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擎宋章节

第920章:大乱才有大治(下)

推荐阅读: 大叔,不可以 修罗武神 我的父亲叫灭霸 乡野小神医 赘婿当道 逆天邪神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龙王殿 魔天 贴身狂少

“周代殷商,自武王至幽王,分封天下,礼乐治国四百年,正可谓大治;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天下大乱五百年,直至秦皇羸政灭六国一统天下治而复乱,然后再乱而复治。

然始皇帝修陵墓,修长城,统一货币、文字,用法家李斯、韩非之说,以严刑酷法治世,结果却是越管越乱,越治越乱,终致陈胜吴广起事不愉快楚汉争霸。才有两汉四百年的大治,时至今日,为历朝无法超越。”对于李纲的发问,乐天说道。

对于乐天所说,李纲显然不同意,反驳道:“以下官来看,始皇帝之治虽为大治,却为苛治,而非仁制。其次被灭六国贵族势力尚存,静待时机,以图有反扑,其乱自在情理之中,实怨不得法家之治。”

做为孔圣门徒,李纲见不得乐天说儒家的不好。

没理会李纲的反驳,乐天继续说道:“汉高祖代秦立天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反思前秦为什么灭亡,以至于汉自高祖至景帝历四朝始终不敢忘记秦是如何灭亡的,既然秦朝因为‘大管大治’、‘大搞建设’而亡,那汉便不要大搞大建,让百姓自由自在的种田放牛,休养生息。

总之,秦始皇做什么,文帝景帝就反着来,放弃法家之法,转而采取老庄无为而治。秦始皇修阿房宫,文帝景帝就修瓦房。秦始皇焚书坑儒,愚民之智。文帝景帝下令全国找书,恢复民智。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器,弱民间之力,修十二铜人立于咸阳。文帝景帝就提倡尚武之风,各地定期举行比武,训练。”

听乐天一番说词,陈凌元不由的点了点头:“我大宋奉守内虚外,强干弱枝之策,以至于民间毫无尚武之风,伐辽时又岂能不败焉!”

宇文虚中也是捋着胡须,也是说道:“相较今日汴都、江南之文弱温柔,汉朝却是民风彪悍,书载云:‘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民间拥有的兵器之多,远胜今日可比,以至于修兵器的修补匠都能发家致富。司马迁曾为之慨叹:‘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

待二人话音落下后,乐天与李纲言道:“李大人,李斯、韩非皆为荀子弟子,法家可谓儒家门徒,秦始皇帝以法家治国而社稷崩坏,可不可以谓之为儒家之治不如法家无为之治?”

李纲做为一代名臣,又岂有认输之理,思虑了半响后,言道:“李某不敢苟同于侯爷之说,两汉四百年除去中间各种小乱的年份,也有三百多年,这三百年大治其间从高祖立国至文景之治只有百年不到,然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以说大汉四百年之大治,有我儒家三百年之功劳!”

对于李纲之言,乐天只是一笑:“李大人要记住,汉代之盛源于‘文景之治’,国家粮仓里的粮食吃不完发霉了,国库的铜钱用不完生锈了。无疑证明了老庄的‘无为而治是成功的。

我华夏历史就是这样的奇特,统治者轻徭薄赋,国家的钱用都用不完。统治者苛捐杂税,国家的钱却怎么都不够用。这个问题,我中国的历人统治者们怕是从来没搞明白过,时至今日,想来当今的天子依然搞不明白,依然与民争利。”

说到这里,乐天话锋一转:“汉初的“文景之治”让大汉江山获得了无穷的生命力,是以尊老庄无为而治;然自武帝起,纳董子董仲舒之言,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取大治,以至于后来汉武帝出击匈奴,用尽财力。

以至于西汉末年,大治之下社会矛盾激化,王莽篡汉被杀,天陷入动荡。如果此等事情放在其他朝代,就基本结束了。只是汉朝初虽独尊儒家,但老庄学说深入人心,自光武帝治国皆采取保守的老庄之道,使汉又延续了一百九十年。到了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大乱之时,刘备依然可以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且为汉续命数十年之久。”

从大乱到才有大治,再到儒家与老庄治国之争,乐天这一番话蕴藏的信息量太大,更是将李纲所言辩驳了回去,令李纲等人一时间难以完全消化。

说的明白一点,乐天是用唯物主义哲学来剖析朝代更迭规律,李纲等人纵是读了再多的圣贤书,却仍是无法接触到的层次;此前历代更迭,后世代之的官方史书中只会记载,某帝昏聩、某皇残暴不仁,引民变诸事来揭示朝廷更迭,为自己登基代天下做粉饰,却远远不到深层次剖析的地步。

就在李纲几人还在思虑乐天所说之话时,乐天又用怒其不争的口气说道:“历代灭亡后,新的统治者夺得天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反思前朝为什么灭亡,但是统治者们也是记性最差的一群人,自夏立国我华夏三千余年一路走来,偏偏这些做君王的就是不长记性。后人总是忘记前朝为什么会灭亡。”

宇文虚中问道:“依侯爷所说,无为而治才是治国之本?”

“非也!”乐天摇头:“乐某以为老庄无为而治的重点,就是防止出现秦始皇和隋炀帝这样的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的君王。一旦出现这样的君王,大搞建设,滥用民力,财力。天下就离大乱不远了。”

对于乐天之说,三人不禁点头表示赞同。

随即继续说道:“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统治者越是怕老百姓造反,把老百姓管的密不透风,老百姓越是要反。”

闻言,宇文虚中不由的将天子赵佶与秦始皇与隋炀帝对比,赵佶平西夏建艮岳,联金灭辽,虽然无比与秦始皇相比,但所做所为却像极了他二人,皆像是一亡国之君的模样。

这时李纲起身,向着乐天拱手一礼,言道:“虽然侯爷所言老庄与儒家法治治国之说,李某不敢全部苟同,有所保留,但对于侯爷大乱大治之论,却是佩服的五体投动!”

乐天连忙起身,回礼道:“李大人,乐某之言不过是一时思虑之想,当不得真!”

宇文虚中忽似想起来什么,说道:“据说侯爷请了一批通译还有一帮金发碧眼隆鼻的番奴,翻译来自泰西等国大家之著作,侯爷方才之说是否也以于此学说?”

乐天说道:“我华夏文昌武盛立于世界东方,代表东方文明,而生活在在极其遥远的西方,亦有一个文明与我华夏不相上下。我华夏圣人哲学繁华于先秦,而西方先贤鼎盛亦于此间,思考着与我华夏不同且同样灿烂的思想与学问!”

陈凌元问道:“极西之国的学问,能与我比肩,或是还要深奥么?”

“我华夏圣贤思考事情,只重视思想的结果,而忽略思想的过程与细节,讲究的一个‘悟’字;而西方先贤们不但重视思想的结果,也重视思想的过程,他们对过程的关注超过思想结果本身,为了追求过程的完整和符合逻辑,他们经常不得不改变自己思考的结果。

譬如,西人先贤们喜好数理,对几何学、数学作了深入研究外,还广泛地研究了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解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经验自然科学。西人先贤宣称:‘我重视寻求真理的过程,更甚于发现真理的本身。’

反观我华夏先秦圣贤,都忽略探究人生真谛的过程,而以一个悟字来淡化这个极其重要的思辨过程。道家对万物起源作过思考,其的结果表达为模糊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至于地如何法天,天如何法道,道如何法自然,三如何生万物,皆是表达不清。结果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旋涡,因而也就逃离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

孔圣博学、琴棋书画射御都会,但对自然科学却没有什么研究。两小儿辩日,至今尚无结果;相对于西方先贤,孔圣对自然现象没有兴趣研究,因为孔圣鄙视这些具体的研究。《论语》载云,学生樊迟因为请教种田和种菜的技术,被夫子骂:‘小人哉!’。

我华夏惟一对自然现像提同的种种思考与疑问的写有《天问》的屈原,可惜他处于政治旋

涡之中,未能‘上下而求索’。”

“侯爷此言,实有轻视我先贤学问之嫌。”听乐天说了许多,陈凌元不禁皱眉。

“陈大人说笑了,乐某只是说出西人圣人学说与我华夏圣人学说的不同罢了。”乐天忙言道:“我华夏文明文明讲求‘克己’、有追求于‘大一统’,使我华夏文明的形态相对稳定,而内部斗争空前激烈,极适合我朝这样的君王集权统治。

而西人文明重视科学、求真理,重视创造能力和独

立思考;适合了游牧经济,而乐某想将之与我华夏文明糅于一体,吸取其重视个性和创新精神。”

宇文虚中是有大智慧的人,将乐天所说的道理听的半懂不懂,但很快意思过来,问道:“侯爷立求知学院,便是为此么?”

“是有这种想法的!”乐天坦白。

乐天心中清楚,封建社会的一段时间内,东方文明占据了上风,但古代西方哲学经过变易之后,也适后世近代与现代社会,为此到了近代,东方文明就必须融合、吸收西方文明。

“侯爷所说的西学,令下官甚感兴致,不妨送我几册研读!”宇文虚中言道。

“一定!”乐天笑道。

“侯爷,西学之事暂且后谈,金人有将要入寇之势,不知侯爷可有计解局?”李纲将话题扯了回来。

“没有!”乐天摇头。

对乐天的回答,李纲有些不满:“下官记得乐侯爷曾赋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难道就这么看着天下纷乱治合、大乱大治么?再者说侯爷是皇亲国戚,大宋国运关系着侯爷气运!”

“治乱分合,乃是天下之大势,如今朝政败坏,民变四起,实非一人能力挽狂澜,乐某亦是无奈!”乐天摇头道。

相关阅读:红楼之庶子风流一切从贞子开始大数据修仙平步云霄武道邪神荒火战争重生军嫂初养成娱乐逍遥王私人书馆魔境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