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大唐极品闲人章节

第七章 耿臣

推荐阅读: 魔天 乡野小神医 我的父亲叫灭霸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 大叔,不可以 贴身狂少 赘婿当道 逆天邪神 修罗武神 龙王殿

太宗染病,不能理朝,国事都交由太子李承乾料理,杜睿与褚遂良两人帮着李承乾处理了半ri政务,告辞出来,刚一出承天门,褚遂良便将杜睿给叫住了。

杜大人

杜睿一怔,他虽与褚遂良同朝为官多年,但是和这位秉xg方正的老大人之间却没有太多的交流,见面也不过是点头之交罢了,不过对于褚遂良的为人,杜睿还是十分敬佩的。

褚遂良,字登善,大唐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祖籍钱塘,自幼博学多才,jg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唐灭薛举后,在大唐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因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都督,再贬爱州刺史,显庆三年卒。

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他的父亲褚亮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当时正任散骑常侍一职,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为好朋友。

隋未战乱四起,强大的唐王李渊的军队战胜了一切对手,建立了唐王朝。这一年,褚遂良还在甘肃,他的父亲褚亮仕隋为东宫学士,因为与杨玄感有旧,被贬为西海郡司户,薛举在兰州称帝,褚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褚遂良则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

在唐朝建立之后,最初对唐发动军事挑战的,正是薛举。他占据了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企图夺取京城长安。但他从西北向长安推进时,却突然病死,他的儿子薛仁杲继承了他的事业。随后,当时正任秦王的太宗皇帝包围了薛仁杲驻扎在泾州的营寨,薛仁杲的部下纷纷投降唐军,他也不得不投降。

随后,他被押往长安处决,而他手下的人则被收服在太宗的麾下,成为唐王朝的臣民,褚遂良就这样进入了李家王朝,开始了他作为政治家的生涯。

最初,褚遂良是在秦王府那里做铠曹参军,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掌管军务的位置。从这也可以看出,太宗对褚遂良怀有好感。后来太宗曾对长孙无忌说过这样的话: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太宗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设立天策府。

雄心勃勃的太宗立即组成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随从集团,其中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消灭的敌人营垒中的杰出人物。也就在这一年,太宗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其中有十八名学士在做他的国事顾问,他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以致于人们把能够进入文学馆,称为登瀛洲。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便是其中的一员,主管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中,褚遂良的学识与ri俱进。尤其是书艺,在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指导下,更是出类拔萃,尽管他的年龄比他们要小一辈,然而褚遂良在初唐的书名不仅不比他们差,而且具备了欧虞二人所不具备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名望,这更使他的书法艺术有如猛虎添翼,另外据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下的记载,弘文馆的ri常事务,就是由褚遂良来管理的,当时人们把他称作馆主,像这种尊称,在以前是没有的。

高祖武德九年,太宗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随后被立为太子,y历八月,太宗便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从此以后,贞观之治驰名于世。

贞观二年,太宗在门下省设立起居郎二人,贞观十年,曾为秘书郎的褚遂良在此时又出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

剑桥中国隋唐史在提到太宗时,曾这样写道:太宗的许多公开的举止,与其说是似是出自本心,倒不如说是想得到朝官,尤其是起居注官赞许的愿望。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褚遂良所占的地位是极重要的,至少,他在某种意义上督促了皇帝在有所做为时,应该考虑到会留给人们一个什么印象。

唐书记载说,有一次太宗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东西,皇帝本人可以看吗

褚遂良回答说:今天所以设立起居之职,就是古时的左右史官,善恶必记,以使皇帝不犯过错。我是没有听过做皇帝的自己要看这些东西。

太宗又问: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

褚遂良回答说:我的职务就是这样的,所以您的一举一动,都是要写下来的。

可见褚遂良的忠贞和鲠直。

贞观三年末,太宗下诏书,想把隋未战乱时期的战场改修为庙宇,一是超度在战争中的亡灵,二则是纪念战役的胜利,刻石立碑以铭记功业,并颁布了负责其事之人的名单。名单中,除了虞世南李百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以外,还有年仅三十三岁的褚遂良。在太宗大败宋金刚的晋州立慈云寺,寺碑即由起居郎褚遂良书写。

贞观十二年,太宗视同师长的大书法家虞世南逝世,这使太宗感到特别的伤心。太宗曾叹息: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

魏征适时的将褚遂良推荐给了太宗,太宗即刻命他为侍书。

太宗即皇帝位后,曾不遗余力地广泛收集王羲之的法帖,天下人争着献上领赏。如何鉴别真伪褚遂良对王羲之的书法是最为熟悉的,他可以丝毫不差的鉴别出王羲之书法的真伪,使得没有人再敢将赝品送来邀功。

褚遂良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太宗的极大欢心与信任,于是便将他提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每有大事,几乎都要向褚遂良谘询。同时,褚遂良也确实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太宗想亲自去征讨辽东,此事就遭到了褚遂良的坚决反对,但是太宗强硬的态度却使褚遂良感到恐惧,他没有再坚持,并跟随唐太宗远征辽东,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证实了褚遂良的话是对的。

贞观十八年,作为黄门侍郎的褚遂良开始参预朝政。随后,他被太宗派往全国各地,巡察四方,直接可以黜涉官吏。正在此时,他父亲褚亮死了,他不得不暂时辞去黄门侍郎之职。

其后房玄龄病故,经由杜睿的推荐,褚遂良才被起复,一跃成为了尚书令,或许褚遂良的政治敏锐度,照比杜睿要差很多,但是褚遂良的为人,他的耿直,确实杜睿都要自叹不如的,这样一个人担任宰相的职位,可以起到规劝君主,统驭百官的职司。

在原本的历史上,当太宗在病重,弥留之际,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二人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他又对当时任太子的李治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

于是命令褚遂良起草诏书。

八年后,被黜的褚遂良写给高宗的信中曾提到:当受遗诏,独臣与无忌二人在,陛下方草土号恸,臣即奏请即位大行柩前。当时陛下手抱臣颈,臣及无忌请即还京,发于大告,内外宁谧。事实也确是如此,高宗登上皇位,褚遂良功莫大焉

贞观二十三年y历六月,李治继皇帝位,年仅二十一岁。高宗即位后,就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次年,又升为河南郡公。

但是在实际上,李治可能并不喜欢褚遂良这位托孤大臣,所以后来借故把他贬为同州刺史,可三年后,高宗又把他召回身边,征拜为吏部尚书,同时监修国史,加光禄大夫,又兼为太子宾客。随后又升为尚书右仆shè,执掌朝政大权。

在高宗统治初期,李治刻意效仿太宗的所做所为,褚遂良他们确实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就。但是,不久,他和胆小懦弱的高宗皇帝一起,正面对着一个更为强大机敏和肆无忌惮的对手武媚娘,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他们都成了失败者。

在公元640年,只有十几岁的武媚娘进入后宫,成为太宗的才人。她的美貌与才情不仅得到了年老的太宗的喜爱,似乎在同时也得到了年轻的太子的爱情。太宗死后,公元654年左右,曾经一度削发为尼的武媚娘成为李治的妃嫔,并被封为昭仪,得到高宗的宠信,也得到一些大臣的支持。

在是否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斗争中,褚遂良与另一位元老重臣长孙无忌强烈反对任何废黜王皇后的企图。

根据新旧唐书褚遂良传的记载,高宗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尚书左仆shè于志宁以及褚遂良进官商议废后立后之事。

褚遂良发了一通议论,给皇帝泼了一瓢冷水。而他的那种不要命的态度,将官笏放在台阶上,同时也把官帽摘下,叩头以致于流血,更使皇帝大为恼火,让士兵把他强行拉了出去。

而坐在皇帝后边的武媚娘则恨不得立刻将他处死。在关键的时候,善于迎合旨意的李绩却说了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

这一来既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也将褚遂良等人推入了悲剧的深渊。

这场斗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根据后世陈寅恪的研究,对立的两派,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区的贵族利益集团。

李唐家族从兴起之时,就与集中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许多大家族建立婚姻纽带,形成所谓关陇集团,而他们自西魏以来,就已在北方形成统治阶级的核心。

像反对废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人,便是关陇集团中的成员。而支持武则天的那一帮人,却出身于其他地区,或是商人,或通过科举制度而进入官场,他们是被称之为山东集团的成员。

这样,武则天与王皇后之间的争斗,就不仅仅是宫廷内部的简单争斗,而是反映了两个政治集团之间争夺最高政治权力之间的斗争。

此后,武媚娘终于还是被册封为皇后,褚遂良也被新皇后赶出朝廷,到潭州任都督。第二年元旦,武后的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

新册封的皇后,不失时机地向反对她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王皇后与萧淑妃被残忍地害死了。褚遂良被调到离京师极远的今广西的一个州去任都督。而同年晚些时候,武媚娘则与许敬宗李义府一起,诬告中书令来济门下侍中韩缓与在广西的褚遂良共谋反叛。

晚年的褚遂良又一次被贬,这一次是被贬到中国本土以外的越南河内西南一带,褚遂良在绝望之中,写了一封信给高宗,向他求情诉说自己曾长期为高祖与太宗效劳,最坚决的支持高宗继位等等,结果仍是无济于事。

公元659年,禇遂良在流放之中孤独地死去,时年六十三岁,在他死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武媚娘等人还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他死的地方。

直到神龙元年,褚遂良死后四十六年,他才得到了平反,天宝六年,他作为功臣,得以配祀于高宗庙中,德宗贞元五年,皇帝下诏,将褚遂良等人画于凌烟阁之上,以示他与唐初的开国英雄们有同样的功劳。

杜睿欣赏褚遂良这个人,但是却并不欣赏褚遂良在政.治.斗争当中的表现,只会一味的强硬,而事实证明,无论是太宗,还是原本历史上应该即位称帝的李治,他们都不喜欢这一类的臣子。

其实让杜睿记住褚遂良这个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褚遂良的书法造诣,前世杜睿就十分喜欢褚遂良的字体,还时常临摹,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甚至有一次,他临摹的一副褚遂良的作品,被人偷了去,还在香港拍卖行上,被一个美国人以一千三百万美金的价格,当成宝贝一样,捧了回去。

褚遂良的书法,初学欧阳询,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唐代中期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亦受其影响。

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褚遂良在唐初书家四巨头中,褚遂良算是晚辈了,其书体学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体系。其特sè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深得太宗的赏识。太宗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示褚,让他鉴别真伪,他无一误断,足见他对王的书法研习之jg熟。

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意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xg魅力。

从汉代到唐代的六百余年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书法家。在晋代,被后人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留下了他们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作品。随后,宋齐粱陈的书家,依然继续着他们的遗风。而此时的北部中国,却在一种宗教意识的推动下,独创了一种与文人书法相对的,即与玄妙的简约的清淡的平和的书风相对的那种雄浑博大壮硕朴拙的书风。南北朝分裂局面的结束,隋朝的建立特别是唐朝的建立,使书法艺术南北相峙的风格,亦合流在一起。

唐王朝建立,随着政治文化与经济的复兴,书法艺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汉魏,艺术风格过于质朴,在两晋,又太变幻莫测,宋人书法艺术风格又以老成为倾向,而元明清的书法,似乎每况愈下。只有唐代,才在书法中表现出那典雅华贵丰满和情韵的成熟的美。

杜睿前世,每当面对唐人书法作品时,都不禁要惊诧于唐人书法的完整xg与典型xg。在众多大书法家当中,褚遂良显然要占据着异常重要的位置,从某方面来说,他对后世的影响可能比任何一家的贡献都要大。

当然书法只是小道,娱情裕兴即可,褚遂良能爬到现在尚书令的位子上,显然也不是因为书法得到了太宗的赏识,他本身在政治上还是有一定真知灼见的。

如果杜睿自诩为能臣的话,那么褚遂良就是一个耿臣,历朝历代,每一位皇帝的朝堂之上,总不会缺少这么以为耿耿正直的倔老头的。

相关阅读:自由轨迹罗二的朝战煞气冲霄重生之高中时代暗皇萌军机娘武神茅山九龙秘籍末日冰河网游之近战法师