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次元穿越者之歌章节

第68章 改弦更张

推荐阅读: 逆天邪神 乡野小神医 贴身狂少 龙王殿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赘婿当道 修罗武神 魔天 我的父亲叫灭霸 大叔,不可以

大秦二世皇帝登极后,连发三道上谕:

一、任命蒙恬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编练新军,伺机扫北;

二、任命屈原为楚王,统管长江中下游两岸;

三、任命任嚣为南越王,统管岭南地区。任命赵佗为征南大将军,继续率军南下。

三道上谕下发后,大秦的局势基本稳定了下来。

二世皇帝召集文武百官议事,重点研究大秦政府的架构如何整改。

秦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使地方分权而治。中央设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地方设郡守主行政,郡尉主军事,中央派驻各郡的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守官秩相当于中央九卿,郡尉略低,均置丞作为助手。万户以上的县置县令,不满万户者设县长。有县丞掌文书及仓狱,另有县尉主治安。县以下设乡、亭、里。其中,乡置三老主教化,啬夫主诉讼和赋税,游徼主治安;乡辖亭,亭置亭长;亭辖里。郡县两级地方政府均有下属办事机构与职能部门。办事机构称门下,置门下主簿,下设文书档案、侍从警卫、财务出纳和谋议等机构。职能部门称列曹,有掌民政的户曹、田曹,理财政的仓曹、金曹,主兵政的兵曹、尉曹,管司法的贼曹、决曹。县还设负责营造交通的司空、将作、桥津、传舍等部门。各部门主管称椽史和啬夫。这样,形成宝塔式的严密统治机构。

“朕想了一下,制度基本还按照先皇制订的来。但必须要有所改动。

首先,丞相的职责太繁重了,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担得起的。朕拟撤掉丞相这一官职,改设帝国六部和尚书台。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尚书台具体协调六部的工作,尚书台长官称中丞,直接向朕负责。蒙毅!”

“臣在。”蒙毅闪出班来。

“朕任命你为帝国尚书台中丞,负责组建尚书台和六部。”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蒙毅退回班去。

“楚王。”

“臣在。”屈原闪出班来。

“你的治下也设六部、尚书台,前面冠一个‘楚’字,各部对帝国的部负责。此事你自己办就行了。”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屈原退回班去。

“南越王。”

“臣在。”任嚣闪出班来。

“你的治下也设六部、尚书台,前面冠一个‘越’字,各部对帝国的部负责。此事你自己酌量着办就行了。必须保障征南大军的用度。”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任嚣退回班去。

“蒙元帅。”

“臣在。”蒙恬闪出班来。

“你兼任帝国兵部尚书,统管全**事。如果你扫北成功,朕也封你为王。”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蒙恬退回班去。

“朕今登极,拟大赦天下。该杀的杀,该放的放。不要浪费牢饭。此事待刑部组建后负责。

另外,朕考虑开科取士,擢取基层官员。此事待礼部组建后负责。退班。”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山呼万岁。

大郎因在守制期间,一直呆在席棚里。为了熟悉皇宫的情况,大郎在夜间元神出窍,在后宫里巡游。

不但后宫,文武百官的家里他没事也去转转。

一切都很正常,大郎还是不大放心。当年如果不是他和父皇粗心大意,都勒满不会二次被灭。

大郎现在最不放心的就是南海郡。南海郡尉任嚣现在是南越王,与副将赵佗共同率领五十万秦军。岭南现在属于蛮荒地带,交通非常不便。不过听说这个任嚣病得很重,可能要不久于人世了。

尚书台和六部陆续地组建起来了。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 、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礼部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制。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各曹设郎。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末,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清光绪三十二(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

刑部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之事。西晋以后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后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长官为大司空。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相关阅读:修身齐家治国细颈孔雀我本最强自嚣张神格:九世界冒险团无垠霄汉女神的最强高手校花的贴身天医天门开阖战神图卷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