼从长嫡。懿文太子妃常氏有两个儿子,长子早丧,自当由次子上位;建文帝是庶出,根本没有争夺的资格。只是他包藏祸心,在黄子澄、方孝孺等辈拥戴下,骗取太祖皇帝信任,登上皇太孙的宝座。”

胡濙曾经在建文帝手下办事,曾经追寻了他十八年,又当了三十二年的礼部尚书,熟悉典故,何况现在大局已定,再不满汪舜华,也不会支持建文帝,于是点头:“确有此事。常妃乃开平王常遇春之女,生长子雄英、三子允熥,因难产而死。建文帝为次子,出生时,其母吕氏乃是侧妃,当为庶出。”

汪舜华点头:“方孝孺等辈饱读诗书,居然连立嫡都不懂。他们若真是毫无私心,就应该拥戴嫡子,可是没有。不过因为嫡子上位,原就是天经地义,根本没必要感激他们;这才选择了建文帝,苦心孤诣为他谋划,助他登上皇太孙的宝座。”

她冷笑了一声:“黄子澄等人机关算尽,却反算了自己的性命。建文的位置来得不正,自然要借助太祖之手铲除祸根;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功臣杀光了,能打仗的也就没了,等到太宗皇帝从北平起兵,他能用的人也就是李景隆了。”

众人低下了头。

朱允熥不为人所知——建文帝不好意思说自己的皇位是骗来的,太宗皇帝打倒了建文,也不好意思说还有个比建文更有资格当皇帝的——你可是打的清君侧的旗号,要不你扶朱允熥上位?就像某经典反琼瑶小说说的,嫡子,说贵重也贵重,这时候当垃圾处理都嫌费事!

建文帝的上位史在网络上被八得干干净净,汪舜华初看时简直无法相信,说好的祖宗家法呢?嫡庶这么重大的问题居然被弄错,这绝对不是意外,是存心!

汪舜华有点咬牙切齿:“方孝孺和黄子澄真应该感谢太宗皇帝杀了他们,成全了他们节义的名声;否则,将来撰写史书,真应该把他们作为佞臣传的篇首!合谋废嫡立庶,离间天家骨肉,迂谈复古,误国误民!”

“什么士林领袖、读书种子,连秀才都考不中;也只有建文这个废物拿来当宝贝。可惜这一对活宝念了这么多年的仁义道德,不知道把书读到哪里去了,太祖崩逝不许诸王奔丧,尸骨未寒就杀人家儿子,不把人弄死不收手;太宗把护卫交还了,还把仅有的三个儿子送到南京表忠心,甚至装疯卖傻还不放过,非把人逼反!当时太宗身边也不过八百人,建文讨伐的军队从十几万到七十万,连给太祖修陵的兵士都拉上前线了,就这还输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如果来的不是太宗,真该自投长江以谢太祖,二世而亡啊!杨广好歹也干了十四年!”

众人真的不好说什么了。

不错,汪舜华就是要做好人。释放建文帝的家属,这是英宗为数不多值得点赞的政绩。反正这么些年,人都已经养废了,汪舜华自然不介意做个好人,毕竟她需要威望;但是释放建文帝的家属,必然牵涉到太宗皇帝,继而牵扯到他得位是否正当的问题。

所以汪舜华把这件事扯出来,就是要从根子上否定建文帝一系:说什么让皇帝,你让谁了?那是太宗皇帝抢的!你也别喊委屈,因为你的皇位是骗的!——刚继位屁股没坐热就忙着削藩,逼得叔叔全家自焚,太宗也是装疯才躲过一劫。又蠢又坏,该怪谁呢?

当然,在场的都不是傻子,太祖虽然疼儿孙,但不可能在关乎皇位继承的大问题上被个毛孩子耍的团团转。当时给他的选项有两个,一个是次子秦王朱樉,这位兄弟望之不似人君;加上和懿文太子的父子深情,他选择了在孙子中寻找。

但即便是孙子,首选也不应该是建文帝,而是嫡子允熥。

说到底,还是他老人家的疑心病——懿文太子死的时候,允熥还小,但太祖已经老了。虽然常遇春也死得早,但他有儿子,而且相当能干。如果允熥上位,势必要依靠母族,历史上被外戚篡权的不是没有,一个王莽一个杨坚,名气都是大大的。

为了避免朱家天下变成常家天下,太祖选择了母家没有什么权势允炆;这位皇长孙也相当会来事,把自己打扮成孝子贤孙,顺理成章的夺得了太祖的宠爱。

只是千算万算,算漏了这个朱允炆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不要紧,他只要听诸葛亮的话就能安安稳稳的做皇帝,朱元璋留给孙子的家底可是丰厚得很。只要建文不作妖也能得个仁宗之类的庙号。可这孙子不甘心当孙子,他要证明自己比爷爷厉害,可以把叔叔们一个个吊起来打,找的帮手却是方孝孺之类的迂腐书生,杀人不成被反杀,没什么可埋怨的。

汪舜华在心里吐槽,却也暗自警醒:行稳致远,一定要以建文帝为鉴,不能操之过急!

陈懋事先得了吩咐,已经查证清楚,毕竟人一直关着,也不是什么费力的事,当时奏告:“建文帝有两个儿子,都是马皇后所生,长子文奎,被立为太子,后与建文一起失踪,有说死于宫中大火;次子文圭,靖难之役后被囚禁凤阳,年仅两岁,称建庶人。”

当然,懿文太子还有四个儿子。除了早夭的嫡长子虞怀王雄英,嫡三子吴王允熥、四子衡王允熞在靖难之役后一起废为庶人,囚禁凤阳,双双暴卒;其中允熥留下了遗腹子文坤;五子徐王允熙,改封瓯宁王,奉懿文太子祀,不久,因住所失火被烧死。

此外,他还有三个女儿,不过早已归西,不提。

因此,懿文太子的血脉,如今只有建庶人文圭、吴庶人文坍,两家老小加起来,有十八口人。

果然,都这样了,群臣也就赞成释放建庶人和吴庶人,安置凤阳。文圭、文坍封辅国将军,赏赐府第,并各给银百两,于百姓之家择配;亲戚允许往来,但闲杂人等,以及宗室朝臣不许来往;如果需要衣服饮食之类的日用品,允许到街市交易买卖。

相关阅读:天官之路灌篮高手之赤木来袭桃运高手修罗战神漫威世界的铠甲勇士妻凭夫贵哈利波特之圣殿传说哈利波特与幸运之子哈利波特之獾的故事武林壕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