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次元穿越者之歌章节

第44章 威震汉中

推荐阅读: 逆天邪神 乡野小神医 贴身狂少 龙王殿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赘婿当道 修罗武神 魔天 我的父亲叫灭霸 大叔,不可以

为魏延正名,仅有一组雕塑是不够的。大郎想了想,又做了一组《威震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大郎就截取了这一个片段,以汉中城为背景,魏延大马金刀的坐在城楼前,身后旌旗猎猎。魏延身着锦袍金甲,赤面长须,宛如关云长再世。

这尊雕塑建在一个小山湾里,就着山势建了一截城墙。地方不大,但尽显魏延将军的威严。这倒不像雕塑,倒像是一处庙宇,不过就一尊主神。

再转过去,又有一组群雕,大郎取名叫做《子午谷奇谋》,也是雕在一个小山湾里,石壁上有一幅地图,魏延站在地图前,连说带比划,诸葛亮在一旁沉思着,好像在微微摇头。

这里的魏延,布袍缓带,正应了他前军师的身份。大郎想体现的是一个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大英雄。

圆明园里有没有争论?有,当然有。说什么的都有,不过还是支持大郎的居多。反对者都是为了维护诸葛亮的权威,千百年了,人们的思维已经固定了,没有必要再翻腾起来了。魏延有冤情,这个大家是公认的,魏延是文武全才,勇冠三军,这个大家也是公认的。

诸葛亮难道就不可以犯错误?错杀了魏延,等于自毁长城有木有?为什么就没有人清算诸葛亮的错误呢?大郎做的对,为魏延将军,平反昭雪,就是在责难诸葛亮。

话说到这里,圆明园的文坛沸腾起来了。说完魏延再说诸葛亮,魏延的冤情是谁造成的?毫无疑问是诸葛亮。诸葛亮迫害魏延的目的是什么?诸葛亮迫害魏延造成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应该从这个事件中汲取什么教训?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像海浪一样往上推,等于把诸葛亮吊打起来了。

既然是吊打,就要有个吊打的样。陈谷子,秕稗子就都翻出来了。先说气量,诸葛亮的眼里不容人,同样是身为丞相的曹操,手下却是人才济济,文武全才。刘备当年的一代老将伤亡殆尽之后,硕果仅存的就是魏延。而魏延被诸葛亮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以至于到后来就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一说。不是还有个姜维吗?没错,姜维九伐中原,一事无成。蜀国就这么无声无息的亡掉了。诸葛亮有没有责任?必须得有啊,最起码是领导责任吧。

诸葛亮的亮点是什么?就是出师表。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须知做臣子尽忠是第一的本分,这个用不着大肆宣扬。

深刻的战略洞察力、高超的外交能力,未能弥补诸葛亮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欠缺。从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上,刘备时代虽然已经面临人才缺失,蜀国成为三国中最先衰亡的一方,人才最为匮乏是其主要原因。但这人才匮乏的背后绝不仅仅是荆州之失,白帝城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再未建立起有局面的人才队伍,才是蜀国颓败的根本原因。

与自我约束极强的诸葛亮相比,刘备和曹操的用人观似乎都有些不择手段。曹操早年招募众多人才,又吸纳众多降将,没有诸葛亮那么多品德的追问。建安十九年和二十二年,求贤若渴的曹操在两次发布《取士无废短令》、《举贤勿拘品德令》,进一步指出,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都有德行。

如果说刘备和曹操善用权术,甚至无所不用其极,那么诸葛亮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刘备对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评价,诸葛亮并没有放在心上。其实马谡才华横溢,在七擒孟获战争中定下关键谋略,并非不可大用。但他只是优秀的参谋人才,并不适合去前线独当一面。

街亭之失,其实是把荆州托付关羽的重演,问题还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当。错便错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不给人以机会?当年刘备夷陵之败,黄权被隔在江北无法退回,不得已投降曹操。刘备尚体恤黄权的难处,知其不得已才投降曹操。诸葛亮却全无刘备的气度,蜀国本来已人才匮乏,诸葛亮先杀刘封,又杀马谡,看似维护了军纪,但他却没有看到自己痛哭的同时,10万大军也在为马谡落泪!

诸葛亮一生唯谨慎,同样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开拓性的统帅人物,也不可能信任和重用类似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待魏延的态度。

仅仅因魏延是降将,诸葛亮便斥责其品行,“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按这个标准,向刘备献地图的张松当是最大的不仁不义。若诸葛亮是刘备,哪有接纳地图,夺取西川的可能?又哪能容黄忠、马超等一干降将?

刘备晚年重用富于冒险精神的大将魏延,一生参与平定四川,夺取汉中,七擒孟获,北伐中原。但这一切功绩和忠诚都未改变诸葛亮对他的成见,甚至在退兵时错误任用杨仪这样的小人,激发内讧,杀死魏延,导演出蜀国后期最大的冤案和悲剧。

如果说诸葛亮在用人方面颇有局限,那么在培养人才方面则是彻底的失败。从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到命殒五丈原,27年时间,诸葛亮竟然没有能培养出一个自己的接班人。

诸葛亮在人才培养上最大的问题,便是不肯放权。当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都要亲力亲为,那些具有才干的将领们的压抑感可想而知。相比刘备重用黄忠,曹操重用张辽,刘备就算再留给诸葛亮几个魏延又如何?历史上和演义中被过度美化的诸葛亮,或许更多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品行的守成幕僚人物。

相关阅读:修身齐家治国细颈孔雀我本最强自嚣张神格:九世界冒险团无垠霄汉女神的最强高手校花的贴身天医天门开阖战神图卷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